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市场”相关结果268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11-27

      彭澎表示:“当前绿证的环境属性究竟是在绿证市场变现还是在碳市场变现还尚不清晰。此前生态环境部明确,海上风电、光热可通过ccer在碳市场进行变现,但剩余可再生能源电力只能通过绿证变现。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11-13

      吕连宏表示:“在制度设计方面,我国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建立了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并稳定运行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11-08

      碳市场角度来看,电-碳协同发展进度也是由碳市场的所处阶段决定的。...然而,当前电-碳协同作用尚未显现,绿证与碳市场两个机制还未形成有效衔接。例如,目前企业购买的绿证并不能在碳市场中体现其环境属性,在碳市场中购买的碳配额与ccer项目、绿电的碳排放核算核查也不统一。

      来源: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2023-11-01

      三是建立碳市场监测、报告与核查体系。构建统一、规范的碳排放数据统计核算制度,强化交易监管与风险防控,实现碳交易全流程信息可记录、可追溯、可存证。

      CCER重启在即  光伏项目暂未获准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3-09-25

      而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了ccer抵消比例不得超过5%,但日前已经启动的全国碳市场中,交易产品只有电力行业的碳排放配额。未来ccer或将成为全国碳市场的重要补充。...目前在我国碳交易市场中,现货产品主要包含碳排放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

      新能源参与电力<mark>市场</mark>的问题及挑战!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3-09-25

      此外,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认证体系,与碳市场有效衔接,积极推动绿证纳入国际绿色消费、碳减排体系。...曾宪雯表示,为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议建立更加适合新能源的市场机制。在中长期市场,实现新能源与火电同质同价,多品种、高频次组织交易,更好地与现货市场进行衔接。

      TüV莱茵2023“质胜中国光储盛典”在杭州举办 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3-09-12

      为此,tüv莱茵推出了《光伏产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白皮书》,从产品、组织、项目、供应链、人员、碳市场等各个维度,剖析光伏企业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为企业如何进行碳管理提供了指引。...随着全球储能市场进入黄金增长期,对安全和质量的把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来源:福田区发展和改革局2023-09-08

      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核能、氢能、安全储能、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等清洁能源领域,储能、虚拟电网、碳捕集等绿色低碳技术领域,新能源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等新能源汽车领域,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节能降碳领域,碳市场...第八条 产业空间支持(一)政府产业用房支持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企业,可申请租用福田区政府产业用房,按规定给予相应的租金优惠,原则上最低可按市场评估价的30%予以租赁。

      广东:通过碳交易机制推动光伏、风机等低碳产品和装备走出去

      来源:广东省生态环境厅2023-08-24

      8月23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碳交易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年)通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碳市场、碳普惠、 绿色金融等规则、技术、标准体系的研究合作,探索“一带一路

      来源:北京绿色交易所2023-08-18

      详情如下:关于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账户开立的通知各市场参与主体: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1、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相关工作的通知》(环办气候函〔2023〕237号)相关要求

      来源:华电集团2023-08-10

      ,为切实做好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清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8月9日,中国华电率先完成全国首笔2021、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拉开了全国碳市场2021、2022年度履约工作序幕。

      来源:国家发改委2023-08-04

      通用性方面,明确绿证支撑绿色电力交易、认定绿色电力消费、核算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等基础性作用,同时推动绿证与国内碳市场、国际绿色消费和碳减排体系做好衔接。...对常规存量水电项目,现阶段暂不核发可交易绿证,相应绿证随电量交易直接无偿划转;对2023年1月1日(含)以后新投产的完全市场化常规水电项目,核发可交

      观点 | 我国绿电交易的问题挑战及前景展望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3-07-31

      现阶段,绿电交易与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政策、绿色证书制度之间的衔接机制尚不完善,绿电市场碳市场的协同机制尚未建立,绿电交易结果难以在能源“双控”、碳核查等领域得到应用。...,省内市场定位为平衡型市场,省间市场交易结果作为省内市场运营的边界条件。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mark>市场</mark>2021、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相关工作的通知发布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3-07-18

      (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2021、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相关工作,保障全国碳市场健康平稳运行,根据《关于做好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配额分配工作通知》

      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2023-07-12

      一、2022年碳市场发展综述1、全球碳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去年全球总交易规模达到8650亿欧元(约合6.3万亿元人民币),再创历史新高,全球碳市场交易额连续第六年增长。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5-30

      以全国碳市场建设为契机,将碳市场制度设计与能源转型复杂过程机理充分耦合,充分发挥全国碳市场在促进能源转型领域的重要作用。三是统筹央地能源转型目标与政策,确保政策执行不走偏、不变形。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3-05-18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市场配额总量约40亿吨,市场容量约1000亿元。首批两千余家电力企业进入市场交易,中国全国碳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5-08

      到2025年,围绕基础通用标准,以及碳减排、碳清除、碳市场等发展需求,基本建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在碳清除标准领域,主要加快固碳和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标准的研制;在市场化机制标准领域,则要加快制定绿色金融、碳排放交易和生态产品价值等标准。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5-08

      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徐青杨建议,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建立碳排放在线监测体系,打牢碳市场建设基础,统筹规划强制碳市场纳入行业与自愿碳市场重点领域,走出一条强制碳市场与自愿碳市场有效耦合、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之路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3-04-28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市场配额总量约 40 亿吨,市场容量约1000亿元。首批两千余家电力企业进入市场交易,中国全国碳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