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常见电池结构大多受钝化思路影响:良好的钝化接触可以在最大化降低接触表面的载流子负荷速率的同时保持电池较好的电学性能,近年来产业中常见的PERC电池(背面Al2O3/SiNx(SiO2)叠层钝化)、TOPCon电池(SiO2和多晶/微晶硅层钝化)、异质结电池(氢化本征非晶硅钝化)结构的产生均受钝化接触思路的影响,而异质结电池结构是其中的佼佼者。
异质结电池在1997年实现量产:20世纪80-90年代,日本Sanyo(目前已被松下收购)首次将本征非晶硅薄膜用于非晶硅/晶体硅异质结光伏电池,在P型非晶硅和N型单晶硅的p-n异质结之间插入一层本征非晶硅薄膜(i-a-Si:H),有效降低了晶硅/非晶硅异质结表面的复合速率,同时补偿了本征非晶硅层自身存在的悬挂键缺陷,在硅片表面获得了令人满意的钝化效果,以这一结构为基础的光伏电池随后在1997年实现量产,即光伏异质结(HIT/HJT)电池。HJT异质结电池的基本结构:HJT异质结电池以N型单晶硅片为衬底,在经过清洗制绒的N型硅片正面依次沉积厚度为5-10nm的本征a-Si:H薄膜和P型掺杂a-Si:H薄膜以形成p-n异质结,在硅片背面依次沉积厚度为5-10nm的本征a-Si:H薄膜和N型掺杂a-Si:H薄膜形成背表面场,在掺杂a-Si:H薄膜的两侧再沉积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TCO),最后通过丝网印刷或电镀技术在电池两侧的顶层形成金属集电极,其结构具有对称性。
HJT电池转换效率已在晶硅光伏电池中位居前列:HJT电池量产之后,日本Sanyo/松下仍在持续研究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近年来HJT电池转换效率已在晶硅光伏电池中位居前列。
1.2 技术和工艺的延展性拓展提效空间
纯异质结电池实验室转换效率已超过25%:在日本松下/Sanyo之外,目前国内外对异质结电池的研究已大范围展开,转换效率亦逐步攀升。现在在M2的标准硅片尺寸下,纯异质结结构电池的转换效率世界纪录为25.11%,由我国汉能成都研发中心创造,且此转换效率是在使用量产设备和量产工艺的前提下取得的,具备相当程度的量产可能性。
异质结电池仍有进一步提效空间: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已位居晶硅电池前列,但其仍有进一步的提效空间。在不改变其结构的基础上,可以从提高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三方面着手提效。而异质结电池的内部结构亦具备与其他技术路线或工艺的可叠加性,可在优化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吸取其他工艺的优点进一步提高电池转换效率。
异质结叠加IBC技术转换效率突破26%:在高效光伏电池领域,IBC(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交叉背接触)电池在产业中也颇受关注,其结构特点是p-n结和金属电极接触都位于电池背部,电池正面避免了金属栅线电极的遮挡,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入射光,减少光学损失。日本松下、Kaneka等公司将IBC电池的结构优点与异质结电池相结合,将p-n结转移至背面的同时保留本征非晶硅的钝化结构,称为HBC电池,目前已实现实验室26.63%的转换效率。
异质结叠加钙钛矿进一步提升效率上限:在叠加IBC技术成为HBC电池的路径之外,异质结电池同时也比较适合叠加钙钛矿成为叠层/多结电池。叠层技术需要用低温沉积工艺(PVD/CVD方式)实现短波长吸收(钙钛矿)和长波长吸收(HJT)的结合,其所应用的TCO膜层已然在异质结电池中采用,而在HJT单结中损失的蓝光可被上层钙钛矿收集利用。整体而言,HJT与钙钛矿在兼容性上有着天然的优势,目前英国Oxford PV的叠层电池已获得了28%的实验室转换效率,后续甚至有望进一步提升至30%以上。
异质结电池具备技术路线和工艺方面的延展性:此外,异质结电池亦有可能吸收其他电池在结构层面上的优点以提高转换效率。总而言之,我们认为在技术路线和工艺方面的延展性使得异质结结构可被视为光伏电池片的平台级技术,这也是异质结电池具备长期提效空间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原因。
1.3 多重优势加持,产业化热情逐步上升
在最为重要的效率优势之外,异质结电池同时具备生产流程较短、温度系数良好、基本无光衰、双面率高等多方面优点。
生产流程共4步主工艺:从电池结构上看,异质结电池由中心的硅片基底叠加两侧的数层薄膜组成,其生产过程的核心即为各层薄膜的沉积,整体而言其工艺流程较短,主工艺仅有4步。相对于同属于N型电池、但生产工艺需要10-20步的IBC和TOPCon电池,异质结电池较短的工艺流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艺控制的复杂程度和产业化的难度。
低温度系数提高发电稳定性:光伏电池在发电的过程中由于太阳光的照射和自身电流产生的热效应,电池表面温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一般情况下当温度上升时,光伏电池的开路电压下降、短路电流上升,且电压降幅一般大于电流升幅,因此温度上升一般会导致电池转换效率下降。目前主流的单晶PERC电池的温度系数一般在-0.4%/℃(即温度每升高1℃,发电功率相对于基准功率降低0.4%)左右,而异质结电池的温度系数仅约-0.25%/℃,因此在长时间光照温度升高的情况下,使用异质结电池的光伏电站发电量和发电稳定性都更高。
高双面率提高发电增益:异质结电池为正反面对称结构,且背面无金属背场阻挡光线进入,因此其天然具备双面发电能力,且双面率可超过90%,可在扩展应用范围(沙地、雪地、水面等)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发电量。
基本无光衰且可薄片化:目前在产的异质结电池基本均为N型硅片衬底,因此也具备N型硅片相对于目前主流P型硅片的固有优势,如无光致衰减(LID)和可薄片化(异质结结构本身亦对可薄片化有所贡献)。N型硅片掺杂物质为磷,硼含量极低,因此由硼氧对(B-O)导致的光衰(LID)基本可以忽略,可提升电池片使用寿命和长期发电量。同时,可薄片化意味着同片数的电池对应更少的硅用量,有助于在硅成本方面形成比较优势。
多方面优势带动产业化热情:出于异质结电池在上述多方面存在的优势,在异质结电池结构专利过期后,世界范围内异质结电池的产业化开始萌芽,国内亦有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研发和生产。近两年随着试验产品转换效率逐步提升以及制造设备的成本下降取得一定进展,产业内对异质结电池产线的投资热情逐步提高,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约5GW量产与试验产能。
HJT组件将应用于领跑者项目:近日东方日升宣布公司成功中标吉林白城光伏(100MW)领跑者奖励1号项目,将为项目提供约25MW异质结组件,意味着HJT技术开始在国内成规模投入实际应用。
2 高转换效率与强发电能力支撑HJT组件溢价
考虑到衡量技术路线性价比的最终落脚点在光伏电站的收益水平,我们从光伏电站IRR和度电成本的角度对异质结电池在组件端可具备的合理溢价水平进行了测算。整体测算考虑国内II类弱资源区和III类资源区的光照条件,在平价无补贴条件下进行,上网电价取0.39元/kWh(含税)。
2.1 转换效率溢价来自于发电功率提升和电站成本摊薄
在给定电站规模的情况下,电池转换效率对组件功率的提升可摊薄电站建设的面积相关成本。在单晶PERC电池转换效率22.5%(目前领先的量产效率)、组件价格1.7元/W(含税)、电站规模一定的条件下,测算在不同发电增益水平(扣除衰减因素)下组件合理溢价与异质结和PERC电池的转换效率之差的关系,可以得到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由22.5%提升至25.5%(转换效率之差由0%提升至3%)时,异质结组件可获取的合理溢价大约提高0.16-0.17元/W,可以认为转换效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异质结组件合理溢价增加0.05-0.06元/W。其中,在4%的发电增益水平下,异质结组件的合理溢价为0.220-0.387元/W。考虑异质结目前约23.5%的量产电池效率(取新加坡REC量产效率),异质结组件的合理溢价约为0.280元/W。
如考虑单晶PERC电池进一步提效,在PERC转换效率23%,组件价格1.7元/W(含税)的条件下,溢价曲线整体有所下移,但趋势保持不变,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由22.5%提升至25.5%(转换效率之差由-0.5%提升至2.5%)时,异质结组件可获取的合理溢价仍大约提高0.16-0.17元/W,可以认为转换效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异质结组件合理溢价增加0.05-0.06元/W。在4%的发电增益水平下,异质结组件的合理溢价为0.186-0.353元/W。考虑异质结目前约23.5%的量产电池效率,异质结组件的合理溢价约为0.246元/W,相比PERC电池22.5%效率下的结果均略有收窄。
单晶PERC电池降价的情况与效率提升的情况类似,在PERC转换效率22.5%,组件价格1.5元/W(含税)的条件下,溢价曲线整体下移,幅度小于提效情景,但趋势保持不变,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由22.5%提升至25.5%(转换效率之差由0%提升至3%)时,异质结组件可获取的合理溢价大约提高0.16-0.17元/W,可以认为转换效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异质结组件合理溢价增加0.05-0.06元/W。在4%的发电增益水平下,异质结组件的合理溢价为0.201-0.369元/W。考虑异质结目前约23.5%的量产电池效率,异质结组件的合理溢价约为0.262元/W,相比PERC组件1.7元/W下的结果亦有下降。
如考虑屋顶分布式光伏的典型情况,即项目经济性测算时的约束条件非装机容量而是屋顶面积,异质结组件高转换效率带来的高发电功率优势将更为明显地体现出来。对比同面积(屋顶分布式)与同容量(地面电站)两种情景下异质结组件合理溢价与电池转换效率的关系,可以得到在无其他发电增益的情况下,异质结组件溢价在同容量情景下的变化范围为0.082-0.250元/W,幅度约0.17元/W,而在同面积情景下的变化范围为0.082-0.539元/W,幅度约0.46元/W;组件溢价对转换效率的敏感性,同面积情景明显高于同容量情景。由此可以判断,在一般情况下,相对于地面电站,屋顶分布式光伏使用异质结电池更为划算,异质结电池对单晶PERC的性价比优势或先出现于屋顶分布式。
2.2 抗衰减性能可支撑约0.08元/W溢价
对于初始投资远大于运营成本的光伏电站而言,投资收益率对于电站发电量的敏感性相对较高,光伏电池和组件的抗衰减性能可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电站整体的投资收益率。在目前最领先的单晶PERC电池转换效率22.5%、组件价格1.7元/W(含税)的条件下,我们测算得出在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等同于PERC电池、除衰减性能区别之外不存在其他发电增益的情况下,异质结组件仍具备约0.082元/W的溢价空间。而当考虑PERC电池提效至23%或降价至1.5元/W的情况时,抗衰减性能带来的组件溢价空间仍有至少接近0.05元/W的水平,可以认为异质结电池优秀的抗衰减特性是支撑组件溢价的重要因素。
2.3 发电增益对溢价空间亦有贡献
与抗衰减性能对溢价空间的提升类似,异质结电池由低温度系数、双面发电等方面的优势带来的发电增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起了异质结组件的溢价空间。在单晶PERC电池转换效率22.5%、组件价格1.7元/W(含税)、电站规模一定的条件下,测算在不同转换效率下组件合理溢价与异质结组件发电增益(扣除衰减因素)的关系,可以得到异质结电池发电增益由0%提升至8%时,异质结组件可获取的合理溢价大约提高0.274元/W,可以认为发电增益每提升1个百分点,异质结组件合理溢价增加0.034元/W。在4%的发电增益水平下,考虑异质结目前约23.5%的量产电池效率,异质结组件的合理溢价约为0.280元/W。
如考虑单晶PERC电池进一步提效,在PERC转换效率23%,组件价格1.7元/W(含税)的条件下,与转换效率的测算情况类似,发电增益对应的溢价空间整体有所下移,但趋势保持不变,发电增益由0%提升至8%时,异质结组件可获取的合理溢价大约提高0.271元/W,可以认为发电增益每提升1个百分点,异质结组件合理溢价增加约0.034元/W。在4%的发电增益水平下,考虑异质结目前约23.5%的量产电池效率,异质结组件的合理溢价约为0.246元/W,相比PERC电池22.5%效率下的结果略有降低。
同样,单晶PERC电池降价的情况与提效的情况类似,在PERC转换效率22.5%,组件价格1.5元/W(含税)的条件下,溢价空间整体下移,同时趋势保持不变,发电增益由0%提升至8%时,异质结组件可获取的合理溢价大约提高0.25-0.26元/W,可以认为发电增益每提升1个百分点,异质结组件合理溢价增加约0.031-0.033元/W。在4%的发电增益水平下,考虑异质结目前约23.5%的量产电池效率,异质结组件的合理溢价约为0.262元/W,相比PERC组件1.7元/W下的结果亦有下降。
对比同面积(屋顶分布式)与同容量(地面电站)两种情景下异质结组件合理溢价与电池发电增益的关系,可以得到在相同转换效率的前提下,异质结组件在同面积情景下的溢价相较于在同容量情景下略高,且溢价差随着发电增益的提高而有所拉大。
2.4 小结:HJT组件当前溢价空间可观
综合测算结果和产业实际,在异质结电池目前23.5%左右的量产转换效率和单晶PERC电池22.5%的转换效率及价格水平下,从光伏电站收益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异质结电池在组件端可享有约0.25-0.39元/W的溢价空间,其中转换效率提升带来的溢价空间约0.13-0.15元/W(同面积)或0.05-0.06元/W(同容量),抗衰减能力提供约0.08元/W溢价,而低温度系数、高双面率等创造出的发电增益对应约0.12-0.14元/W(同面积)或0.13-0.16元/W(同容量)溢价。在此溢价空间下,相同建设条件的光伏电站应用异质结组件和单晶PERC组件所获得的投资收益率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考虑异质结电池的发电增益基本由优良的温度系数、高双面率等优点产生,我们判断在高温、沙地、雪地等环境中,异质结电池相对于单晶PERC电池的发电量优势更为明显,在性价比方面的优势亦有望较先显现。
3 组件溢价构建HJT电池非硅成本空间
异质结电池能否大规模产业化的关键因素在于其在电站端应用时的性价比能否接近现有主流技术路线,由上文光伏电站经济性的测算可以得出异质结组件当前可享有约0.25-0.39元/W的溢价空间。这一溢价空间意味着异质结电池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高于主流单晶PERC电池是合理的,如异质结电池的成本可以低于合理溢价所对应的合理成本,则可认为异质结电池在性价比方面具备优势。
3.1 高功率有助于摊薄组件封装成本
光伏组件封装成本主要由折旧、材料、人工及其他成本组成,其中材料包括边框、玻璃、背板、EVA胶膜、焊带、接线盒等。异质结组件在外形与使用的材料种类上与单晶PERC组件基本一致,但生产设备投资略高,同时其较高转换效率带来的同面积下更高的发电功率可摊薄部分的材料成本。我们对典型情况下异质结组件与单晶PERC组件的封装成本进行了比较,其中异质结为双面双玻组件,标定功率335W;单晶PERC为单面组件,标定功率320W。结果显示异质结组件封装成本相较单晶PERC略低约0.01元/W;如单晶PERC采用双面双玻组件,异质结成本优势将拉大至0.025-0.03元/W。
3.2 硅片成本有望受益于薄片化
与主流单晶PERC电池不同的是,异质结电池在材料上以N型硅片为基底。N型硅片在电学性能上较P型硅片更为优越,但也因为对硅料纯度要求提高且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等原因,目前市场价格相对于P型硅片存在8%-10%的小幅度溢价,但同时异质结电池单片功率提升(23.5%转换效率对应约5.74W,单晶PERC单片功率约5.5W)对此溢价有摊薄效果,摊薄后单位溢价约0.02元/W。此外,目前行业主流单晶硅片厚度为180μm,N型与P型硅片厚度亦基本一致。但N型硅片具备更高的减薄潜力,异质结电池已有100μm 以下厚度的试验产品,转换效率超过24.5%。预计随着硅片薄片化趋势的持续,异质结电池硅片成本有望得到进一步降低,并取得相对于P型电池的比较优势。
3.3 当前组件溢价可允许HJT非硅成本高出0.18-0.27元/W
除组件封装成本与硅片成本之外,电池片与组件环节的毛利润水平也与异质结电池可获取的合理非硅成本紧密相关。
从市场情况来看,2019年三季度由于国内光伏需求启动晚于预期加之新产能投放较快,单晶PERC电池经历了一波较大幅度的价格调整,价格由1.2元/W附近下滑至约0.9元/W,后续在2019年四季度略有回升。在0.9元/W附近的价格水平下,行业头部企业毛利润空间基本位于0.1-0.15元/W区间。我们考虑目前异质结电池生产线约7亿元/GW的初始投资水平,按产能投资回收期4-5年计算,测算得到异质结电池应具备约0.15-0.2元/W的毛利润水平。
与电池环节类似,单晶组件价格在2019年三季度亦有下滑,但幅度略小,近期价格下降速度趋缓,基本位于1.7元/W附近;而由于玻璃等辅材价格较坚挺甚至有所上涨,组件环节的成本端同样有所承压,目前一线组件企业整体毛利润水平预计位于0.15元/W左右。考虑异质结组件在发电增益等方面的优势,我们认为异质结组件可具备约0.18-0.2元/W的毛利润空间。
结合上述对各项成本与利润差的测算和预计,我们对异质结电池在当前情景和远期情景下的非硅成本空间进行了测算。其中当前情景单晶PERC转换效率22.5%、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23.5%,远期情景单晶PERC转换效率23.5%、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25%。测算得到在当前情景下,异质结组件溢价可以允许异质结电池非硅成本高于单晶PERC电池0.18-0.27元/W,对应异质结电池非硅成本约0.41-0.50元/W;远期情景下异质结电池非硅成本可高出0.24-0.34元/W,对应异质结电池非硅成本约0.39-0.49元/W。
在上述假设前提下,由非硅成本测算结果,我们预判异质结电池非硅成本的临界范围约在0.4-0.5元/W;如果异质结电池非硅成本达到临界范围,异质结电池相对于目前主流单晶PERC电池的性价比优势有望逐步显现,从而有望实现对于单晶PERC的替代。
我们预计,目前异质结电池非硅成本水平大致位于0.6-0.7元/W区间,相对于0.4-0.5元/W的目标仍有一定幅度的差距。就非硅成本的组成而言,异质结电池在低温银浆、设备折旧、靶材耗用等方面均有较大的降本潜力。此外,MBB多主栅等工艺改进亦有望在降低辅材消耗的同时提升异质结电池的转换效率。我们预计当异质结电池突破性价比临界点后,异质结电池的替代有望快速推进,行业产能或复制近年单晶PERC的扩张进程。
4 投资建议
HJT电池相对于现有主流光伏电池具备转换效率空间、生产流程、发电能力等多方面的固有优势,目前产业投资热情正逐步提升。我们测算HJT电池在组件端具备0.25-0.39元/W的合理溢价空间,对应可允许0.41-0.50元/W的非硅成本,即HJT电池非硅成本的临界范围位于约0.4-0.5元/W,当HJT电池非硅成本下降至临界范围时,其相对于目前主流单晶PERC电池的性价比优势有望逐步显现,从而有望实现对主流路线的替代,行业产能或复制单晶PERC路线的扩张进程。目前HJT电池制造设备国产化持续推进,相关企业或享受较高的订单弹性,推荐迈为股份、捷佳伟创,建议关注金辰股份;电池片制造方面布局较早的企业或优先受益于技术迭代初期的超额收益,推荐东方日升、通威股份、山煤国际。5风险提示
异质结电池效率进步与降本速度不达预期:HJT电池对现有技术路线替代的核心因素是性价比,包含转换效率提升与成本降低两个大方向,如任何一个方向未来进度不达预期,均会对HJT电池的整体性价比造成影响,进而延后HJT的大规模产业化进程。辅材与设备降本进度不达预期:银浆等辅材与生产设备的降本是HJT电池降低成本的重要推动因素,如辅材与设备成本下降速度或幅度低于预期,会对HJT的整体降本进度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单晶PERC电池效率进步或降本速度超预期:作为现有主流技术路线,单晶PERC电池如在转换效率上取得超预期提升,或在生产成本方面取得超预期下降,均会进一步拉开目前相对于HJT电池的性价比优势,从而导致HJT电池的替代进程放缓。
光伏政策风险:目前光伏行业整体景气度与行业政策的导向密切相关,如政策方面出现不利变动,可能影响光伏行业整体需求,从而对制造产业链整体盈利能力造成压力,进而放缓行业技术进步的速度,推迟新技术的替代时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月13日,四川省2025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遂宁分会场活动在遂宁高新区举行。市委书记严卫东出席活动并宣布建设启动。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会英出席活动并讲话。国电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宗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政法委书记雷刚,市政协主席杨军出席活动。市委副书记景临主持活动。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近日,据安徽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显示,位于安徽毛集试验区的钙钛矿-异质结叠层高效电池研发中试线项目于1月17日通过备案。该项目或由淮南益恒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据了解,该项目分为多期建设,其中一期新建2.4GW异质结叠层高效电池生产线及100MW钙钛矿叠层电池中式
1月9日,四川省发改委发布了乐山高新区年产10GW高效异质结电池片项目(一期5GW)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原则同意该项目节能报告。根据公告,该项目业主为四川铄阳异质结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位于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两阶段建设5条N型晶硅电池生产线,年产5GW高效异质结HBC晶硅电池(一阶段2GW、二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12月19日,泉为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广东东莞市自然资源局查询获悉,因公司与衡阳弘湘融信实业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公司位于东莞市道滘镇大罗沙村创业园5路8号的房地产被查封,查封生效日期为2024年12月16日。根据泉为科技12月13日公告显示,上述买卖合同纠纷案涉及金额
近日,位于天合光能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高效n型全钝化异质结(HJT)电池,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下属的检测实验室认证,最高电池效率达到27.08%,创造了HJT太阳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这是天合光能第29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同时也是目前正背面接触结构晶
12月16日,迈为股份年产40条异质结电池整线设备项目竣工投产仪式在吴江区举行。此项目总投资23亿元,项目主要用于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由迈为股份自主创新、行业首创的双面微晶异质结高效电池整线设备,包括PECVD真空镀膜设备、PVD真空镀膜设备、自动化设备等,可实现年产值近200亿元。
12月9日,金阳新能源发布公告,公司及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尚义县金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就其于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尚义县建设一个新异质结高效200,000千瓦光伏太阳能电池电站项目订立若干协议。集团获分配权利以根据中国适用法律开发该项目,尚义县金阳新能源已成立以承担该项目。目前,尚义县金阳新能源已
日前,临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对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25号提案的答复。其中提到,加快强链补链,光伏产业成链成势。把发展重点放到TopCON、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电池等未来产业上,先后招引落地总投资超过500亿元的20个光伏(储能)项目。曜灵时代2GW硅片项目、2GW高效异质结电池项目、欧达新能源10G
11月5日,正业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投资年产5GW光伏组件及8GW异质结光伏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的议案》,鉴于该项目推进过程中,光伏行业市场环境变化、融资环境变化等多因素影响,公司结合自身实际经营管理及综合考虑公司资金使用效率情况,综合评估认为
2024年10月25日,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晟”)宣城五期异质结1GW大产能电池项目首批电池片正式下线,标志着华晟新能源在异质结规模化量产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次下线的电池片调试效率已达预期,量产后效率可达到26.24%,展现了华晟异质结技术的强大实力与创新潜力。此
10月11日,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发布《年产2.35GW异质结光伏电池及2GW组件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示》。据了解,该项目是新疆丝路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投建的年产2.35GW异质结光伏电池及2GW组件生产线项目。项目总投资194233.67万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形成年产2.35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2GW高
近日,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晟”)与闳扬新能源发展集团(吉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闳扬集团”)正式签订异质结光伏组件供货框架协议。依据协议,华晟将为闳扬集团开发的新疆伊犁、新疆阿勒泰光储氢氨醇项目,供应总量不低于3GW的高效异质结光伏组件。此次合作,不仅是双方在
1月10日,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显示,哈密国晟世安电力设备有限公司2GW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组件生产项目委托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有望成为新疆地区的第三个异质结项目。企查查显示,哈密国晟世安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为江苏国晟世安新能源有限公司100%控股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郑琦,该公司成立于2024年10月12
1月9日,四川省发改委发布了乐山高新区年产10GW高效异质结电池片项目(一期5GW)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原则同意该项目节能报告。根据公告,该项目业主为四川铄阳异质结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位于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两阶段建设5条N型晶硅电池生产线,年产5GW高效异质结HBC晶硅电池(一阶段2GW、二
今日,位于天合光能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高效n型全钝化异质结(HJT)电池组件,经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下属的测试实验室(FraunhoferCalLab)认证,最高组件窗口效率达到25.44%,创造了大面积HJT组件窗口效率的世界纪录,这是天合光能第30次创造和刷新
近期,美国本土企业NuVisionSolar宣布计划在美国建立一座年产能2.5GW的异质结(HJT)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工厂,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生产。目前工厂的具体选址尚未公布。据该公司介绍,该工厂将生产采用无主栅技术,最大输出功率达800W的双面太阳能组件,并为其提供性能保证高达35年的组件及20年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11月15日,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发布项目办理结果公示,华晟20GW异质结专用单晶硅材智慧工厂项目(一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已经审批通过。据了解,华晟20GW异质结专用单晶硅材智慧工厂项目于今年6月26日签约落户宁夏苏银产业园,9月29日完成项目备案。项目
当地时间10月23日,欧盟委员会(EC)表示,将根据2023年提案征集要求,从创新基金中拨款48亿欧元(约370亿人民币)资助18个国家的85个创新型净零项目,净零项目预计十年内将减少约47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入选项目分布于18个国家:比利时、丹麦、德国、爱沙尼亚、希腊、西班牙、法国、克罗地亚、意大
10月17日,国晟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二级控股子公司安徽国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国晟新能源”)于2024年9月参加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第二批光伏组件集中采购项目(标段二)的公开投标。2024年10月16日,安徽国晟新能源收到《中标通知书》,确定为该项目标段的中标单位,中标金额
2024年9月,光伏产业链上游价格企稳,硅料价格小幅反弹,然终端需求不振,电池片、组件环节价格微幅下修。9月光伏企业逆势扩产,签约、开工项目小幅增加,投产项目明显减少,HJT、钙钛矿成为布局焦点。签约项目集中在HJT、钙钛矿技术,博达新能“出海”中东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不完全统计,2024年9月
9月10日,明阳光伏韶关组件工厂成功量产下线首款0BB-HJT高效组件,此举标志着明阳光伏已具备0BB组件的量产能力,是N型产品创新应用开拓的又一里程碑。0BB是指无主栅技术,是从MBB/SMBB(多主栅)技术升级而来。该技术完全取消主栅,仅保留细栅,通过焊带直接与细栅互联以导出电流。无主栅设计能够显著减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自山东省莱州市人民政府网站获悉,国晟异质结10GW双碳产业园5GW高效异质结光伏组件项目已经通过环评审批,进入公示阶段。据了解,国晟异质结10GW双碳产业园5GW高效异质结光伏组件项目总投资15.8亿元,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莱州市沙河镇海郑张家村西北(掖盐路北100米),山东省莱州市沙
2月12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下发了《关于支持组建四川省陶瓷基复合材料、晶硅光伏技术创新中心的函》。由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四川省晶硅光伏技术创新中心,经过公司申报、建设方案论证、专家会议答辩、现场核查、省科技厅审批等程序,成功获得组建批复,成为四川省科技厅规划建设的首
日前,五部门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的通知,通知见下:一、《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25年版)》(附件1)、《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进口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商品目录(2025年版)》(附件2)和《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25年版)》(附件3)自2025
2月12日,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五批)》。包括大型光伏电站智能柔性控制技术与装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规模化应用技术、新能源光伏气膜一化应用技术、分布式光伏直流接入电解铝柔性直流微网供电技术等。原文如
1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的通知。根据通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涵盖多种技术,其中光伏相关见下:全文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的通知发改环资〔2024〕18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
组件转换效率体现企业技术实力与组件发电性能的“硬指标”,当下,众多企业逐鹿其间,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日前,海外一家媒体Taiyangnews公布2024年12月全球光伏组件转换效率排行榜,该榜单涵盖全球33家企业,组件产品为53款。总体来看,我国光伏企业几乎包圆榜单前二十,组件均为新型电池技术。
1月11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云南院与缅甸GoldEnergy(金色能源)公司在缅甸仰光签署了缅甸曼德勒密铁拉1吉瓦光伏发电基地技术服务合同。金色能源董事长吴当凯、云南院总经理王宏出席仪式并见证签约,金色能源总经理杨鸿生与云南院国际事业部主任黄光鑫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合同,在缅中资企业及当地企业代表约
1月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通知》,77项技术装备项目入选。其中,光伏领域包括塔式光热聚光场控制与校准系统、多塔一机塔式光热电站聚光集热系统、沙戈荒基地大型光伏中压直流发电系统、晶硅光伏组件回收高效综合法成套工艺技术及国产化设备、高效降本异质结太阳
1月2日,正泰新能与浙江工业大学能源与碳中和科教融合学院宣布正式共建“研究生实践基地”。双方将围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技术攻关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协作,这一合作标志着双方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领域迈入深度融合的新阶段,为我国新能源技术突破和光伏产业升级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在合作
今年3月,光伏市值“一哥”更迭,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超越组件霸主隆基绿能,成为总市值最高的光伏企业。事实上,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今年组件、逆变器两大产业链企业的命运曲线。作为光伏系统的两大核心设备,相比组件企业的大面积“失血”,逆变器企业仍旧保持着“赚钱”态势。普遍盈利聚焦逆变器业
在《2025年光伏产业链供给侧改革持续优化,N型技术继续向纵深化发展》上篇中,TrendForce集邦咨询对2025年全球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产出变化进行了讨论。在下篇中,TrendForce将围绕光伏整体供需格局以及技术趋势分别展开分析。供给侧改革持续优化,推动市场供需逐渐形成动态平衡#x2014;#x2014;202
回顾2024年,光伏产业链产能产量实现高比例增长,供需失衡是2024年产业链价格持续下探的根本原因,企业盈利承压下滑,行业竞争激烈。在此情况下,TrendForce集邦咨询对2025年全球光伏产业链发展情况进行分析,2025年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产出会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整体供需格局将如何发展?光伏技术又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