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光伏业“回家”

2012-11-12 17:17来源:《瞭望东方周刊》关键词:光伏业双反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孙广斌说,针对美方举动,中国方面也准备了相应的反制措施,在几个月前就成立了专门的应对团队。

2011年末,由25家企业和组织组成的美国平价太阳能联盟(CASE)宣布成立。CASE的部分成员名单包括:AlpineSolarEnergy、阿特斯太阳能、groSolar、MEMC/SunEdison、SolarFirst、尚德美国分公司、SunRun、天合光能、西屋以及英利美国分公司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这个组织的成员已多达160个。

成立以来,CASE呼吁太阳能板制造商SolarWorld收回要美国政府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提案,并要求由7家光伏企业组成的美国太阳能制造联盟(CASM)公布过去十年间所获政府补贴的一份详细清单。

此外,4家国内主要的多晶硅制造企业江苏中能、赛维LDK、洛阳中硅、大全新能源已经联合十几家中小企业,向中国商务部提交“双反”调查申请,对美、韩两国出口中国的多晶硅原料提出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申请材料已于3月2日之前递交给中国商务部

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说:"双反’不是坏事,企业会越打越强、越战越强。我国太阳能行业从一开始就与国际接轨,不能搞封闭。封闭产生安全,也产生懈怠。”

若中国光伏企业能在美国“双反”贸易战中赢得胜利,或能杜绝其他国家与地区的效仿。

海外“避险”

为规避“双反”调查,一些企业寻求绕道之策。

此次反补贴初裁结果中透露出的一个信息是若电池片来自于第三地而加工组件的地点位于中国, 美方将免征反补贴税。这预示着国内光伏企业若要将组件出口到美国,会选择采购海外的电池来加工组件。

综合生产、运输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大陆一些企业开始谋求在东南亚国家建厂,或向台湾地区厂商大规模转移订单。

亚洲开发银行南亚局能源处处长兼亚洲开发银行能源委员会联合主席翟永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国内企业对‘走出去’很重视。两三周前我们在曼谷开一个光伏会议,国内的企业大佬都去参加了。他们未来可能会在南亚建厂,催生当地市场。目前当地市场还未达到一定规模。” 亚行计划于2013年6月前在亚太地区投资22.5亿美元支持3GW太阳能发电项目开发,这将带动超过90亿美元的总投资。

也有企业选择在美国和加拿大地区建厂,如尚德电力、阿特斯等。不过尚德公关总监陈晓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当地建厂“成本居高不下”。

海外建厂的“候选地”还包括墨西哥和东欧地区。

除了单独在海外设立工厂,也有光伏企业选择与海外工厂合资、合作的方式,将产能转移出去。

台湾光伏硅片和电池生产商已从美国反倾销中获利。投行说,台湾太阳能电池生产商自年初以来,业绩反弹29%。

对国内光伏企业更大的挑战来自于“代工之王”富士康。2011年底,富士康高调斥资千亿元,挺进光伏产业,这让未来的行业格局再添变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