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人物正文

写给光伏——我叫施正荣

2012-03-16 16:46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施正荣光伏光伏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深耕新兴市场,是过去5年施正荣的重要战略之一,如今已成效显著。在尚德的全球销售架构里,除了传统重镇欧洲区和北美区,施正荣还花大力气打造了一个APMEA区(亚太中东非洲)。尽管这些区域贡献的收入在绝大多数光伏企业那仅仅是零头,但却是未来全球市场的潜力所在。施正荣在2年前就撒下大量兵力,开始对这些陌生市场进行“地毯式扫荡”。

施正荣的逻辑在于渠道为王。迄今为止全球光伏行业仍处于不愁卖的状态(很多同行的销售都坐在家里等客户),但如果传统市场一旦出现大幅下降(意大利等市场已经出现退中国货的现象),那些原来靠低成本制胜的企业将会遇到极大挑战。他考虑的是,如何在大家都卖不出产品的时候,尚德能卖出去?答案在销售渠道。

为此,施正荣打造了一套公认最好的国际化销售渠道:在欧洲,尚德非常成功应用了分销商制度;在北美,则采用“分销商+直接客户”的形式,获得了20%的市场占有率;在亚太,同样的“分销商+直接客户”模式已取得27%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则是以项目为驱动发展;在日本,通过3年前并购当地企业MSK,尚德已经成为这个严重排外市场里份额最大的外国公司。“尚德在每个市场都找到了融入当地环境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这是其最成功之处。”刘文平说。这让尚德对传统欧洲市场的依赖度只有70%左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近20个点,而施正荣希望不久之后能降到50%。

目前,尚德的亚太区销售团队已经达到50多人之巨;2011年,施正荣给亚太区下达的销售目标是400MW,这在很多同行眼里简直是天文数字。“对亚太市场我们还停留在写报告阶段,人手不到10个。”一家直接竞争对手的东南亚区销售感叹说,尚德在新兴市场已远远把同行抛在身后。

对新兴市场,施正荣采用了华为式的“扫街”和“种地”。他要求销售员“贴上去”常驻当地(甚至叙利亚等几乎难以想到的新市场都有专人把守),将尚德在欧洲的成功经验加以复制——专注于当地的核心项目,想方设法拿下,在当地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在欧洲,他们用此方法花了两年时间从FirstSolar手里拿下了法国电力;在韩国,他们同样花了3年时间攻下了韩国电力。而此次进军泰国市场,尚德则更是拿下了泰国最大的炼油公司之一邦乍石油公司(BangchakPetroleumPublic)。

在同行看来,新兴市场花力气很大,利润却不多,在商业上并不划算。但在尚德的销售员眼里,晚进去半年的感觉却是完全不一样。比如在泰国项目上,尚德与泰国电力局甚至已经熟到可以让其直接从电脑里拷贝经签约的项目清单。这对后来者而言是难以逾越的门槛。

施正荣的另一张王牌是3年前他提前布局的环球太阳能基金(GlobalSolarFund),这个设立在避税天堂卢森堡的基金投资3亿欧元,目前具有完整开发权的电站项目已达240兆瓦。在尚德最新的财报中,该基金为尚德贡献了高达2.5亿美元的利润,成为尚德目前高成本、低利润财务窘境下的唯一新增长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施正荣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