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光伏行业贸易战深化 产能过剩仍待调整

2012-08-08 09:20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光伏企业双反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欧盟对中国光伏企业双反

来自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盟国家的25家企业组成一个联盟向欧盟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按照欧盟相关法律程序,如果欧盟委员会受理此次申诉,会在45天内决定是否立案调查。

OFweek行业研究中心认为,欧洲是目前全球光伏最大的需求市场,如果征收双反税将对中国光伏企业造成严重损失,同时欧洲需求量过于庞大,中国企业短期也难以通过在海外兼并收购或直接投资等方式规避。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四大光伏企业联合全国约40家企业呼吁欧盟慎重考虑发起反倾销调查,呼请中国政府与欧盟立即展开高层对话,共同寻求解决方案。由于欧洲与美国不同,其产业链最大部分在光伏电站、多晶硅生产,光伏设备制造,与中国电池片、组件为主的产业链模式是互补和上下游关系。欧洲对中国企业征收双反税,无疑也将伤害本地多数企业利益,预计欧盟最终将不会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双反税,即使征收税率将远低于美国双反结果。

中国双反醉翁之意不在酒

多晶硅“双反”最大的意义在于给欧洲施压,警告其不要跟随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同时迫使美国在“双反”税率的最终裁定中作出让步。如果贸易战全面爆发,会导致我国企业进一步受到伤害。但日前25家欧盟企业上诉要求对中国太阳能产品进行调查等迹象表明,贸易战似乎已经渐露苗头。如果欧盟效仿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对我国光伏企业的杀伤力将远远大于美国。OFweek行业研究中心认为,我们必须提前作好最坏的打算,一旦欧盟真的实施“双反”,今后中国企业只能是闭门造车。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光伏下游市场开发的投资,才能让上游与生产低端产品的企业有办法“活命”。

另外中国光伏产业长久面临着“三头在外”的尴尬局面,即:原材料、设备严重依赖国外进口,而产品销售市场集中在国外,这造成了我国光伏产业极容易受国外政策的干扰且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情况。大多数中国企业集中在产业链中下游劳动力密集、盈利能力薄弱的环节发展,进一步削弱了我国光伏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所以中国光伏业不能只生产低端产品,也不能仅仅只做来料加工与组装,必须鼓励大企业往产业链下游延伸,做到能生产整个光伏发电站的配件以及牢牢掌握核心技术。同时,加大光伏并网发电的力度,并打通整条光伏产业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