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企业正文

光伏“幸存者”晶科能源的生存之道

2012-10-23 09:11来源:中国企业家关键词:晶科陈康平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战略专注

机会遍地的时代,从多晶硅,到硅片、电池、组件,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赚钱。从哪个环节切入,向上还是向下延伸则涉及到企业家扩张策略与战略方向的把控,深刻影响到了其生存现状。

相较于赛维覆盖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以及下游电站系统的全产业链重投资,保利协鑫则专注于三个环节:多晶硅、硅片以及下游的光伏电站;晶科在2008年转型之后,更专注在组件领域发展,以及向下游电站扩张。后起之秀们的专注亦是他们的生存逻辑。

2005年底,朱共山希望将产业链扩张到太阳能领域,从哪里起步是个问题,当时赛维、尚德在硅片、电池等领域均已如日中天,市场严重缺硅料却是不争的现实。

朱共山经过对美、德等硅料巨头研究后,决定在这个投资、技术门槛均较高的领域干下去。2006年,保利协鑫斥资70多亿收购江苏中能60%多的股权,从上游多晶硅进入光伏行业,这在当时是一场豪赌。

44岁的吕锦标曾担任过保利协鑫集团的董事长助理,2006年后担任江苏中能的副总经理,他见证和参与了保利协鑫在多晶硅领域崛起的过程。

是时,江苏中能的两名小股东韩华新能源有限公司、晶澳太阳能公司,对于多晶硅生产信心不高打算退出。在朱共山的劝说之下他们分别留下不到10%的股权。朱共山表示,工作和风险均由自己来承担,并可为他们保留董事席位,但希望他们留下来给自己也给外界比如银行一点信心,不要让外界觉得这是个“烂摊子”。

江苏中能联合中科院下属的化学研究所合作设计、推进工程。他们从国外采购设备,并从江苏的石化系统聘请大量技术人员参与设备安装建设。而那时,彭小峰则照搬了其过去硅片生产的经验,从美国德州请来福陆集团为其承建位于马洪的1.5万吨多晶硅工程项目。业内人士认为,福陆公司确实帮美国的一些公司做过多晶硅厂,但主要是“按图施工”,灵魂在业主那里。多晶硅生产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建设的时候让运行的人提早参与。

江苏中能的扩张速度极快,其一期工程用了17个月时间,二期1500吨减至10个月左右,第三期遭遇金融危机,当包括赛维在内的晶硅暂停生产或者紧缩业务时,江苏中能却逆势扩张,进行第三期扩产,三条生产线扩产规模达1.5万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