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中欧光伏“暗战”:谁是罪魁祸首?

2012-08-09 14:19来源:时代周报关键词:SolarworldAG双反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988年,SolarworldAG现任首席执行官弗兰克?阿斯贝克创立了一家私企公司,当时他的目的是从事可再生能源的供应项目,到了1998年,这家私企的所有业务都被转移到了新成立的SolarworldAG。

短短几年,这家可再生能源私企发展迅猛。到1999年,SolarworldAG在法国法兰克福交易市场上市,其独特的商业模式使它在股票市场独树一帜,公司从一个太阳能贸易公司变成了综合性的技术集团。

SolarworldAG产品遍布光伏能的全部产业链,包括太阳硅材料供应、组件产品、太阳面板贸易和太阳能电站施工。目前公司90%以上是光伏产品。该集团在德国萨克森地区的Freiberg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综合性太阳能生产基地之一。2007年,SolarworldAG又从日本小松公司手中收购了在希尔斯伯勒的工厂,这家工厂是北美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工厂。不仅如此,荷兰壳牌公司也将其晶体硅太阳能业务拆分给了SolarworldAG。

在欧洲,支持SolarWorldAG主导的这次反倾销诉讼的企业,包括分别来自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的25家光伏企业。而在和中国太阳能企业的博弈上,SolarworldAG的“双反”要求也得到了德国政府的支持。“为了保持能源低价和挽救德国就业,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至少应该征收高进口税。”德国环境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在接受德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

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认为,光伏产业进入低谷期,发展状况堪忧,世界各国光伏企业普遍陷入亏损困境,欧美国家试图通过打击我国光伏企业为其本土公司提供喘息之机。

而我国光伏产品价格低廉,对国外光伏企业造成了严重冲击,这为国外“双反”提供了口实。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秘书长孟宪淦则认为,中国光伏遭遇“双反”有多方面原因,光伏市场是一个严重依赖补贴的政策市场,经济危机时,需求降低,补贴削减,欧美国家为了保住自己的光伏产业,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而光伏作为清洁能源,是未来发展的重点,美国和中国都制定了未来发展清洁能源的战略,中国光伏产能超过世界需求,而打压中国光伏企业,是让本国光伏企业发展起来的捷径。

在孟宪淦看来,一旦欧盟立案,反倾销成立的可能性很大,“欧盟规定只有超过50%的委员反对才不会立案,一旦立案就意味着多数人赞成对中国进行“双反”。”

光伏企业结盟

7月底,国内光伏企业英利绿色能源一名宣传人员告诉记者,四家光伏企业准备在8月2日停工1小时,抗议SolarWorldAG等企业此前向欧盟所提的对中国产太阳能板征收反倾销税的要求。不过,这一计划在8月1日深夜被临时叫停。

在困局面前,中国光伏企业正在做出各种努力,据记者了解,此前,尚德和阿特斯公司都曾跟SolarworldAG沟通,希望其放弃“双反”,但最后并没能说服对方。而据记者了解,四家光伏企业近期正在北京游说官方,希望官方给予更多帮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