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到2025年光伏装机15GW以上!甘肃张掖发布“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

2022-12-29 10:29来源:张掖市人民政府关键词:光伏装机量十四五甘肃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附件: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2.“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重点项目一览表

附件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一、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一)环境空气质量

2020年,全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值56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31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值1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值24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日均浓度值0.8毫克/立方米、臭氧日最大8小时浓度值132微克/立方米;全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2天,优良比率93.7%。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没有发生人为导致的重污染天气情况。

(二)水环境质量

地表水环境质量:2020年全市地表水6个国家考核断面(北大河冰沟、北大河城郊农场、黑河莺落峡、黑河高崖水文站、黑河六坝桥、东大河皇城水库)、2个省级考核断面(黑河蓼泉桥、黑河哨马营)水质优良比例100%;山丹河山丹桥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目标要求;饮马河河道、东环路芦苇池、黄水沟、东泉干渠4条城市黑臭水体4项水质监测指标均达标,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为100%。

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2020年全市6个县级及以上水源地(甘州区滨河水源地、临泽县黄家湾滩水源地、高台县城区水源地、山丹县城区水源地、民乐县总寨地下水水源地和肃南县东柳沟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考核目标要求,达标率100%;共监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58个,达标率94.3%,其中地表水水源地29个,达标24个,达标率82.8%;地下水水源地129个,达标125个,达标率96.9%,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硬度、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均为背景值超标。

地下水环境质量:2020年甘州区梁家墩镇田家小庙、临泽县城东南角、临泽县化音九眼渠、民乐县三堡镇徐家寨子、高台县骆驼城乡西滩村、肃南县明花乡白家大房子6个国家级地下水考核点位水质均达到考核目标要求。

(三)声环境质量状况

2020年,全市119个有效监测点的城市区域昼间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3.7分贝,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二级”,声环境质量状况为“较好”。城市道路交通噪声主要来源于行驶在城市道路主次干线的车辆,2020年道路交通噪声对市区主、次干线31个监测点进行监测,昼间等效声级为65.3分贝,等级为“一级”,声环境质量状况为“好”。

(四)生态环境状况

张掖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42.18,表明植被覆盖度中等,生物多样性一般水平,生态环境状况一般,较适合人类生存。与上年相比,生态环境状况无明显变化。

(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及污染控制

2020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92万吨、0.13万吨、4.73万吨、1.59万吨以内,比2015年分别下降14%、12%、2%和3%,完成省上下达的减排目标。

二、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一)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张掖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主要目标,规划符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张掖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张掖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要求,提出的发展思路、基本原则、战略定位、空间布局、主导产业以及重点任务等内容体现了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全面助力张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二)项目建设和运营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环境影响方面

预测该规划实施以后,区域内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将升高,对周围大气环境质量会有一定的影响,园区及各企业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环评制度,有效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大气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2.水环境影响方面

规划项目污水可循环利用,进入现有或工业园区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处理,预测该规划实施以后,工业项目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也将降低,本规划实施产生的污水总体上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较轻。

3.声环境影响方面

工业生产噪声广泛分布在生产设备、风机、生产线等机械设备,根据不同情况开展综合治理,通过综合采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将噪声影响水平控制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要求的范围内,减轻对周边的影响。

4.固废环境影响方面

工业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它废物要妥善处置和综合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包括废矿物、医药废物、化工废弃物等要规范收集转运处置。通过科学合理地采取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项目建设运营对环境不会造成较大影响。

5.社会环境影响方面

表现在促进产业结构改善,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原料,增加地方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以及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影响居民生活环境、征地拆迁未能妥善安置等系列社会问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扩大有利社会影响,消除或减缓不良社会影响。

三、规划实施的相关建议

根据规划综合分析,结合“十四五”期间国家、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思路以及公众参与情况,提出规划实施相关建议。

(一)严格执行项目准入

项目建设条件必须符合国家生态环境政策、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中项目行业准入条件的相关要求。符合甘肃省环境功能区划、张掖市国土空间规划以及生态保护红线的相关要求,涉及矿山开采的还必须同时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入园工业项目应符合园区规划、规划环评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不得引进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规范和不成熟工艺的各类化工建设项目。符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相关要求,强化项目源头管控,坚决遏制“两高一资”项目盲目建设、发展。

(二)进行科学选址和多方案比选

针对规划中提出的拟实施项目,科学选址并提出合理的项目方案和建设模式。项目选址应符合市级和各县区国土空间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符合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新建化工生产项目全部进入化工园区建设,并按照安全、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合理布局和选址。工业项目方案应进行多方案比选,对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工艺技术及设备方案、总体运输方案、建筑安装工程方案等,提高投资效益,为项目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加强环评的管控作用

推行发展工业规划环评清单式管理,实施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加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园区专项规划和项目实施中认真落实环境评价制度,在项目环评中建立“三线一单”约束机制,强化准入管理。细化污染物排放方式、浓度和排放量,严格执行项目污染物排放要求。开展重大环境影响预警,建立预警体系,开展预警试点。严格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按照“实事求是、从严管理”的原则,严控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盘活现有企业污染物总量指标,确保全市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最大化、最优化合理利用。

(四)强化重点区域环境控制

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为更好协调工业发展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满足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需要,园区环境控制要点有:改变能源结构、改变燃烧方式,推广清洁燃料等措施,减少现有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控制进入园区企业条件,合理引导产业结构、筛选引进项目;推广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确保园区企业废气处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必须实现达标排放;鼓励企业间加强废物和副产品的相互利用,尽量使园区内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级利用,使“三废”排放量达到最少。

四、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一)环境管控要求

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发展绿色制造,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促进全市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二)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加快发展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加快工业园区集中供热、供暖。结合不同工业项目大气环境影响特征,提出污染治理要求,根据不同的污染特点选择适宜的防治措施,切实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包括采取洒水降尘,定期清理施工场地内道路,对运输车辆覆盖运输,限制超载。生产线全封闭,封闭式仓库堆场等措施。

(三)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针对不同工业项目水污染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处理方式及明确的深度处理要求,如生产废水沉淀后全部回用于场内洒水降尘等,减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建议生产生活废水处理后,进行回用不外排,具体处理工艺和要求,按项目环评论证的措施进行落实。

(四)噪声影响减缓措施

从全面规划、生产工艺、车间平面和设备布置等方面考虑环境保护和噪声控制措施。采用低噪音设备,车间墙体门窗采用隔音设计,对噪声较大的设备采取基础减震措施,加强绿化措施等。确保厂界噪声达标,特别是严格控制噪声源和大量露天放置设备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减少厂内噪声向外界的传播。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装机量查看更多>十四五查看更多>甘肃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