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光伏行业贸易战深化 产能过剩仍待调整

2012-08-08 09:20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光伏企业双反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光伏行业国际贸易战情况

(1)美国对中国电池片企业双反

美国商务部5月18日发布对中国出口美国太阳能电池的反倾销税初裁结果,美国计划对不同的制造商征收31.14%到249.96%的高额反倾销关税。据称,美国商务部将于今年10月份对这一结果做出最终裁决。据报道,天合光能和尚德的反倾销税率分别为31.14%和31.22%,另外59家牵扯美国双反调查并提出请愿的公司反倾销税率为31.18%,其中包括:英利绿色能源、赛维LDK、阿特斯太阳能、韩华太阳能、晶澳太阳能和晶科能源等。而其他中国电池制造商将面临249.94%的高额反倾销关税。

OFweek行业研究中心认为,目前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光伏电池片和组件不到1GW,规模并不大。但是美国曾制定了“面向2030年的光伏工业线路图”,计划“投资国内技术和市场,扩大内需,带动产业显著增长”,规划设定了2030年累计装机容量达200GW的宏大目标,每年新增装机容量19GW。介于美国市场的巨大潜在空间,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长期影响大于短期影响。

(2)中国对美国和韩国多晶硅企业提出双反

7月20日,商务部发布2012年第40号和第41号公告,决定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对原产于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调查。

此次针对韩国的反倾销、针对美国的双反调查主要是基于由江苏中能、赛维LDK、洛阳中硅和大全新能源等代表国内太阳能级多晶硅产业提交的书面申请。2011年国内多晶硅产量8.4万吨,进口6.46万吨;今年1-5月国内产量3.5万吨,进口达到3.4万吨。其中从美韩两国进口合计占比超过60%。而目前国内除了几家较大的企业仍在生产外,八成多晶硅企业处于停产状态。对于美韩两国多晶硅双反的实施将有利于促进和保护国内有一定实力多晶硅企业的发展。但同时,由于国产多晶硅成本较高,价格也相对进口多晶硅更高,对于光伏产业链下游企业意味着成本可能进一步上升,不利于其经营。

OFweek行业研究中心认为,德国、美国和韩国代表全球最先进多晶硅技术水平,同时海外企业历史较长,主要设备已完成折旧计提,其多晶硅生产成本一般在20美元/千克以下,部分企业可能低于18美元/千克。美国等企业出口价格低,最大可能是其生产成本低,目前还难以判断是否有倾销行为。此次对美国多晶硅企业的反倾销诉讼更大的意义在于贸易战反击,但即使中国不再从外海进口多晶硅,国产能仍然过剩,难改产品价格下跌趋势。

“双反”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遏制别国对我国出口光伏产品的类似制裁。中国商务部此次双反调查将为期一年,预计未等双反出结果,所有国内已停产产能和部分仍在挣扎的产能就将先行退出市场,实际上去落后产能正是当前中国产业结构性调整方向,也是光伏行业健康发展所需。因此双反救不了中国的多晶硅企业。那么双反意义何在?OFweek行业研究中心认为,最大的意义在于施压欧洲不要跟随美国对中国电池组件发起双反,同时迫使美国在双反税率的最终裁定中作出让步。若导致贸易战全面爆发,必将是弄巧成拙,最受伤的是中国自己。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