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TOPCon 产能”相关结果1179

      来源:一号新能源2020-02-13

      此外,据介绍,通威股份扩产后将着力加强perc+、topcon 、异质结等高新技术方面的投入,不仅成为数量上的王者,还要成为技术上的强者。...目前,通威已拥有8万吨多晶硅产能,若这一规划顺利实现,将有望助力通威集团在三年内坐上全球多晶硅产能龙头的宝座。

      通威大规模扩产打响100年能源革命的发令枪

      来源:SOLARZOOM光储亿家2020-02-13

      电池片环节,高效p型单晶perc电池自2017年以来已经逐步全面替代普通电池;2020年以来,出现了perc+、topcon、hjt(异质结)三大新技术;其中,perc+、topcon是在perc技术的基础上的更新与升级

      来源:能见Eknower2020-02-13

      据了解,通威此次投资约200亿元建设年产30gw,其中一期、二期15gw将以perc/perc+/topcon为主(perc+和topcon可以在现有perc产线基础上升级改造),三期、四期预计15gw

      通威股份:拟大规模扩产打造电池片和硅料领域双龙头

      来源:电新邓永康团队2020-02-12

      ,重点布局perc+、topcon、hjt等新型产品技术且兼容210及以下所有系列,perc非硅成本0.18元/w以下,相比目前的0.23元/w进一步大幅下降。...)公司同时公告将投资约200亿元建设年产3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项目将分四期实施,其中一期、二期计划各投资40亿元,分别建设7.5gw,共计15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perc、perc+、topcon

      来源:广发证券2020-02-12

      此次通威扩产计划中明确指出了未来产品技术路线包括perc+及topcon 等。通威本次新建项目预留后续技改空间,强化perc 产品的性价比。...技术目标是:(1)在p-perc的基础上,同时布局perc+、topcon、hjt等新型产品技术;(2)产品兼容210及以下所有系列;(3)产品转换效率目标perc达到23%以上,perc+做到24%-

      通威发布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业务2020-2023年发展规划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0-02-12

      不仅在目前主流量产的p型perc电池上具有优势性价比,在perc+、topcon、hjt等新型产品技术领域也在重点布局,其中hjt中试线规模已达400mw,包括多种技术路线。...高纯晶硅板块以国家级研发中心为依托,研究还原工艺自控技术、多相流技术、还原热能梯级利用、硼、磷、碳等除杂技术,确保公司高纯晶硅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太阳能电池板块将推动单晶perc技术升级,加强n-topcon

      PERC扩产尚未叫停 HJT号角已然吹起

      来源: 光伏领跑者创新论坛2020-02-11

      n型高效电池技术发展路线为:pert——topcon;hjt——hbc;ibc——hbc/tbc。...传统单晶和多晶电池主要技术路线为铝背场技术(al-bsf),p型单晶的新型技术包括perc路线,n型单晶的新型技术路线包括pert(可以进一步升级为topcon)、hjt、ibc等路线。

      来源:女柚子之路2020-02-10

      光伏电池下一步往哪里走,其实争论挺多的,hit、topcon、ibc、pert都是潜在的方向,目前来看hit应该是最接近成熟的,这一点可以从电池厂的方向选择和设备厂的攻关方向得到验证。...23%的效率极限,很多技术手段都已经用了,再往上提效可能比较困难或者不具备经济性;而且perc的非硅成本也已经到0.23元/瓦左右,再下降已经很困难了;叠加电池工艺高度集成在设备中,perc技术快速扩散,产能无序扩张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0-02-05

      然而今日,中来股份在回答投资者提问中却表示,公司电池技术成熟且已规模化量产,hit作为新的技术路线,认为其距离量产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公司目前专注于n-topcon技术的提升以及产能扩充。

      HJT:有望开启光伏新一轮技术革命

      来源:老成之见2020-02-04

      常见电池结构大多受钝化思路影响:良好的钝化接触可以在最大化降低接触表面的载流子负荷速率的同时保持电池较好的电学性能,近年来产业中常见的perc电池(背面al2o3/sinx(sio2)叠层钝化)、topcon...近期随着试验产品转换效率逐步提升及制造设备降成本取得一定进展,产业内对hjt电池产线的投资热情逐步提高,目前全球已有约5gw量产与试验产能

      40微米硅片?如何用1/4硅料实现降本

      来源:光伏测试网2020-02-03

      但麻省理工和nrel的研究人员认为,现在光伏电池的结构已经发生重大改变,perc、topcon、双面等已成主流,hit、ibc、叠瓦等结构也已量产,过去的结论现在已经过时,其研究成果表明可以通过使用更好的处理设备...随着光伏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电池、组件新产能很容易复制,但硅料投资环节是缓慢而复杂的。同样产能的硅料,如果能切得更薄,行业扩张的速度将大大提前。

      光伏行业转债配置价值分析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2020-01-21

      公司近年来重点布局太阳能电池领域,19h1其n-topcon电池产品出货量291.57mw,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接近50%。...截至19h1,硅料产能8万吨,电池片产能12gw,预计2020年年中电池片产能或将达到20gw。2020年电池片供需格局或将有所好转。一方面是行业需求持续增长,单晶占比持续提升。

      来源:SOLARZOOM光储亿家2020-01-17

      而前面提及的210新军中,通威一条200mw hjt中试线据称近期会出结果;东方日升2019年12月份基于210硅片的hjt组件下线,2020产能预计500mw;天合近日也一改之前全力押注topcon技术

      来源:越声理财2020-01-13

      在太阳能(3.810,-0.06,-1.55%)电池片领域,n型电池是目前业内最认可的技术路线,n型电池最主要的两个方向为hit和topcon,hit由于其优势显著且降本路径比较清晰,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的主流技术...全球hit实际产能规划:2019年、2020年、2021年机构预计产能在2.8gw、8.8gw和25gw。短短三年产能就翻了10倍。

      来源:能见Eknower2020-01-13

      据业内资料,当前包括hit、perc+、topcon在内的五大光伏行业先进技术中,被公认的最具竞争力的就是hit和perc+这两条技术路线。...作为异质结领域的“拓荒者”之一,晋能科技早在2017年5月就已宣布,将正式推出超高效异质结hjt组件,其现有产能100mw,未来规划产能为1gw,晋能科技一度成为光伏异质结组件行业领跑者。

      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2020-01-10

      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高效电池技术包括perc、异质结和topcon等。最近被热炒的异质结电池(hit),全称为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它的优势及企业布局情况在此不必赘述。...值得一提的是,perc已经在产业化道路上走在了前列,在产能方面,2020年perc产能或将超过150gw,这无疑给异质结等其他类型电池技术的产业化之路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20-01-09

      平价上网激发了产业链各端创新研发的活力,在2019年新增产能中,perc高效技术逐步取代传统常规电池成为主流,与此同时,异质结、半片、多主栅、topcon、n型双面等多种技术路线百花齐放,避免了单一技术价格战的局面

      来源:《能源评论》2020-01-09

      但是p型电池有其转换效率的极限,n型电池成为未来高转换效率的方向,主要包括pert(发射结钝化及背场全扩散)、topcon(隧穿氧化钝化接触)、ibc(全背电极接触)、hit(异质结)四种技术路径。...在这四种技术路径中,pert可实现量产,技术难度不大,设备投资较少,但是与双面p-perc相比没有性价比优势,已经证明为不经济的技术路线;topcon背面收光较差,量产难度很高,目前有布局的企业包括lg

      来源:电新邓永康团队2020-01-08

      (来源:微信公众号“电新邓永康团队”)目前行业里的技术很多,比如topcon、ibc、perc+、钙钛矿这些技术,这些技术投资界更多关注投资回报率,产业界关注行业里面哪一个技术能胜出。...今年应该叫元年,很多公司在投,我们已经在上一些项目了,今年的项目在8g瓦以上,但可能到时候实际产能可能在5个g瓦左右,这个数字相对而言是保守一点的,可能到时候会超出我预期,这个也不一定。

      光伏系列报告:HIT不断获认可 产业化进程加速

      来源:电新产业研究2020-01-07

      在电池片领域,n型电池是目前业内最认可的技术路线,n型电池最主要的两个方向为hit和topcon,hit由于其优势显著且降本路径比较清晰,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的主流技术。...当前,全球hit产能约3gw,其中,rec在2019年投运了600mw商业化项目,国内一批企业也开始商业化前的尝试与导入,估算规划产能超过20gw,并且2020年q2-3将有一批标杆项目投运。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