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新疆昌吉州:大力开发风、光等可再生能源 提高清洁能源供给比重

2025-05-08 10:47来源:昌吉州自然资源局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新疆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月22日,昌吉州自然资源局发布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规划指出,加强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供给能力。积极鼓励和引导使用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非化石能源,节约和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大力开发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煤矿瓦斯抽采,探索氢能开发利用,提高清洁能源供给比重。构建昌吉州新能源产业空间体系。全面提速抽水蓄能工程建设,有效补齐新能源短板。

在共建乌鲁木齐都市圈中指出,明确各县(市)定位及人口规模,共同组建乌鲁木齐都市圈“2+3+4+n”结构。重点开展大气污染同防同治及绿洲生态环境治理。提高天然气及水电、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大力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协同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维护绿洲生态环境,整体保护天山北部生态屏障,推进天山山脉北部区域至城市绿洲之间的南部山前生态防护带和城市绿洲至北部荒漠之间的北部沙漠生态防护带的建设。

原文见下:

昌吉回族自治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前言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制定的空间发展蓝图和战略部署,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加快建立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高效能空间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空间政策,编制《昌吉回族自治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昌吉州全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的行动纲领。

《规划》要体现综合性、战略性、协调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为编制下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开展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以及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基本依据。

规划范围为昌吉回族自治州州域全部行政辖区范围(不含兵团),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近期为2025年,远期为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

党的十九大以来,昌吉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供基础性支撑作用。进入新发展阶段,对照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要求,昌吉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既面临新机遇,也存在风险和挑战。

第一节现状问题

昌吉州地处古代“丝绸之路”新北道通往中亚、欧洲的必经之路,自古为西域咽喉、北疆屏障,是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州地貌类型从南至北分别由山区、平原和沙漠组成,南部为天山东西横亘,北部为浩瀚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北部为将军戈壁,卡拉麦里山、北塔山,中部为天山北麓山前平原。

党的十九大以来,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城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城乡面貌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自然资源供给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效率显著提升,耕地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完成国家下达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所提升,生态保护成效明显。

但与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昌吉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仍面临着水土资源不匹配,城镇空间集聚效应不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有待优化,对外开放支撑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第二节风险与挑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变暖趋势持续,极端气候事件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口增长趋势和人口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昌吉州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窗口期,发展环境的变化对全州国土空间支撑能力带来新的风险与挑战。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及自治区党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国土空间规划顶层设计,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发展规划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紧扣昌吉州资源禀赋特征,坚持“五大空间战略”引领,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合理布局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科学配置各类资源要素,健全规划实施与传导体系,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作出昌吉贡献,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昌吉篇章。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保障、底线管控的原则。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实碳排放、“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严守粮食、生态、能源、水资源等安全底线,构建更加安全、更加和谐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原则。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持内涵式集约化发展方向,促进各业各类用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利用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

坚持双向开放、创新发展的原则。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驱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昌吉州的土地、矿产资源优势,加快产业提升与整合,加强与西北各国的联系,培育外贸加工产业,承接“五大中心”建设,打造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的高地,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坚持区域协调、相互融合的原则。坚定不移推进深化改革,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协调解决国土空间矛盾冲突,完善协调机制,促进形成生态共保共治、产业分工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共建共享共治新发展格局。

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原则。立足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优势机遇和阶段性特征,把中央、自治区和援疆省市支持与发挥自身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稳中求进、扎实推进。

第三节空间发展目标

昌吉州的总体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国家级能源战略储备和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名州、自治区高标优质农牧产品供应基地、天山北坡城市群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首府综合安全保障区。

到2035年,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成效显著,共建乌鲁木齐都市圈取得长足进展;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典范地州;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与国家同步实现“碳达峰”。展望2050年,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绿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昌吉。

第四节空间战略

严守底线,创建资源安全永续发展的绿色昌吉。坚持底线思维,划定空间底线,保障粮食、生态、历史文化遗产和能源资源安全,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坚持“以水四定”原则,优先保障生态用水,严控地下水超采,优化用水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升清洁能源占比,保障能源矿产发展空间,严格落实碳排放指标,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内外联动,建设融入区域协调发展的开放昌吉。对外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乌鲁木齐都市圈等建设机遇,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自治区“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和“三基地一通道”建设,重点发挥昌吉州毗邻首府的区位优势,与乌鲁木齐市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推动乌昌同城化发展

创新驱动,打造集约节约高质量发展的繁荣昌吉。建设准东现代煤电煤化工创新产业示范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一批具有强大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和示范带动效应的区域创新高地。增强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和集聚能力,推动城乡统筹和产城融合。通过边界管控、指标约束、存量挖潜等规划措施,促进城市内涵式集约化发展。

品质提升,塑造特色彰显宜居宜游的魅力昌吉。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着力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构建覆盖城乡、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落实“文化润疆”总要求,以景观资源禀赋为依托,以旅游开发为主要方式彰显文化魅力,构建旅游空间发展格局;优化空间形态,彰显地方特色空间魅力,提出全域自然人文格局的空间形态引导和管控原则。

第三章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划定“三区三线”,优化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构建底线管控严格、主体功能明确、地方优势互补、地上地下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第一节严守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基础

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的基础,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优先序,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制定分类管控机制,统筹优化国土空间的布局结构。

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现状耕地应划尽划、应保尽保,优先确定耕地保护目标,将可以长期稳定利用耕地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生态保护极重要区、自然保护地等生态空间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太阳能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新疆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