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企业正文

赛维LDK太阳能降低成本逆势扩张

2012-01-20 15:51来源:中国化工报关键词:赛维LDK成本扩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受多晶硅价格大跌、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发起“双反”调查等影响,刚刚过去的2011年,可以算是中国光伏企业的“寒冬”,许多企业陷入停产、半停产状态。然而,1月16日,在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总部厂区,记者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各车间生产线有条不紊,正在开足马力生产。

“就在这个月上旬,我们先后收购了德国光伏企业、投资美国加利福尼亚总产能为8兆瓦的两处太阳能电站。”赛维董事长彭小峰颇为自豪地对记者说,“这样逆势扩张,你可能会说我疯了,但是,我们有这个资本。”

是什么让这家企业在产业“寒冬”的情况下“逆势而上”?他们的资本到底是什么?

“5美分成就了我们在全球光伏领域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优势,奠定了企业扩张的基础。”赛维硅片事业部副总经理付德林给出了答案。“现在,美国等一些国家为了搞贸易保护,指责中国光伏企业低价倾销,获得了政府补贴。我认为,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我们的低成本主要是通过企业科学管理、技术进步,一点一点积累下来的,而不是所谓的来自政府补贴。”

“为了降低这5美分的成本,公司正在进行一场拼市场、降成本的‘寒冬转型’战。”付德林说。现在,赛维公司从人到机器,每一个环节上的潜能都被激活。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车间实行精益管理,通过减少浪费来创造价值。2011年二季度,赛维的非硅制造成本还是每瓦23美分,到了当年四季度已降到每瓦18美分。付德林透露,2012年,赛维硅片的非硅成本还要继续下降至每瓦15美分。

在赛维铸锭一部四号厂房门口,记者看到,精益管理知识宣传栏和管理看板上,“精益化管理”、“六西格玛”等管理学名词赫然在目。车间主任邹江华对记者说:“以前,没有感觉到生产数据的重要性,现在这些数据都写在看板上,想提高良品率、降低成本,就要利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去推算,查找问题出在哪个环节。” 

在赛维公司坩埚区,付德林指着一个坩埚内薄薄的一层涂料对记者说,这是用来阻隔硅锭和坩埚的氮化硅粉末,铸一个锭需要大约400克。以前,硅片市场价格好的时候,赛维每铸完锭,氮化硅连同坩埚一起丢掉了。现在,这些粉末都要回收再利用,全厂使用的氮化硅大约有一半是循环使用的。别看这薄薄一层粉末,赛维一年通过它的回收可以省下几千万元。 

通过降成本,赛维去年的市场份额逆势扩大。硅料产量从上年的5000吨增加到1.1万吨,硅片产量从1800兆瓦增加到2800兆瓦,电池片从几十兆瓦增加到600多兆瓦,电池组件也从360兆瓦增加到800兆瓦。 
 
正是低成本增加了赛维逆势扩张的底气。“虽然去年二、三季度公司出现亏损,但只要产品价格稳定下来,我们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就能体现出来。”赛维公司董事长助理李龙吉说:“我们会率先走出‘冬天’。” 

当前光伏行业的主要市场欧洲、北美等地均爆发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市场持续低迷。同时,光伏市场正经历着结构转型的过程,正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此外,光伏产业内部技术、生产能力、综合竞争力等水平参差不齐,光伏企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的大调整。

面对不良的市场环境,赛维LDK公司积极开拓市场,围绕拓市场、降成本的目标,在巩固、稳定原有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日本以及非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新兴市场,并积极布局国内市场,还在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拓展了新业务。企业硅料产量从2010年的5000吨增长到2011年的11000吨,硅片出货量从2010年的1800兆瓦增加到2011年的2800兆瓦,电池片产量从2010年的仅几十兆瓦提升到2011年的600余兆瓦,组件从2010年的360兆瓦增长到2011年的800余兆瓦。目前,公司资产规模已接近75亿美元。

“光伏行业的危机是暂时的,但能源危机是长期的。”彭小峰笃定地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光伏企业还将受到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等影响。虽然“冬天”还将持续,行业洗牌也将不可避免,但光伏企业的“寒冬”终将过去。彭小峰表示,从全球范围看,能源紧缺是个长期的问题,太阳能发电占世界能源结构的比例会逐渐提高,未来5~10年将达到10%,那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