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0月29日,崇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崇明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4—2035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新型光伏电站建设,重点依托公共机构、工商业建筑屋顶、产业园区等场址资源,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推进实施新河镇、建设镇、堡镇、中兴镇等乡镇整镇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
原文如下:
关于印发《上海市崇明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4—2035年)》的通知
沪崇府发〔2024〕41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区各直属单位,在崇市属有关部门:
《上海市崇明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4—2035年)》已经区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
2024年10月9日
上海市崇明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4—2035年)
崇明区人民政府
2024年10月
前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用“四个重大转变”全面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2024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载体,是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客观需求。
2007年4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崇明调研时指出,“建设崇明生态岛是上海按照中央要求实施的又一个重大发展战略,我们要把崇明建设成为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实现崇明跨越式发展”,为崇明生态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2016年9月,上海决定举全市之力支持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2022年1月,上海市印发《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将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打造成绿色生态“桥头堡”、绿色生产“先行区”、绿色生活“示范地”,成为引领全国、影响全球的国家生态文明名片、长江绿色发展标杆、人民幸福生活典范,向世界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设范例。2023年11月,市委书记陈吉宁在崇明调研时指出,“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持之以恒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统筹做好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的大文章,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崇明样板。”这些都为崇明区高标准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崇明区地处长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一面临海,由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三岛组成,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崇明是“河口之岛”,立东海之潮头,迎长江于浪尖,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崇明岛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素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的美称;崇明是“生态之岛”,拥有东滩国际重要湿地、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是数以百万计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的重要栖息地,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太平洋西岸难得的净土”。崇明区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市、县(市、区)”“全国文明城区”“和美海岛”“中国天然氧吧”以及“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等荣誉称号。
自2001年崇明确立建设生态岛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届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生态立岛不动摇,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大力实施“+生态”“生态+”发展战略,以实际行动承担起引领上海绿色发展、体现上海生态文明建设高度、支撑上海生态之城建设的重要使命。崇明区积极探索大型河口岛屿保护与修复,积极推进外来物种清除及生物多样性恢复工作,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稳定保持在12种以上,森林面积总量在全市占比28%,不断以“+生态”厚植生态基础。依托独特的地理区位和资源禀赋,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大力发展现代新农业、海洋新智造、生态新文旅、活力新康养、绿色新科技等生态产业,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一。制定我国首个区域碳中和实施方案,在协同推进节能、减污、降碳、提质、增效方面积极贡献崇明智慧、崇明方案,持续以“生态+”彰显生态价值。经过近二十年的生态岛建设,崇明已逐步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成功实现从“孤悬江海的岛屿”到“蓬勃发展的热土”的美丽蝶变。
为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崇明区人民政府以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本次规划范围为崇明区全域,行政辖区范围面积2609.4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413平方公里,包括崇明岛(上海行政范围部分)、长兴岛和横沙岛,下辖16个镇和2个乡。规划基准年为2023年,规划期限为2024—2035年。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建设要求,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级生态岛为愿景,设置4项重点任务、42项重点工程。本规划将作为崇明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为以更高标准将崇明区打造成为“绿色生态国际高地、宜居宜游海上花岛、低碳产业活力城区”,推动绚美城市、和美乡村与美丽海湾交相辉映,绘就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世界级生态岛新画卷提供战略支撑。
一、建设基础与形势分析
(一)建设基础
1.区域特征
长江门户、东海瀛洲——独特区位优势凸显潜力。崇明区地处上海北翼,蚕卧长江,江海相拥,南与浦东新区、宝山区及江苏省太仓市隔水相望,北与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一衣带水。崇明岛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海南岛的第三大岛屿,素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交汇点。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为崇明区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上海绿肾、宜居乐土——优美生态环境造福人民。崇明区是上海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承载了上海最为珍贵、不可替代、面向未来的生态战略空间。以上海市市域总面积20%的国土空间承载着全市约28%的森林、33%的基本农田以及65%的生态保护红线,集中了上海市30%的生态空间、80%的水源涵养区,成为上海市空气质量最优、绿地面积最广、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全区水网密布,每年监测到鱼类超330种,包括水中“大熊猫”中华鲟、“长江生态活化石”江豚等濒危水生物;鸟类300余种,包括22种全球受胁物种、19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等。
江南韵味、海岛特色——山水人文资源得天独厚。崇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湿地资源遍布,上海崇明东滩湿地、长江口中华鲟湿地等国际重要湿地以及西沙国家湿地公园等成为众多鸟类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拥有东风西沙水源地和青草沙水源地2个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崇明区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剪纸、崇明土布等独特的民俗文化,古建筑、古石桥等历史文化遗产;拥有1家5A级景区、6家4A级景区、20家3A级景区,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西沙明珠湖等景点星罗棋布;工业科普、亲子研学、房车露营、康养旅游等一大批新兴旅游业态蓬勃发展,花朝节、生态文化旅游节、骑游节等品牌节庆活动精彩不断。农业资源丰富,供给了上海市1/3的地产农产品,具有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发展基础。
2.工作基础
全面构筑生态资源优势,持续擦亮生态“底色”。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高,集“滩水林田湖”为一体的综合生态空间持续拓宽,生态本底居上海最优,国际生态示范效应显著增强。一是严格划定生态空间。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严格划定四类生态空间,明确管控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640.37平方公里,占上海市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65%,其中陆域91.78平方公里、长江河口及海域1548.59平方公里。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全面加强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监管。二是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实施公益林抚育和开放休闲林地建设,森林覆盖率从2003年的16.8%到2023年的30.74%,森林面积达54万亩。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和规范管理,发起成立长三角湿地联盟,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湿地保有量保持稳定。三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积极推进外来物种清除及生物多样性恢复工作,一枝黄花、互花米草、福寿螺等外来入侵物种蔓延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实施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该工程是全球生态保护、湿地修复领域投入最大、规模最大的工程之一。坚定不移地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和极小种群物种重引入工作,长江江豚、扬子鳄、麋鹿、中华鲟等濒危物种种群得以有效恢复。累计放流中华鲟、松江鲈和胭脂鱼85万余尾。
持续推动环境质量改善,着力提升环境“成色”。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望得见星空、看得见绿水、闻得到花香、听得到鸟鸣”逐渐变为现实。一是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开展第二轮“VOCs”综合治理,完成“一厂一方案”编制,建立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常态化工作机制,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2018年以来优良天数比例从86.0%提升到88.8%。二是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对14325条河道开展综合整治和消黑除劣工程,打通村级“断头河”1932条段,打通堵点2984个,推动一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完成207公里的河道生态治理工程、4898公里河道轮疏。全力推进重点断面水质达标工作,5个国控、22个市控断面均稳定达到或好于Ⅲ类。2个市级饮用水水源地均达到Ⅱ类水质。三是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管理,通过替代种植、深翻耕、水肥管理等措施,巩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效果。开展拟开垦耕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不断提升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推动“岛上邻居”江苏省南通市海永镇和启东市启隆镇医疗废物纳入崇明区医疗废物收运体系,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医疗废物跨省处置。四是声环境质量改善持续推进。优化声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强化智慧化监管手段运用,加强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监管,噪声污染防治水平和监管能力稳步提升。横沙乡新民小区、城桥镇江海名都小区分别入选上海市二星、三星“宁静小区”。
加快提升生态惠民水平,用心做足民生“亮色”。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日益优化,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增强。一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23.2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持续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初步形成覆盖18个乡镇和广大农村区域的“5厂+15站+X农污”三位一体的污水处理格局,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97.8%,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为99.6%。建成投用生活垃圾填埋场2个、固体废弃物焚烧厂1个、湿垃圾就地处理设施22个。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5%,获评上海市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置、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区全覆盖。二是乡村风貌不断改善。推动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完成2.8万户美丽庭院建设,宅前屋后、自留地“宜花则花、宜菜则菜、宜果则果”。打造一批风景优美、特色明显的美丽乡村,陈家镇瀛东村等51个村入选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港沿镇园艺村等18个村入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全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聚力打造发展“特色”。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集聚各类发展要素,促进“好生态”不断催生、赋能、激活“新经济”。一是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聚焦“五新”生态产业、可再生能源发展、生态碳汇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先后关停并转“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超600家,持续推进海洋装备产业集群发展,中船二期、江南造船智造等项目加快建设。大力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和应用推广,设立上海长兴碳中和创新产业园,长兴岛电厂10万吨级燃煤燃机全周期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CCUS)创新示范项目正式运行。新能源发电占比达31%,位居上海市首位。二是现代绿色农业创新发展。推进高标准农田和设施菜田建设,大力推广“稻—虾蟹”的绿色生态农业养殖模式,推出“优农三兄弟”统一标识,打造“崇明甄选”平台,绿色食品认证面积35.31万亩,面积认证率达90%以上,拥有崇明白扁豆等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崇明白山羊等4件农产品地理标志、崇明老毛蟹等2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在全国名列前茅。积极打造“长三角农业硅谷”,推进种源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建清水蟹育苗基地、白山羊育繁中心。三是生态服务业质效提升。成功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因地制宜打造民宿集群村,“一镇一特色”初具规模,打造“岛在景中、景在岛里、处处是景、移步换景”的“海上花岛”,绘就现实版“莫奈花园”。建设101公里环岛景观大堤,贯通自行车绿道413公里,成功举办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国际篮联三人篮球大师赛等重大国际赛事,组织“花朝节”等特色文旅活动,2023年全区实现旅游收入42.1亿元。
深入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发扬生态文化“本色”。多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育弘扬生态文化,不断提高公众生态环境素养。一是宣传载体丰富。建成东滩湿地公园、崇明生态科技馆、上海西沙湿地公园等3家生态环境教育基地,推动崇明区环境监测站、上海城投城桥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上海城投瀛洲生活垃圾处置有限公司等6家环保设施单位对外开放。二是宣传方式多样。在世界环境日、世界湿地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国低碳日等重要节日,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环保科普进校园、线上环保知识有奖问答等宣传教育活动。三是绿色生活蔚然成风。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公务车在上海市率先实现全区覆盖,国内首艘新能源车客渡船投入运营。新建民用建筑全面落实绿色建筑标准。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五年蝉联全市第一。
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督促生态保护责任落实。全面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现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一是主体责任不断压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体系基本建立,成立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环长制”责任落实,充分发挥河长、湖长、环长、检察长“四长协同”联席会议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深入实施河湖长制、环长制,加强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扎实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改革。二是监管水平不断提升。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不断加大环境治理信息公开力度,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崇明区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培育生态产业市场。实施五轮《崇明世界级生态岛三年行动计划》,联合社会各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和增加民生福祉。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共同发起了“候鸟友好论坛暨伙伴计划”,承诺为候鸟及其迁飞路线上重要的栖息地保护工作贡献力量;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与本地社区合作,形成了一套“自然家园守护圈”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瀛东村与崇明生态旅游集团开展合作,吸引国有企业投资约1.2亿元,用于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民营企业东禾九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投资约5亿元打造了集有机农业、旅游观光、生态科普为一体的“开心农场”项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当地时间5月7日,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林洋能源”)与国际领先的检测认证机构TÜ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ÜV南德”)在德国慕尼黑太阳能光伏展会期间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迈向新高度。TÜV南德商业产品部全球高级总裁WolfgangHübl先生与林洋能源高
当地时间5月7日,备受瞩目的IntersolarEurope2025在德国慕尼黑新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在本次汇聚全球顶尖能源企业的行业盛会上,林洋能源携创新成果惊艳亮相,通过全场景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立体化展示,向世界展现中国企业在能源转型中的技术实力与战略担当。面对欧洲能源转型需求,林洋能源通过技术
4月30日,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EPC总承包的云南保山340兆瓦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位于云南保山隆阳区,属于大型山地光伏。项目占地面积约5483.6亩,建设总容量340兆瓦,新建一座220千伏升压站、35千伏集电线路约158公里。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输送绿色电量约6.2亿千瓦时,对于改善地区能源结构
日前,有网友咨询,河流淹没区、调水渠和引水渠上是否能架设集中式光伏,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对此做出回应。原文如下:问题:根据政府文件《水利部关于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的指导意见》(水河湖〔2022〕216号)第三点第五条:光伏电站、风力发电等项目不得在河道、湖泊、水库内建设。请问调水渠
4月27日,四川华电金上甘孜巴塘中咱120万千瓦水光互补光伏项目光伏场区PC总承包批次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企业有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安能集团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标单价在0.589-0.598元/W之间,平均价格为0.592元/W。招标
日前,大同市人民政府发布大同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统筹风光资源开发和国土空间约束,结合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兼顾生态修复、造林绿化与相关产业发展,统筹优化风电光伏布局和支撑调节电源,重点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开发。积极推进老旧光伏电站、风电机组技改升级,提升存量
5月6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光伏电站光伏组件、逆变器框架协议采购中标候选人公布。标段1光伏组件入围企业有8家,分别是大恒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国成能源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
5月6日,锦州市工信局关于印发锦州市2025年有序用电方案的通知。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1.上年度电力供需情况分析500千伏变电站2座(董家、北宁),容量3000兆伏安;220千伏变电站15座(含开闭站2座),变电容量4140兆伏安;220千伏电气化铁路牵引站13座;公司所属500千伏输电线路16条,220千伏输电线
5月3日,随着最后一个光伏列阵的并网发电,标志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以EPC总承包方式承建的雅江县红星“1+N”项目Ⅱ标500兆瓦光伏项目标四(200兆瓦)全容量并网发电,为四川省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力。雅江县红星“1+N”项目Ⅱ标500兆瓦光伏项目,是四川省首批大型新型储能光伏电站,位于祝桑
01漳州核电2号机组安全壳打压试验完成5月6日,漳州核电2号机组安全壳打压试验完成,试验结果表明安全壳整体密封性良好,结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此次试验为机组后续调试启动试验奠定了坚实基础。02三门核电4号机组核岛SC11-12层模块吊装就位重试5月6日,三门核电4号机组核岛屏蔽厂房墙体钢板混凝土结构
5月7日,中闽能源发布《关于聘任副总经理及变更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的公告》,纪志国被聘任为中闽能源副总经理,其此前为董事会秘书及总法律顾问。董事会还决定聘任陈海荣为董事会秘书及总法律顾问、魏宁希为证券事务代表。官网显示,中闽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福建省属大型国有独资企业福建投资集团
5月7日,山东省发改委发布《山东省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山东省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山东省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表示,2025年5月31日前投产的存量新能源项目全电量参与市场交易后,机制电价水平按国家政策上限执行
5月6日,天津发改委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天津地区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结果公告,将2025年第二季度天津市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结果红色区域进行公告。根据附件,此次共计94个区域被纳入红区,与天津一季度分布式光伏承载力评估结果相比新增29个红区。但值得注意的是,滨海新区、和平区、
近日,高斯图文印刷系统(中国)有限公司1996.02kW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分布式光伏项目和上海华电闵行虹梅南路全影型隔声棚1.35MW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分布式光伏项目相继正式并网,为上海工业及交通领域注入绿色电力。高斯图文分布式光伏项目高斯图文印刷系统(中国)有限公司1996.02kW光伏建筑一
农村房屋安装光伏发电板影响邻居采光,一方要求拆除,法院该怎么判?日前,沂南法院公布一例农村房屋安装光伏发电板影响邻居采光案例,张某与周某为同村村民,住宅南北相邻。某日,周某与某公司签订光伏发电板租赁合同,于自家屋顶安装光伏太阳能板组件,致使张某住宅采光受影响。张某多次找到村委会与
5月7日,宿迁发改委发布关于2025年5月宿迁市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的公告,黄区共有1.67GW左右电源可开放容量。全文见下:关于2025年5月宿迁市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的公告根据国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国能发新能规〔2025〕7号)、《关于高质量做好全省分布式光伏接网消纳的通知
今年以来,为全面落实公司清洁能源板块战略部署,将年度工作会议要求转化为工作动力、发展成效,粤水电能源集团及其所属东南分公司启动“4·30”专项行动,推行“任务项目化、责任清单化、落实节点化”管理,各部门强化作风、高效联动,迅速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克服项目工期紧迫、施工环境复杂等问题,
4月27日,无锡市发改委关于公布无锡市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可开放容量的公告。公告显示,无锡市3月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高达3677.62万千瓦。原文如下:关于公布无锡市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可开放容量的公告根据国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国能发新能规〔2025〕7号),以及省发展改革委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5月7日,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发改委公布了该县2025年4月备案项目信息。经统计,共包含18个分布式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17.00195MW,总投资6453.12万元。项目详情如下:
日前,山东梁山县公布2025年5月份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信息,2025年5月份变电站、公用线路、配电台区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全部为红色。原文如下:关于梁山县2025年5月份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信息公开发布的公告为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推动新能源科学有序安全发展,促进分布式光伏
5月7日,安徽省合肥高新区经发局发布关于兑现2024年度《合肥高新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部分条款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奖补激励。在分布式光伏项目奖补方面,对新安装面积5000㎡以上的企业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按8元/㎡的标准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该条款实行预算总量控制,年兑现总额不超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首个“光储充微电网”示范项目建成投运。项目坐落在泰宁县大金湖景区内的锦江国际度假酒店,项目利用光伏板进行发电,还可以储能,持续为酒店提供绿色电能,为电动汽车充电,24小时提供热泵加热的热水,智能化酒店配套电气设施更是将能耗降至最低,每年可有效利用光能发电40万千瓦时
4月23日,上海发改委关于印发《上海市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提出推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多元发展,全市光伏装机规模突破500万千瓦,金山一期海上风电力争建成并网。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持续提升,绿电交易规模力争超过70亿千瓦时。推进绿色燃料产能建设,前瞻谋划绿色燃料重
4月16日,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发布对浦东新区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101号提案的答复。根据答复文件,浦东新区推进能源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光伏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建光伏60万千瓦以上,截止2024年底已完成55万千瓦;四是完善企业碳排放核算及信息披露体系,浦东新区共有6家发电行业企业纳入
3月25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关于促进智算云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25-2027年)》的通知,通知指出,推进智算中心用能管理系统升级,合理配置分布式电源和新型储能,用足用好我市分时电价政策,通过调节用能行为降低运行成本。原文如下: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相关委、办、
3月24日,华东能源监管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进一步提升上海市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涉网安全能力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应将所有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纳入涉网安全管理范围,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以2025年6月1日为节点划分。2025年6月1日以后投产的新能源和
3月12日,上海浦东新区发改委发布《对浦东新区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187号提案的会办意见》。《意见》中指出,大力推进光伏项目建设。2024年,浦东新区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5万千瓦,“十四五”期间已累计完成55万千瓦,计划“十四五”完成60万千瓦以上。原文如下:对浦东新区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187号提
3月10日,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印发《美丽青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通知指出,推进“光伏+”专项工程,本区光伏备案项目11.7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达到19.4万千瓦以上。推动氢能多元化利用,打造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园,积极推进零碳氢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示范。开展风能、生物质
3月12日,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印发《上海市粮仓光伏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统筹粮食领域光伏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产业链协调管理,建立以市场化竞争配置为主的项目开发管理机制;支持引入有实力的第三方新能源企业打包式、跨行业承接粮食领域光伏改建项目;鼓励粮食领域企业自
2月20日,上海市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做好2025年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专项资金奖励项目申报和资金拨付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按照《办法》明确的支持范围、支持方式和奖励标准、申报程序等要求,各区发展改革委按半年度组织电网企业、投资主体做好项目初审和转报工作,于2025年3月10日和8月底前将截至申
2月8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公布上海碳普惠分布式光伏发电第八批减排项目的通知,通知指出,第八批分布式光伏发电碳普惠减排项目共计38个。原文如下: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公布上海碳普惠分布式光伏发电第八批减排项目的通知根据《上海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上海市碳普惠减排项目和减排场景开发与
1月23日,上海市发改委发布关于上海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指出,2024年,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加快推进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建设,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6.3亿吨、成交额430.2亿元。加快能
1月27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陆上风电、光伏电站开发建设方案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在建陆上风电和光伏电站(6兆瓦以上集中式光伏项目),陆上风电在2026年6月前核准,光伏电站在2026年6月前开工。原文如下:关于做好2025年陆上风电、光伏电站开发建设方案申报工作的通知沪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