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四川《广安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

2024-02-08 08:37来源:广安市人民政府关键词:碳达峰分布式光伏四川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月31日,四川省广安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安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要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做好能源安全保障,进一步优化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持续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稳定东西关、桐子壕、四九滩、凉滩、富流滩等水电站产能。因地制宜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稳步推进光伏发展。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商业楼宇、居民社区等利用屋顶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支持开展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结构,采用直流供电、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模式,探索多样化能源供应。

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持续推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空气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逐步提高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因地制宜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推动既有公共建筑屋顶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推动建设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为一体的“光储直柔”技术建筑。到2025年,力争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在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具备条件的地区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推进农光互补、“光伏+设施农业”等低碳农业模式。

全文如下:

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安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广安经开区、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

《广安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已经六届市政府第45次常务会议、六届市委第105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安市人民政府

2024年1月26日

广安市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确保实现碳达峰目标,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六届历次全会有关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以科技和制度创新为支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确保2030年前如期实现碳达峰。

(二)工作原则

——总体部署、分类施策。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统筹部署,综合考虑全市发展定位、发展阶段、减排潜力和成本、产业基础、资源能源禀赋等因素,科学确定各地区、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目标任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区域发展大局。

——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坚持系统观念推进碳达峰,抓住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率先达峰。

——双轮驱动、两手发力。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激发市场主体低碳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减排长效机制。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大力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构建有利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

——稳妥有序、安全降碳。立足市情实际,坚持先立后破,稳住存量,拓展增量,以保障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切实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着力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确保安全降碳。

(三)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明显优化,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总量得到严格合理控制,清洁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供应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4.5%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9.5%,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5%左右,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0万千瓦以上,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占比进一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省上下达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7%左右,如期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

二、重点行动

(一)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做好能源安全保障,进一步优化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持续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

1.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稳定东西关、桐子壕、四九滩、凉滩、富流滩等水电站产能。因地制宜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稳步推进光伏发展。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商业楼宇、居民社区等利用屋顶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支持开展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加快推进武胜县天然气勘探开发利用,到2025年,天然气(页岩气)年产量达到20亿立方米以上。建设广安市新桥工业园第二气源管道、广安市第二气源管道、华蓥市工业发展区配气站气源管道、花桥至官盛新区燃气管道等项目,建设应急储气设施和武胜城南应急调峰储配站,补齐储气调峰能力短板。推进铜锣山地区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因地制宜开发地热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2.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加快煤炭替代步伐,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坚守能源安全底线,增强煤电顶峰兜底能力。对标国内先进煤耗水平,推动煤电行业实施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推动煤电向基础性保障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科学统筹煤炭生产与消费,深入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重点用煤行业减煤和使用清洁能源替代,持续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推动煤炭消费量稳定下降。积极有序推进散煤替代,大幅降低散烧煤使用至禁止煤炭散烧。

3.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加快天然气、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推广应用,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例。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化利用结构,升级改造城市供气管网设施,扩大天然气利用范围及水平,优先保障民生用气,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增长。大力推进天然气与多种能源融合发展,有序发展工业园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实施工业、交通等领域天然气燃料替代。在工业领域对燃煤(油、柴、气)锅炉窑炉实施一批电能替代工程。在建筑领域推动终端需求全面电气化。加快公共交通、环卫、旅游景区、工程作业、家庭用车等领域的电动化进程。

4.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进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优化电网主网架构,推进广安Ⅱ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广安邻水南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广安电厂至建丰220千伏线路增容工程。升级改造农村电网干支线路,改善农村电网质量。深化电力负荷管理,建立健全电力需求侧响应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导工商用户参与系统调节,引导自备电厂、传统高耗能工业负荷、工商业可中断负荷、虚拟电厂等参与系统调节。到2030年,基本具备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建设川渝高竹新区“零碳+高可靠性”供电示范区和广安中心城区(国网供区)“停电零感知”示范区,打造智慧安全电网。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开展绿色电力交易,构建公平开放、竞争有序、安全低碳导向的电力市场体系。

(二)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落实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全面推进节能降碳技术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

1.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推行用能预算管理,建立用能管理体系,提升用能精细化管理水平,保障有效投资重点项目合理用能。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科学评估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从源头推进节能降碳。实行重点用能单位分级管理,督促指导重点用能单位加快能耗在线监测平台接入工作,推动高耗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加快推进公共机构能耗数据接入省级平台。加强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分析预警,强化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及能源审计管理制度,鼓励用能单位采用认证等手段提升节能管理水平、深挖节能潜力。健全节能监察体系,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监管、惩罚性电价等手段,增强节能监察约束力。

2.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推进城市节能降碳,重点开展建筑、交通、照明、供热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推广先进低碳、零碳建筑技术示范应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综合能效提升。实施工业园区节能降碳工程,推动高能耗项目集聚度高的园区开展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工程,重点开展能源、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改造,综合利用水泥行业余热余压,推广低能耗熟料烧成技术与装备,完善余热发电技术和装置。

3.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大力推广先进高效的产品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审查和日常监管,以电机、风机、泵、压缩机、变压器、换热器、工业锅炉、电梯等为重点,全面提升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水平。推进燃煤锅炉“以大代小”,推广燃气、燃生物质锅炉和电锅炉替代老旧锅炉。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节能领域的推广应用,开展重点用能设备、工艺流程的智能化升级,推动高效用能设备与生产系统的优化匹配、使用与管理。强化生产、经营、销售、使用、报废全链条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能效标准和节能要求全面落实。

4.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统筹集约建设第五代移动通信(5G)、数据中心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快传统基建数字化改造和智慧升级,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结构,采用直流供电、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模式,探索多样化能源供应。积极推广使用液冷技术、高效制冷、先进通风、余热利用、智能化用能控制等技术,加快既有数据中心升级改造,持续提高效益产出要求,提升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能效水平。

(三)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以重点行业达峰为突破,聚焦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大力推进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实现节能降耗、减污降碳。

1.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退出落后产能,构建“33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成链发展制造业集群,带动产业快速绿色转型。组织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加快推进建材、电力、水泥等传统优势产业全面绿色化升级改造,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持续推动工艺革新、装备升级、管理优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到2025年,累计实施1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推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生态化发展,做大做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全面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大力推行绿色设计,推动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等绿色制造名单创建,促进中小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工业能源消费低碳化,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比重,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升工业电气化水平,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加快工业领域煤改电、煤改气。

2.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严格执行水泥产能置换政策,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严禁新增水泥熟料产能,引导建材行业向轻型化、集约化、终端化、制品化转型。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合理缩短水泥熟料装置运转时间。支持建材企业发展绿色低碳新业态、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推进水泥企业配套建设余热发电和城市生活垃圾、危废等废弃物处理设施,推进粉煤灰、工业废渣、尾矿渣、建筑垃圾、秸秆等固体废弃物在建材中的综合利用。推动建材行业富氧燃烧、低阻高效预热预分解系统、第四代篦冷机、喷雾造粒等节能技术应用,实施水泥窑炉能量梯级利用、能效提升改造项目,淘汰落后设备,支持新型建材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促进建材行业转型升级、资源集约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应用推广,加强新型胶凝材料技术、低碳混凝土技术、吸碳技术研发,开发低碳水泥等低碳建材新产品。

3.推动能源化工产业碳达峰。优化产能规模和布局,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严格项目准入,合理安排建设时序,稳妥有序发展现代能源化工产业。鼓励企业节能升级改造,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进重点企业节能技改,推动化工园区能量梯级利用、物料循环利用。以绿色化工、先进材料、新能源为重点,推动延链补链强链、产品升级,加快形成千亿级能源化工产业体系,推动广安经开区建设全省绿色化工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岳池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绿色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优化产品结构,促进能源化工与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协同发展。推进资源利用循环化,大力实施低碳或可再生原料替代,推广具备能源高效利用、污染物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功能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到2030年,能源化工产业能耗强度显著下降。

4.推动装备制造产业低碳发展。优化区域布局,强化行业聚集和低碳发展,围绕汽摩、模具、输变电等领域绿色低碳需求,聚焦重点工序,加强先进铸造、锻压、焊接与热处理等基础制造工艺与新技术融合发展,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推广抗疲劳制造、轻量化制造等节能节材工艺。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开展设备换芯、机器换人的智能化改造,通过数字化管理提升能效水平,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加快推进一体化压铸成型、无模铸造、超高强钢热成形、精密冷锻、异质材料焊接、轻质高强合金轻量化、激光热处理等先进近净成形工艺技术应用。到2030年,装备制造产业生产能耗大幅降低。

5.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采取强有力措施,对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全面排查在建和存量项目,坚决拿下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对手续不全、达不到能耗限额标准要求的违规项目按有关规定严格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不得继续建设或生产,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力争全面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严把项目准入关,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严格项目审批、备案和核准。对于产能已饱和的行业,按照“减量替代”原则压减产能;对产能尚未饱和的行业要按照国、省产业布局和审批备案等要求,对标国际先进能效水平提高准入标准;对于能耗量较大的新兴产业,支持引导企业应用绿色技术,提高能效水平。

(四)实施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推动绿色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升星级绿色建筑比例。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和统计分析,逐步实施能耗限额管理,推行建筑能耗测评标识,开展建筑领域低碳发展绩效评估。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提高城乡建设发展质量。

1.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模式低碳转型。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科学确定建设规模合理控制城乡建筑面积总量,构建中心城区为引领、县城为支撑、中心镇和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协调产城关系,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倡导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理念,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设韧性城市、公园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全面推广节能门窗、绿色建材。在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加强建筑拆除管理,杜绝大拆大建,大力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加强建筑节能低碳技术推广,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部达到一星级以上。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依法开展新建建筑节能审查工作,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严格管控高能耗公共建筑建设。加快推进既有居住建筑和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加强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和统计分析,逐步实施能耗限额管理。完善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制度,加强空调、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设备运行调适,提升设备能效,提升城镇建筑和基础设施智能化运行管理水平。

3.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持续推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空气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逐步提高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因地制宜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推动既有公共建筑屋顶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推动建设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为一体的“光储直柔”技术建筑。到2025年,力争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在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具备条件的地区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加快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引导炊事、生活热水等各项建筑终端需求全面电气化,提升建筑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开展新建公共建筑全面电气化,到2030年新建公共建筑中全面电气化比例达到20%。

4.推进农村建设和用能低碳转型。优化农村可再生能源结构,推进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农村能源利用水平。推进绿色农房建设,加快既有农房节能改造。推广使用高效照明、电动农用车、节能环保灶具、农机等设施设备,有序发展节能低碳农业大棚。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完善配电网及电力接入设施,鼓励炊事、照明、交通、热水等用能电气化,提升农村用能的电气化水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达峰查看更多>分布式光伏查看更多>四川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