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评论正文

浙企转型光伏产业胜算几何

2010-08-31 11:01来源:市场导报关键词:太阳能电池片光伏发电太阳能光伏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说起这些企业的遭遇,浙江省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痛心疾首,他深刻认识到,就算不是金融危机,光伏产业的泡沫也会吹破,因国外光伏市场已渐趋饱和,但高回报的现状还是令海宁、开化等地方政府盲目鼓吹新能源产业,进一步造成市场重复建设,低端竞争,产能严重过剩,最后以悲剧收尾。

  专家的焦虑

  没有资源、地缘和产业优势,处于新兴产业低端,日趋严峻的环境考量,前景在哪?

  同样为浙江转型“先烈”及准“先烈”们感到焦虑的还有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著名经济学专家、教授、浙大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晋川。

  作为“呼包银”重点经济区规划调研组前期研究课题组组长,浙商投资新能源新材料的现状他关注了很久。对于如何避免成为转型“先烈”,史教授认为,不仅是企业自身决策的问题,政府行为也相当重要。

  “坦率地讲,现在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就是重新在走传统制造业的老路”。史教授向导报记者举例认为,以前鞋企皮革等能耗高、污染大的产业链在国内完成后,成品皮鞋进行出口。太阳能目前关键技术、设备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国内前期提炼硅、拉硅棒、切硅片、做电池等整个过程耗能、耗电都相当厉害,国外则享受了清洁使用的环节。现在的传统产业在制作技术、研发、设计、品牌工序等已渐趋成熟,有些甚至走在国际前端。与之相比,新产业相对地位更低端,带来的环境等后果更严重。

  尽管日照时间长且有煤有电,资源丰富,太阳能产业起步早,发展技术相对高,内蒙古、宁夏等地尚且不能把太阳能电作为主电,最多只是作为火电补充深压后输入电网。因目前技术、性能还不稳定,电网一直排斥太阳能电并入,最后的成品电大概1.4元/度,这样的价格国家补贴补不起,老百姓也用不起。

  从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和产业特色来看,浙江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显然不合算。日照先不说,生产过程中的硅、煤炭等都必须远途运输,这就相当于用汽油去换煤,用高级能源换低级能源。

  浙江利用太阳能产业最好的方法是,由具产业优势的内蒙等地生产太阳能产品,浙江则研究如何将产品嫁接到现有产业中去,在民用化过程中推开,使生产成本降低。

  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规划经济方向是对的,但对于区域来说,积极参与的是态度,而不是区域空间,区域经济还是要立足于自身优势,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脚踏实地一步步往上走。浙江没有自然资源、地缘和产业上的优势,如果照搬国家政策,不顾地方特色,山西就是一个“先烈”典型(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山西棉纺等传统产业十分兴旺,在一片争议声中,省委省政府决定遵从国家规划发展煤炭等重工业,现在山西成了一座高污染产业盛行的煤城)。

  不排斥一些有投资实力的民企积极参与光伏产业,如正泰、盾安等就选择在宁夏、内蒙古等地投资,其原因除了这些地区不仅资源、地缘、技术优势外,生产成本低是一个重要原因,如他们有独立电网,电价才0.3元/度。

  光伏产业一般都是投资大、回报期长的产业(一条生产线就要一亿),涉及到资金实力的问题,投资门槛不是中小民企进得了的,小打小闹,转型后也只能是低附加值的产业,没有技术、盲目跟风,浙江现在已到了产能严重过剩的时候,市场机制和政府都可能出手进行整合,最后不仅可能没收益,还可能血本无归。

  如果小型民企一定要转型光伏产业,可通过全新的融资方式,形成产业基金,把分散民企资本形成比较大的金融资本再理性反馈到这个产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太阳能电池片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太阳能光伏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