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光伏产业:破解“两头在外”危机路在何方?

2012-06-12 16:45来源:PV News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市场的启动对光伏行业至关重要。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具有发展光伏产业的先天优势,但应用市场与产能却存在着严重的不协调。与其他传统行业内需应该占50%以上份额相比,国内光伏应用市场仅占产量的10%。试想光伏业也能拥有近一半的内需产能,国内的光伏企业将可以有效避免经历“过山车”似的惊险行情。

当前,国内光伏企业正经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行业整合一触即发。市场将使真正有实力、有耐心、痴迷于光伏行业的企业将会生存下来。这些经历阵痛的企业才是未来中国光伏业发展的主力军,而科技创新是这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把万能钥匙,只有在基础研发投入巨额资金和凝聚一批敢于挑战的人才,我国的光伏业处境才能获得较大突破。

要加快国内市场的开发,政府应该给予配套的政策和补贴支持光伏产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在国内的产品自产自销,降低成本,扩大在国内的广泛应用。

出路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专家认为,化解“两头在外”危机,需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稳定国外市场的同时,培育内部市场、扩大内需的同时,推动自主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摆脱“两头在外”困境,实现光伏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路径。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我们不能把光伏产业仅仅当做加工产业来看待,一定要在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方面要有所突破,这才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目前产业在晶体硅方面的制造研发技术还是领先的,但是在薄膜电池方面技术和设备相对比较落后。

但他也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使光伏产业的产业链更为完备,其重点是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如果在这个目标上能有所进步的话,那么我国光伏产业还是会在国际上有很好的竞争力的。

山东裕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祺翔认为,造成“两头在外,受制于人”的原因是终端技术不够成熟,无法降低成本。第二,国内市场迟迟未能开发,在国内的应用范围比较小。第三,国内的光伏扶持政策力度不大,投资商在国内销售的利润空间不大。

他认为光伏企业应不断地提高光伏终端科技的含量,应多尝试与大学院校进行校企联合项目开发,以较快较好的形式取得更好的科技成果和新兴技术应用到生产中来,从而降低光伏的成本,使市场的销售能够打开。

业内人士指出,一旦通过提高太阳能转换率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最终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我国光伏业将彻底完成从政府补贴型向市场驱动型的转变,整个行业才能迎来变革式的大发展。

出路四、推动屋顶电站大规模实施

业内专家认为,未来光伏行业新的黄金时代将出现在屋顶电站大规模实施之时。

根据国家提出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末光伏发电装机目标为10GW,其中屋顶光伏电站为3GW,“十三五”期间,屋顶光伏也将实现井喷式发展,到“十三五”末,将以25GW占据国内装机总量的半壁江山。与在荒漠广泛建造大型光伏电站相比,屋顶电站将更直接地使人们感受到光伏所带来的绿色能源。利用居民闲置的屋顶资源即可建成小型电站,不仅节省大量电站建设土地,避免长距离电力输送与损耗,也减少电网中间环节,节省电网的投入,在技术上也比较容易实施。在屋顶发电直接用于用户侧,因其发电量小,不会对电网造成冲击,在公网供电不足的情况下,光伏还可以作为补充电源即刻缓解电网压力。小型电站在用户侧并网,其并网条件更成熟、方便,只要达到电网运行的技术条件,完全可以并网运行,以德国为例,这一技术在国外非常成熟,而且电量容易计算,在我国目前的电网运行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在用户侧稳定并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