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光伏产业:破解“两头在外”危机路在何方?

2012-06-12 16:45来源:PV News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不可否认,戴着“战略能源地位”的光伏行业依旧略显稚嫩,在市场中风雨飘摇,仍需要政策的扶持。随着行业不断接近平价上网目标的实现,国家相关部门还需要对光伏产业往前“推一下”。一方面,对光伏行业的税收进行合理调整,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压力;另一方面,在电站建设方面和并网方面给出实施的细则与政策支持,促进国内应用市场的打开。只有国内应用市场的真正启动,光伏产业才能摆脱依赖国外市场、受制国外政策的现状。

出路五、退烧进补推动健康发展

有专家指出,美国把门槛垫高,我国可以掉转方向,将发展眼光投向欧洲和国内市场。国家发改委针对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的标准出台后,如果再跟进有关家庭光伏发电补贴的具体细则,那么,届时国内对太阳能光伏产品的需求量将极为可观。

既然国外市场在收紧,“回家”发展,把发展眼光投向国内也是很好的办法,毕竟国内市场存在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拓展空间。

根据“十二五”规划,今后每年的太阳能电站装机容量将翻番,预计2012年国内市场的需求量也会翻番,因此不少业内人士准备主攻国内市场。

我国光伏企业已经从2008年不足百家发展到500多家,按照全球的装机产能,即使加上国内的那部分,再把全球的光伏电池的需求量都包揽下来,不用说消化一半产能,三分之一都够呛。上海交通大学马德秀曾指出,我国当今有一半以上的光伏企业处于停业状态,从“一哄而上”到“一哄而散”,制造出的是一场“虚热”。

光伏企业要健康发展,必须先“退烧”。把未来定位在国内只是前景问题,要做到这一点,也是需要多方给力的,单靠行业的努力还不够。

首先,“退烧”需先降温。政府应该把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性”过热局面扭转过来,资本市场那种“风投”大起吹泡泡的情形要压住。还有,对于现有产能,假如能够做科学、合理、有序的整合,对于改变竞争无度、集中力量谋求行业技术再提升是很有意义的。

其次,降温以后须进“补”。光伏要发展、要壮大,除了产业导向之外,还必须发展其下游产业链,扩宽其运用和发展空间。光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还在于有一个各方都大力支持的公平的可持续的市场环境。

应该说,我国新能源发电面对的最大难题是上网瓶颈,这个问题不排解,光伏电站的持续稳步发展也就有点“悬”。此外,比如光伏玻璃幕墙,京沪大都市有几栋高楼在用,但大范围推广并不多,我们必须有促使广大用户乐于运用太阳能产品的动力,可这仅仅是节约电价的问题吗?

还有,发展光伏必须注意资源与环境保护并重,不能打着新能源的名义污染环境,过度耗费资源。

光伏产业被誉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翘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其远期前景还是光明的。对于整个中国光伏行业来说,竞争力不是惟一的关键,关键在于市场的进步。未来电网的大整合趋势,会有更多的资金不断注入,光伏作为节能形象的提升,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带来的竞争力提高,以及各国政府的扶持计划与前景等等,都会给光伏产业带来更多腾挪的空间。

5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抓紧落实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范围,支持自给式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这一工作部署无疑给困境中的光伏产业带来新的福音和政策支持。当然,要放飞要促进我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需要每一个光伏参与企业的智慧,更考验我们政府相关主导部门的智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