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企业正文

【光伏观察】赛维LDK的“全产业链”迷途

2012-08-23 10:27来源:经济导报关键词:赛维全产业链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伴随产能过剩而来的,是光伏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来自Solarbuzz的数据显示,光伏业上游主要原料多晶硅的价格,从2011年一季度的65美元/公斤下降至2011年四季度的30美元/公斤,而今年8月的价格,更是进一步下滑至22美元/公斤。受此影响,下游硅片、电池、组件等产品的价格,也应声大幅下跌。

不过,既然是行业整体下滑,那么赛维何以会遭遇明显大于同行的危机,并成为最被期待倒闭的光伏企业?

“赛维的情况,不代表光伏行业的现状。”在国内一家商业银行风险控制部门负责人李华看来,赛维的全产业链扩张,以及彭小峰对“资本密集型项目”的偏爱,才是其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赛维一直在玩高资本密集型的项目,所以,它对资本的使用效率不是太敏感。而其他中国光伏企业,大多是制造电池片、组件起家的,精打细算惯了,往往一看要投这么多钱,就算了,还是缓缓吧。”

2005年7月,之前从事劳保用品生意的彭小峰,带着3亿元的原始资本进军光伏行业。彼时,国内企业涉足最多的光伏环节是太阳能电池,而彭小峰则另辟蹊径,选择从当时国内尚属空白的中端环节硅片入手。

彭小峰的“高强度资本”策略,在当时奇货可居的硅片业务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7年到2009年,赛维能够一直在硅片业务上保持领先,最重要的原因是拥有设备。”赛维资深员工胡刚平称,“我们买断了供应商70%的产能,这就意味着,别的企业想进入这个行业,最多只能拿到另外30%的产能。”

可以说,过去7年,在彭小峰的领导下,高速扩张、四处出击的赛维,资金链一直处于一种相对比较紧张的状态。截至2011年底,赛维手持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44亿美元,而其“短期负债”却高达20.32亿美元。

李华表示,2007年至2011年,赛维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高达3.05亿美元、11.26亿美元、7.5亿美元、5.77亿美元和9.82亿美元。“其他的光伏企业,没有一个投资量有这么大的,行情这么差,投了这么多固定资产进去,哪有现金回来?这是它面临债务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

而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后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