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浙江衢州2000户农户屋顶进入首批金屋顶工程

2016-08-05 11:31来源:衢州日报作者:蓝晨关键词:金屋顶家庭光伏发电浙江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探索“农光互补”光伏发电新模式

江山市凤林镇株树村山脚,一片片整齐的光伏电池板下,种植的农作物已经开始生长。在这座光伏农业园中,今年50岁的徐春生和10多位村民一起负责管理种苗。

徐春生是株树村农民,一直在自家屋后山坡上种豆。村里建了光伏发电站之后,他就成了光伏大棚的一名工人,每月有2000多元的稳定收入。

除了“金屋顶”,近年衢州还积极探索“农光互补”光伏发电新模式,帮助农民增收,实现绿色能源项目开发与服务民生的有机结合。

过去,衢州虽有很多企业上马光伏发电项目,但多为“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小项目。近两年来,许多以发电上网为主要目的的光伏发电“公共电厂”,被排上了设计日程,使得“农光互补”成为可能。

衢州土地资源丰富,尤其是近年来通过土地整理、低丘缓坡开发的迅速推进,流转出一大批可用土地,为建设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创造出了有利条件。

站在高处远眺,衢江区的“广胜光伏”项目现场的红土地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数不清的太阳能光伏电板。光伏板下,紫色的桔梗花、翠绿的白芨正迎风招展……高耸的铁塔将这里的清洁能源源源不断地送入千家万户。

浙江广胜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朱建告诉记者,“广胜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为46兆瓦,是目前省内已并网发电中单体最大的地面光伏电站,运行期年平均上网电量约5000万度。而在已建成的光伏板下,同步种植了白芨、白芍、桔梗等多种中药材和农作物,可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农光互补”。

现阶段,一些光伏发电项目的先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开始逐步显现。

在江山市同景30兆瓦农光互补地面光伏电站,山脚下一块块光伏电板伫立在田地间,一眼望不到头。这座规划用地833亩的电站,安装了12万块多晶硅,年发电量在2800万千瓦时左右。

“上层光伏发电,下层用来种植大豆、冬麦、油茶等农作物,不但没有额外占用土地,还实现了光伏发电和农业生产的双赢。”当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该项目毗邻江郎山景区,通过跨界融合,项目被整体纳入到景区观光游路线当中。如今,除了地面电站带来的传统收益外,项目还可获得农业产出及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等后续开发带来的收益,技术创新带来的农作物产出率和光电转化率提高的收益,投资回报率大幅提高。

“农光互补”还提高了土地肥力。光伏基地项目均利用当地低丘缓坡,因土地比较贫瘠,产出率低。光伏基地采用“施用有机肥、种植牧草培肥、人工拔草”的纯生态种植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将原先荒废的土地进行改良种植。同景光伏基地每亩地施用有机肥3吨,覆土50厘米,在基地边坡种植麦冬、油茶等作物,实现土地增肥的同时,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

据介绍,同景电站共租赁土地780亩,租赁费为每亩800元/年,租地的270户农户平均每年收益2300元。此外,电站稳定雇用70个当地农民进行农作物种植,每个农民年收入达29200元。

今年初,浙江省特色小镇第二批创建名单正式出炉,规划面积3.51平方公里、总投资65亿元的江山光谷小镇榜上有名。凤林镇将把光谷小镇作为“主引擎”,进一步提升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加快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农光互促中草药园、光伏路灯亮化工程、农户屋顶“光伏微电站”等一批项目都将陆续上马。太阳能的利用为当地腾出了一定的用能空间,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光伏基地的建设也在当地形成了新的景观。

在凤林、清湖等乡镇,江山市创新农光互补发展模式,建设起3个农光互补基地,促进光伏产业和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实现了一地多用。目前,江山市光伏基地已种植中药材、旱粮、水果等农作物,既充分利用了土地,又大幅降低了光伏组件的“热阻效应”。经过实践,光伏板下套种的旱稻亩产可达318公斤,是水生稻亩均产量的77%。光伏基地种植的铁皮石斛、金银花、白芨等中药材,亩均收益达数十万元。

原标题:衢州光伏产业加快布局惠民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金屋顶查看更多>家庭光伏发电查看更多>浙江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