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光伏产业:破解“两头在外”危机路在何方?

2012-06-12 16:45来源:PV News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徐海波认为,美国“双反”不一定全是坏事。“光伏产品出口美国创汇并不多,出口的更大价值是培育了我国的新能源产业。我国光伏企业的实力,已经对美国造成了冲击。”因此,他建议包括东莞光伏企业在内,可到光伏产品出口市场或其他国家办厂,大胆“走出去”就地生产,规避欧美市场的贸易壁垒。是不战而败还是迎难而上关系到国内在美光伏产品的生死存亡。美国商务部5月17日宣布初裁结果,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行为,倾销幅度达31.14%-249.96%。一旦最终获得肯定性终裁,价值约30亿美元的出产于中国内地的光伏产品基本可以告别美国市场。中方如何反制成为决定结果走向的重要一步。

初裁结果公布当天,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便发表讲话强调,中方敦促美商务部在后续调查中更正错误做法,避免做出不公正的裁决。与此同时,中国光伏产业通过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发表声明称,中国光伏企业会团结一致,继续在反倾销和反补贴程序中积极、顽强、有力地抗辩,为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尽最大努力。

为就美国反倾销初裁裁决进一步阐明中国光伏企业的立场和应对举措,机电商会牵头,尚德、英利、天合、阿特斯等光伏企业将于本周四召开应对美国太阳能产品“双反”调查新闻发布会。

“倾销幅度最高达到近250%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对此案评价称,这属于美国对华一揽子政策的一部分。

宋泓表示,一方面企业要在行业协会牵头下积极应诉,政府方面也应该进一步向美方施加压力。

在5月18日光伏反倾销初裁结果解读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我们已经做好了反制准备,但是希望不要出台,因为这对中美两国都没有好处”。

不过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看来,由于美国输华新能源方面受影响不及我国输美产品,因此威慑力恐怕不大。整体来看,案件走到这个地步,翻盘的机会不大,但不排除降低倾销幅度,从而保住该产业在美利益。

出路二:加强市场培育措施

价格暴跌、产能过大,其结果只能是行业的残酷整合。一大批中小企业肯定面临被淘汰,大型企业如果成功挨过寒冬,将会变得更具竞争力。

“此时此刻,我们非常期待政府有关部门能启动市场培育手段。”慈溪一家光伏企业负责人表示,如果任凭我国光伏行业自由调整,将给国家带来不应有的巨大损失,政府部门应当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光伏行业的调整和发展。

业内专家认为,即使没有“双反”也应提高对国内光伏产能的消化能力。而国内市场的启动必须步入理性轨道,许多地区在规划光伏建设时更多是出于拉经济发展的目的,没有全盘考虑电网的接纳容限问题,加上当地电源结构和电力消化能力有限,导致了建成的光伏电站有力使不出的状况。

只有国内市场的持续启动以及光伏企业科技的不断创新,才是真正摆脱受制于人困境的一剂良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