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太阳王”——光伏巨头尚德的中年危机

2012-04-16 10:53来源:瞭望东方周刊关键词:尚德光伏产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产业链协同困境

正如吴晓波在《大败局》中所言:当企业处于超常规的加速发展阶段的时候,一切的危机都会被速度所掩盖。可是,当进入持续稳定期后,所有的弊端和矛盾马上会一一地暴露出来。

毛利率低下一直困扰着尚德。高成本主要源于上游硅料和硅片环节的缺失。

长期以来,光伏产业内部一直存在着商业模式和组织形式之争,以英利绿色能源为代表的企业坚定地做垂直一体化,以尚德为代表的企业则信奉专业化生产。

国际金融危机让光伏企业遭遇了首次行业“洗牌”,硅料从每公斤500美元的高价跌落到几十美元,中小型的组件厂或硅料厂纷纷停产、倒闭,大多数工厂毛利呈负值。而垂直一体化工厂“风景这边独好”,天合光能和英利等厂不但蝉联了行业毛利率的冠亚军,还获得“最低成本”之誉。

这让施正荣陷入反思:“在一个产业没有成熟的时候,甚至是非常初级的阶段,全产业链是有一定优势的。因为供应链本身不健全,如果你自己能掌握供应链,就能够控制利润水平。随着产业慢慢成熟,再转向专业化可能会更合适。”于是尚德决定自产50%的硅片,剩下的一半依靠采购,这样既可起调节作用,又能为专业化转向预留空间。

为加强对产业链上游的控制,尚德一度尝试建立光伏联盟,曾与环太硅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硅片合资企业,并耗资近1亿元收购了硅片供应商顺大控股。这两项投资都不能用成功来作评,至少还不能说施正荣商业整合经验的丰足。

但尚德并未因此放弃对产业链上游的延伸。2009年,尚德出资640万欧元购买多晶硅料生产商亚洲硅业的少量股权。2010年底,尚德收购硅片生产商荣德新能源。2011年底,山西长治市政府多位人士证实,在以煤炭资源换取投资的承诺下,尚德已投资当地一个3万吨的多晶硅项目。

在此期间,施正荣还进军下游,在卢森堡合资成立了一家太阳能项目公司——环球太阳能基金,尚德承诺出资2.58亿欧元,占基金规模的86%。自2010年成立以来,这一基金的贡献是尚德财报上最大的亮点。

尚德电力公关总监陈晓东告诉记者:“尚德一直都想要保持专业化生存,但会根据不同阶段做出适应性的转变。尽管全产业链获得了一定的利益,但相关企业的包袱也较大,已经可以看到例证。尚德一直想做专注的事,但外界干扰较大,这是对尚德的考验。”

分歧

成本高企的另一大原因归咎于用人制度。

为储备国际化人才,尚德曾有两次人事大变动,大量引进拥有跨国公司背景和海外生活经验的人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