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太阳王”——光伏巨头尚德的中年危机

2012-04-16 10:53来源:瞭望东方周刊关键词:尚德光伏产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新人与老人之间、国际化人才与本土人才之间矛盾较多,沟通成本成倍上升。一位尚德离职高管表示:“很多简单的事情被弄得很复杂,内耗很大。”

2010年6月,尚德基层员工的离职率从6%突增到12%。后以全员涨薪20%?30%为代价才得以平复。

管理层在用人和扩张上的分歧已近公开化。不止一位老员工对公司过快扩张导致负债率高企提出异议。

2011年,从CFO张怡到高级副总裁蔡世俊,再到跟随施正荣多年的副总裁邵华千等创业元老接连离去。

选择离开的还有海外高管。2011年7月,尚德电力美国业务总裁陈立志离职。2012年1月21日,尚德的首席运营官兼产品管理副总裁DavidHogg“由于个人原因”辞职。

高管离职潮的上演与行业颓势亦脱不了干系。由于光伏股价集体低迷,自2011年以来,天合光能、赛维LDK、晶澳太阳能、昱辉阳光等多家美国上市光伏企业的CFO、审计委员会主席都相继离职。

现在,施正荣开始了另一种尝试。他成立了领导力学院,培训中高层职员;选拔有潜力的经理,派往尚德在全球的分公司参与国际化的运营。

技术研发与生产力

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代表,尚德的科技研发能力一直为人所关注。

根据公开资料,尚德在世界各地有400多名研发人员,科研经费年均投入3000万美元左右。尚德还专门制定了《科技项目奖励办法》,最高奖项达到100万元人民币。

为证明尚德的技术领先性,冥王星(Puto)技术的成功研发近几年被不断宣传。“冥王星”被称作世界上最强大的多晶硅技术,由尚德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合作开发。后者是施正荣的母校。

2009年,尚德的“冥王星”技术就被宣布研发成功,当时,应用该技术的单晶和多晶光伏电池转换率分别达到约19%和17%,“堪称革命性突破”。施正荣很快就向各界高调谈论此事。也许由于尚德过于急迫要将此研发转化为产品,导致忽视了一些影响产品25年寿命的指标,不得不倒过来补做。

2012年3月,经新加坡太阳能研究所的证实,该电池效率被提高到20.3%的世界纪录。尚德方面估计,最短在6个月后将可以看到21%的转换效率。

尚德的尴尬在于叫好不叫座。陈晓东承认此类产品“还未大量投放市场”。他向记者解释说:“何时量产要看市场需求。尚德做好了量产的准备,包括设备及技术稳定性。但由于阶段性成本的限制,转换率高的未必为客户所接受。客户选择的总是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