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综合正文

北极星专题:光伏这七年(上篇)

2012-12-05 10:00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这个环节的下游——太阳能电池制造一直被认为是整个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也是除硅材料之外利润最为丰厚的环节。当时国际太阳能电池价格一路上升,2003年还是2美元/瓦,2004年初达到2.8美元/瓦,而2005就已经超过4美元/瓦,而且供不应求,无锡尚德的发展正是处于这个黄金时段。太阳能电池随即成为资本最集中投入资金的环节,产量更是呈现爆炸式增长。

无锡尚德2006年产能达到240兆瓦,位居世界三强。刚刚上市不久的林洋新能源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扩产计划,2007年已经突破200兆瓦;南京中电已经建立6条电池生产线,产能达到200兆瓦,上市之后,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也是必然的目标。而常州天合、河北晶龙、天威英利都在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在北京,上海,浙江的宁波、绍兴,江苏的江阴、苏州,广东的深圳等地似乎在一夜之间诞生了大量生产太阳能电池的企业。

数据显示,2005年国内新建电池生产线的产能已经超过历年的总和,达145.7兆瓦,2006年这个数字已经突破300兆瓦,而产能更是达到历史性的1449兆瓦,占世界生产量的70%。

实际上,在整个链条中,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的资金和技术门槛最低。依靠国内大量低廉的劳动力,这个环节的产业发展最为迅速,当时就有人预计国内涉及生产组件的厂商已经达6000家,也有人说这个数字很快就突破万家。

由于国际光伏市场迅速增长,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这些企业赚钱并不困难,但因进入门槛不高,大家的利润也必然会越来越薄。在2007年光伏产业由于竞争加剧,国际电池组件的价格增幅已放缓,实际上2006年第4季度光伏产品的价格甚至出现10%的下滑。对于国内大量刚刚涌现的太阳能企业来说,2007年迎接它们的已经不是春天。2007年对于今天的光伏产业而言是一个先兆。自2011年开始光伏产业进入“寒冬”,一直延续到2012年。有因必有果,高利润、高投入、高产出,一定会造成今天的局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