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中国太阳能产业为何危机频发?

2012-08-09 16:10来源:财富中文网关键词:中国太阳能业赛维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快进到现在:饱受巨额债务之苦,明年将要偿还巨额到期债务的尚德电力一直在寻求将手中的环球太阳能基金公司股权“货币化”的机会,也就是说,它希望兑现这笔股权,用来偿还将于明年到期的部分债务。但尚德电力发现,本该由环球太阳能基金公司提供的抵押品(即德国债券)并不存在。上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尚德电力的股价大幅跳水至1美元以下,对于这家据说要继承这个星球的公司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屈辱的时刻。一度高达140亿美元的市值现在已经缩水至区区1.88亿美元。尚德电力现在正在起诉环球太阳能基金公司。

并非所有中国太阳能公司的境遇都像尚德电力那般可怕,但它们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然而,太阳能产业遭受重创并不仅限于中国公司——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位于亚利桑那州坦佩市)的股价去年暴跌了87%。长期以来,令外国竞争者非常恐惧的是,中国太阳能企业将甩开它们,一骑绝尘:在一个世人都认为最终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市场上,这些中国公司不仅可以获得政府的支持,还可以把不差于其他任何公司的技术与低至极限的成本结合在一起。

那么,这些举世无双的公司为什么会沦为资本摧毁机器?它们未来的命运又将如何演变呢?正如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Sanford Bernstein)高级分析师迈克尔?帕克今年年初所言,太阳能产业是“一个从西欧和北美的政府中提取250亿美元补贴的机制。”也就是说,鉴于与煤、水电和天然气相比,太阳能一直缺乏竞争力,这项产业的生存严重依赖于政府以环境保护之名给予的补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大衰退,引爆了太阳能产业赖以生存的那个世界。首先,正如我们在尚德电力的案例中所看到的那样,这个资本密集型产业几乎不可能获得巨额资本。更糟糕的是,这意味着由于财政预算的压力增加,德国和西班牙这样的国家已经不得不削减补贴。后来,美国方面针对某些中国造太阳能产品设置了关税,欧洲也提出了自己的反倾销申诉,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太阳能产业的下行压力。

就短期而言,所有这些肯定会带来伤害,但并不一定构成致命一击。原因是,过去几年以来,在减少太阳能的安装成本方面,中国公司及其海外同行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一产业的“圣杯”在于,达到所谓的“市电同价(grid parity)”,即在不接受补贴的情况下,太阳能能够直接抗衡煤、天然气或水力发电厂。根据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的估算,市电同价将把太阳能从一个涉及250亿美元的寻租产业转化为一个向全球发电市场(价值高达5万亿美元)发起有力挑战的竞争者。尽管财务状况日益恶化,但尚德电力这样的公司正在越来越接近这个神奇的节点。

太阳能产业的问题是,几乎所有其他的主要竞争对手也在接近这个节点。正如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今年初的长篇研究报告所言,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好”产业是那些出现明显的赢家,输家出局,进而使赢家获得更大利润和更高资本回报率的产业。迄今为止,太阳能还不是一个“好”产业。在这个产业中,大量竞争对手不断投入资本,压低成本,但赚不了多少钱(如果真能赚到的话),亦无法驱使许多竞争者离开这个行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太阳能业查看更多>赛维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