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十四五”新增光伏装机3GW!广东河源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2023-03-10 17:42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十四五光伏发电光伏装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促进新能源综合利用

在各类园区、乡村等推进可再生能源及其它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综合利用,支持发展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分布式光伏,大力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推动“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和微电网系统建设,加快发电侧、变电侧、用户侧及独立等新型储能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可再生能源在5G基站、特高压、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应用,推广地热能与集中供热、制冷、燃机发电等方面的应用。以东源县黄村地热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推进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研究,培育发展地热能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先进基础工艺、自主创新设备,突破目前新能源产业短板瓶颈,为地热能发电、采暖、制冷、工业、农林牧副渔业、医疗、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等提供基础服务和技术支撑。

五、积极培育能源服务市场

培育售电公司、负荷集成商、虚拟电厂、综合能源运营商等新型市场主体,构建电能套餐、需求响应、辅助服务、交易代理、增值信息服务等商业模式。重点发展节能公共服务平台,引进能效测评、能源审计、节能项目设计、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信息咨询等节能专业服务机构,完善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服务,提升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水平。

六、加快建设能源技术创新平台

——开展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行动。推动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产学研合作形式创建新型研发机构,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发展目录,筛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公共平台作为培育对象,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加快建设精电(河源)显示技术研究院、深能合和电力(河源)研究院、河源市移动物联网智能终端研究院、河源市自动化与智能控制技术应用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提升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能力。探索建立开放共享、创新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深化与国内外的产学研合作,加大产业关键技术研发,进一步做长产业链、做强创新链,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优势,打造集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孵化与应用于一体的创新高地。

七、打造智慧能源供给系统

围绕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利用能源生产端智能感知和智能终端,完善实时预测、智慧调度、精准预警和智能运维等功能,打造能源主体协调互补、能源网络高效互联的智慧能源供给系统。建设能源数据中心,推动各类能源资源协同互动,构建智能化生产运营及决策应用平台。大力支持智慧用能、能源交易、能效评价、能源系统集成、工程设计及咨询、创意设计与研发、互联网与物联网服务、第三方物流等多个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建设。探索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加氢设施、智能电表及智能交互终端设备、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智能交通融合发展的技术创新,推动智能微网、分布式能源、储能系统等能源新科技创新及应用平台。


专栏8 新能源产业集群




1.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推动新能源汽车智造产业基地建设,集聚发展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及储能设备,重点引进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充电设备等电池关键零部件。

2.前沿新材料产业:积极布局高性能储能等绿色低碳材料,重点引进高能量密度及长循环寿命电池正负极材料、耐高温低电阻隔膜和高导电率电解液等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项目。

3.新能源综合利用:支持发展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分布式光伏,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推动“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和微电网系统建设,加快储能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可再生能源在5G基站、特高压、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应用。

4.能源服务产业:构建电能套餐、需求响应、辅助服务、交易代理、增值信息服务等新型商业模式。引进能效测评、能源审计、节能项目设计、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信息咨询等节能专业服务机构。



第五节 稳步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能源治理体系

一、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电力体制改革部署,积极探索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市场主体规模,积极稳妥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统筹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加快实现以市场手段为主保障电力电量供需平衡。加快培育售电公司等多元市场主体,促进大用户与发电企业、本地与市外电源的直接交易。

二、优化油气行业发展机制

——建设全市燃气一张网。加快城市高压管网及门站建设,按照“全市一张网、多气源互补、同网同质同价”原则,形成内外联通、多源保统一调配的供应网络;加强对接上游气源项目,整合燃气资源、积极培育和拓展用气市场,加快建设统一规划、调度、管理、安全可靠的燃气供应新格局。

——压减供气层级。按照“国家管网—城燃企业管网—用户”的供应模式,整合城市供气管网,实现供气层级扁平化,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允许有条件的城镇燃气企业和天然气大用户就近接入主干管网下载气源,支持用户自主选择资源方和供气路径。

——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主干管网及城市燃气管网间互联互通工程建设,发挥互联互保作用,保障安全稳定的用气需求。积极推进与深圳都市圈内惠州、汕尾等相邻城市之间的管网互联互通。加快推动相邻县(区)之间、不同天然气企业之间管网互联互通,形成多源多向管网格局,提高供气可靠性和安全性。

——加强终端价格监管。配合国家油气体制改革进程,开展城市管道燃气配气定价成本监审工作,合理调整城市燃气配气价格。探索按用气量分类制定非居民用气配气价格,切实降低城市管道天然气使用成本。加强价格监督检查,依法查处通过改变计价方式、增设环节、强制服务等方式提高或变相提高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燃气市场价格秩序。

三、探索建立绿色金融体系

发挥河源生态特色优势,准确把握“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定位,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资源,引进绿色金融专营机构,与本土绿色资源发展有机结合开发绿色金融产品,确立河源绿色金融体系。推动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持续加大绿色制造、节能环保、污染防治、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下沉普惠金融服务网络,优化普惠金融发展路径,扩大基层民生金融服务覆盖面。

四、建立健全能源治理体系

突出规划引领、强化政策协同,更好发挥规划和政策的指导作用,健全能源统计、标准、计量体系,创新能源管理模式,推动能源信息管理系统化、智能化,提升能源信息分析利用能力。

第六节 增强能源共享普惠能力,持续优化能源营商环境

一、持续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

始终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聚焦补齐供电服务短板,对照国际、国内领先水平,进一步压减办电时间、简化办电流程、降低办电成本、提升供电可靠性,压缩低压小微企业、高压单电源客户平均接电时间,降低全网中心城区客户平均停电时间,大力推行“互联网+电力服务”,实现企业和居民客户办理所有用电业务“一次都不跑”,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持续改善电力营商环境。

二、提升农村能源利用水平

扎实推进能源普惠工作,补齐农村能源建设短板,因地制宜开展光伏工程建设,规范化农村小水电运行管理,发展沼气、生物质气化等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推进燃气下乡,支持建设安全可靠的乡村储气罐站和微管网供气系统。完善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服务和管理体系,实现多元化能源供应,推进绿色能源乡村建设。

三、优化布局能源供应网络

结合城市建设和油气管网发展,优化布局城市加油站、充电基础设施、油气电氢一体化站,建立智慧能源供应网络,引导传统化石能源与新能源融合互补发展。

第七节 积极融入湾区建设,加强能源发展合作

一、推进能源领域全产业链合作

大力支持企业多领域、多层次、全产业链深度参与国际国内能源贸易、能源科技研发和资源开发。加强与深圳、惠州等周边地区的能源科技合作,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池、前沿新材料及能源服务产业等,积极引进优质研发机构和人才,增强创新资源集聚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二、加强区域能源管理协同发展

优化区域间能源发展衔接机制,促进跨区域能源规划、市场、技术、应急等方面的协调合作,保障重大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建立政府牵头、企业合作、社会参与的区域能源发展合作机制,完善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升城市间能源安全管理和应急保障能力。

三、推进地区双边能源资源合作

开拓高质量能源供应渠道,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保障地区能源供应安全。推动与深圳、惠州等周边地区的双边能源合作,不断强化能源合作项目,不断拓展能源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河源“融深”“融湾”步伐。

第五章 环境影响分析

第一节 环境影响分析

本规划按照《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及《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要求,以能源安全战略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目标,推动能源发展转型升级,以提质、增效、减排为重点,统筹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和产业布局,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促进能源行业节能减排,减少能源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保障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积极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持续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和消费模式,使能源消费更加高效、清洁、低碳,环境效益进一步凸显。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加快能源集约、智能利用,促进能源科技创新,推动能源高效利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升天然气利用水平,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方向持续优化,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40%左右。

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

“十四五”期间,充分发挥能源规划对能源发展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加强能源产供储销各环节的环境保护以及能源项目的环境监督管理,推动实现能源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

发挥能源规划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做好各能源品种之间的规划衔接,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能源资源,依据规划布局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项目实施方案,促进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公平开放,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加强能源产供储销各环节的环境保护。强化源头控制,积极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减少能源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推进油气管网互联互通建设,减少油气装卸、运输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提升环保水平。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模式,营造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强化能源项目的环境监督管理。全面贯彻环境保护、节约能源资源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能源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节能审查制度,切实落实建设项目环评、水保要求和“三同时”制度,重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和环境恢复,加强项目生产运行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和事故防范。

实现能源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理要求,提前协调能源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空间功能区划,加强对生态敏感区能源建设项目的生态保护和环境监管。根据能源资源条件、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能源项目建设规模,实现保障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通过规划实施,到2025年,全市能源发展的环境效益更加凸显,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指导下,建立健全以市发展改革局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各县(区)和重点能源企业细化落实的能源规划实施工作机制,加强对能源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和审议,强化规划的统筹协调,推动规划顺利实施。

第二节 加强规划实施

积极对接国家、省相关能源规划,分解落实约束性目标,明确相关主体工作责任,加强节能目标考核,共同推进落实规划目标和任务。统筹安排项目建设,重点做好能源项目建设用地、环境总量指标平衡,协调能源规划与土地、环保、城乡建设、生态功能区划以及交通、水利等专项规划,完善能源要素保障,加强公众沟通,促进能源项目科学布局和顺利落地。

第三节 加强政策支持

贯彻落实国家和广东省能源领域法规政策,推动及时制定地方配套落实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能源节约和清洁能源利用。加大对公益性能源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积极探索节能环保、新能源领域股权、债权融资。制定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天然气利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政策措施。

第四节 加强评估调整

坚持规划中期评估制度,严格评估程序,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工作,分析规划实施效果,及时查找和解决问题,对规划滚动实施提出建议,根据规划实施和政策调整情况,修订调整能源规划目标和任务,强化能源规划对全市能源改革发展的指导地位。

附表:“十四五”时期全市能源建设重点项目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十四五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光伏装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