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光伏企业“奸商”大盘点

2012-08-10 11:29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向日葵胡福林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模式革新被指“自说自话”

曾被市场投资者寄予厚望的向日葵,未能打破创业板上市公司第二年便滑入“业绩下滑、利润下跌”通道的魔咒。相反,其在企业信息披露和商业前景规划等方面,还存在有意对市场投资者的“选择性误导”和“判断性失误”。

上市之初的2010年,向日葵的总营收达23.3亿元、营业利润2.79亿元。进入2011年,公司总营收同比下滑16.74%,仅为19.38亿元,营业利润同比下滑94.13%,仅为1641万元。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净利润竟然从1—3月份的盈利586.38万元,经过4—6月后迅速瘦身成为最高亏损1.7亿元。

面对营收下滑、业绩下跌,向日葵给出的理由颇为充分:光伏行业持续低迷、产品售价同比大幅度下滑;欧元汇率波动和远期外汇交易产生的汇兑损失高1.16亿元。此外,公司计划从卖光伏组件向卖光伏电站的商业模式变革带来的5000万元利润因为转让手续问题,尚未最终实现。

一位接近吴建龙的浙江投资者透露,“在吴建龙的眼中,卖太阳能光伏对海外市场依赖性大、对政策扶持的依赖性强,并不是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从卖太阳能光伏组件,到自己投资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不仅赚得多回报大,而且成为一种全新的商品。”从2010年登陆资本市场之后,吴建龙领导下的向日葵便开始在国外兴建光伏电站,打起这门新生意的主意。

现实情况却让卖电站无法在短期内成为向日葵“扭亏增盈”的筹码。在浙江万里学院客座教授冯洪江看来,“从卖光伏组件到卖光伏电站,看上去是企业商业模式的变革,实际上这就是皇帝的新装。一方面,太阳能光伏电站投资大、面临的政策风险和产业链布局要长,短期很难有收益;另一方面,向日葵的光伏电站投资主要在海外市场上,这里面存在众多的交易风险和政策壁垒,并非向日葵这种中小企业所能操作的,除了需要技术、资金,更多的还包括对当地产业政策、市场风险等熟悉的经验和背景。”

当前,向日葵在德国电站的出售已经面临交割时间长的难题。各国快速变动的政策也成为公司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最大壁垒。长远来看,德国、意大利等国相继下调光伏补贴,直接导致光伏产品价格下调,并实现平价上网,是行业发展的趋势。中国也同样会逐步取消对光伏的补贴政策。同时,一旦国外光伏电站形成规模和产业链,便会对外来者设置极高的政策和贸易壁垒。

“向日葵当前对于汇率波动造成的结汇巨额亏损的预防措施缺乏,已经折射出这家成立不足10年的新兴企业,未来面对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挑战,自身掌控能力的缺陷,很难驾驭这一大摊子事业”,让冯洪江更为担心的是,其创始人所拥有的复杂多元化产业布局最终操作不慎,很有可能会伤害到上市公司的正常运营。

目前,吴建龙共持有上市公司65%左右的股份,其还担任浙江龙华新世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龙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优创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浙江贝得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优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等职务,这显示出其产业未能实现聚焦式发展,这无疑会大大拖累向日葵在太阳能光伏上的复兴步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