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现代农业装备
开展机器人、物联网、信息化、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研究,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丘陵山地小型农业机械”“果园作业机械”“设施农业智能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等方面攻关,创制新型智能化装备。积极推广设施自动通风机、运输车、水肥一体化、卷帘机等轻简化设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
2.农产品深加工
重点围绕果业、特色畜禽、小杂粮等区域优势农产品,开展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攻关及技术集成,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研究开发果饮、果酒、脆片等果品精深加工产品。
3.畜牧业
引进推广畜禽优良品种,改良当地大家畜和禽类品种,提高生产性能,增加畜牧生产饲养总量,推广畜禽人工授精技术。
4.循环农业
重点围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病死禽无害化处理技术、饲草种植技术等领域,开展延安生态循环农业领域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科学攻关。
助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以构建全国红色文化传播高地、共产党人精神高地为目标,依托延安红色文化至高性、唯一性和地域文化丰富性、厚重性特征,聚集创新创业资源,加快培育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文化科技交互融合的产业业态,构建“点-线-面”文化科技融合的产业集群式布局。
——推动文旅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延安文投集团等14家省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金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园、延安5·23文化创意产业园、延安红街等园区的引领聚集功能,积极融合数字化技术,构筑红色圣地延安数字博物馆群、数字文旅产业基地等。鼓励具有文化旅游和科技交叉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进入产业园区和产业示范基地工作,推动文化旅游科技创新成果产生。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整合红色文化和黄河文化的研究力量,建设跨学科、交叉性、多元化的创新研究平台,形成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
——利用现代科技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助推非遗数字化保存工作,实现延安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的数字化数据采集和展示,积极推动延安非物质文化遗产集成式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对红色文化和黄河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延安红色革命文化的丰富内涵,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价值,增强黄河流域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到2025年,利用VR、AR、MR等技术应用,构筑数字博物馆群。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品。加大推进陕北民歌、安塞腰鼓、剪纸、农民画等特色文化产品的科技创新力度,加大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表现力。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结合,推动以红色旅游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移动互联网及数字内容原创为主的企业聚集发展,开发有创意、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使科技促进文化旅游快速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文化示范基地的聚集作用。支持并鼓励现有条件成熟的文化基地、文化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申报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引导文化科技类企业集群化发展。以南泥湾科技文化示范基地为载体,开展文化资源数字化技术研发,推进文化旅游服务平台、文化传播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示范,加快民间艺术品O2O交易平台和民间艺术产权交易中心等项目建成,推动民间艺术品产业化发展。
第九章科技民生创新工程
医疗卫生。推广医疗卫生创新技术应用,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加快建立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为中心的医学产学研体系,利用大数据和远程诊疗等技术手段,推动延安市人民医院、延安市中医医院等医院提升优势专业诊疗水平和科技医疗服务水平,逐步实现智慧医疗。
文化教育。聚焦云计算技术、智能科技等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抢抓国家推动“互联网+教育”战略机遇,推进教育云平台的研发应用,创建具有情景感知、无缝连接、全向交互、智能管控、按需推送、可视化等特征的学习时空环境。推进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教研和智慧服务建设。
交通运输。充分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建立综合管控、低碳绿色的智慧交通运行体系。加大公共交通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提高公共交通智能化程度,实现智能监控、分析和调度。构建公众出行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路况信息、停车引导服务、出行线路、交通气象等多层次的交通信息。
公共安全。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与推广,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在我市公共安全预警系统中的应用。建设大数据平台,开展数据采集、整合、分析工作,接入公安内外部数据不低于50亿条,实现数据共享,使更多警种的应用系统和数据融入大数据池。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为我市公共安全情报预警提供科技支撑。到2025年,全市大数据模型不少于10个,警务通APP不少于5个。创新发展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完善“雪亮工程”建设,整合现有各类视频监控资源,新建治安监控点位800个、视频监控2000路、报警柱120套,改造城区高清视频监控点位200路。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科技提升工作,支持科研机构及有关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科学技术研究,配合相关部门在高危行业领域推动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助力粮食安全工作,推进粮食本土品种保护、新品种生产及贮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社会服务。搭建便民的城市信息服务平台,持续优化完善服
务事项,完成“i延安”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和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建设,实现公共服务“一码通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围绕社区民生,探索居民意见反馈与在线交流、养老助残服务、社区医养一体化服务、智慧门禁等智慧社区建设模式,提高社区智能感知能力和运行保障水平,率先建设5个智慧社区,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加强市级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运行管理,在全市养老机构中应用推广。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指导各县(市、区)科技部门在应用基础研究、科技项目、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给予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优先支持。利用全国科技活动周、119全国消防日、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等时间节点,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生态保护。推动农业碳肥、二氧化碳保鲜贮藏等领域应用,打造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工业化生产试点,探索二氧化碳在小分子化合物、高分子材料与环氧化物的共聚反应等方面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前瞻性布局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项目。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大力实施林草保护,支持延安大学等高校围绕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沙调控、水土保持、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领域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攻关。打造天地空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完善黄河流域分区监测网站。建立市区县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完善智慧环保、智慧林业、智慧水务、数字乡村全覆盖监测感知网。
第四篇企业创新体系建设
建好用好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全面提升各类科技创新园区的创新服务能力,使其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积极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有效发挥企业作为研发投入、科研团队和成果应用的主体作用,培育壮大产业链中创新型企业集群,持续优化企业创新生态,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活力。
第十章创新园区升建工程
推进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建设。建设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制定出台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管理办法,按照“一中心多功能”原则运行。指导宝塔、黄陵、洛川、宜川、南泥湾等具备条件的县(市、区)、管委会建设特色分中心。搭建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建设高水平科技经纪人、“科学家+工程师”“新双创”三支队伍,与高校企业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合作机制,与各县区及园区共建协同创新机制,推进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校成果转化项目落地。
加快创新园区建设。制定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持续推进延安高新区“以升促建”工作,加大培育力度,推动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投资总额比重稳步增长,打造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4个。建成延安大学“大学科技园”,并初步具备省级大学科技园申请认定条件。加快完善工业、农业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园区。加快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创建国家和省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农业产业强镇、特色小镇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5年一季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奋力开创国家电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工作部署,抓紧抓实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支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电网头条今天
4月16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指导、晶澳科技主办的沙戈荒专场论坛暨光伏极限挑战团「极境寻光」之旅第二站盛大启幕。继漠河“极寒攻坚”后,本次活动直接跨越至中国排名第四的沙漠#x2014;#x2014;浩瀚壮丽的腾格里,开展“大漠平沙”。政企领导、权威专家、合作伙伴及行业媒体齐聚于此,共同探讨沙漠光
自2024年7月,哈密绿电绿证交易服务站在中心营业厅正式挂牌成立以来,这个占地不足200平方米的服务站,便肩负起推动区域能源结构转型、撬动新能源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作为西北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哈密正通过绿电绿证交易机制的创新实践,在戈壁滩上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新篇章。截至今年4月15日,服务站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聚焦推动能源绿色转型,落实落细服务新能源各项举措,确保符合政策、纳入规划的新能源项目应并尽并,促进新能源消纳和利用,全力服务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聚焦推动能源绿色转型,落实落细服务新能源各项举措,确保符合政策、纳入规划的新能源项目应并尽并,促进新能源消纳和利用,全力服务新
内蒙古是传统能源大区,也是新能源大区、绿色能源大区。2024年全区新能源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总装机1.35亿千瓦、发电量达2000亿千瓦时,实现了多个全国第一。随着新能源倍增行动深入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发展仍然处于快车道,第二、第三批新能源大基地、防沙治沙、蒙能保障性等大批新能源项目需要
记者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走访了解到,今年以来当地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电力需求激增。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京津冀枢纽的核心节点,张家口市凭借独特能源和区位优势,正加速崛起为全国重要的“算力之都”。绿电的高速增长得益于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地处河北北部的冀北清洁能源基地是
在“双碳”战略纵深推进与全球能源革命浪潮交汇之际,一场重塑中国能源版图的战略性布局在黄河“几字弯”腹地拉开帷幕。4月15日上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民政府与浙江星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辰新能”)正式签署总投资3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全球首个“双技术路线+智
记者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走访了解到,今年以来当地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电力需求激增。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京津冀枢纽的核心节点,张家口市凭借独特能源和区位优势,正加速崛起为全国重要的“算力之都”。绿电的高速增长得益于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地处河北北部的冀北清洁能源基地是
4月1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安徽省2025年重点项目清单的通知,其中包含14个相关风电项目,节选如下:3个相关风电项目:郎溪远景年产200套风电储能设备等项目、广德涌诚工业机器人风力发电部品树脂砂项目、涡阳县道仁新能源多能互补基地建设项目;11个风电场项目:皖能埇桥区褚兰风电场项目、萧县中广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能源〔2022〕209号)等有关精神,结合吉林省实际,省能源局组织编制了《吉林省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由河北冀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内蒙古冀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子王旗年产50万吨绿氨建设项目开工。内蒙古冀众新能源四子王旗风光储氢氨一体化项目,利用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氢制合成氨。包含新能源风光项目2400MW,配套建设40MW/80MWh电化学储能,配套建设绿
4月15日下午,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党委书记、董事长寿伟光与上海电气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朱兆开在上海电气洮南绿色甲醇项目现场举行会谈,双方就深化绿色燃料领域合作、推进产融结合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寿伟光高度赞扬了上海电气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所做出的贡献。他表示,上海电气产业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传卫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石化”)北京总部,拜会中国石化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并开展座谈。双方围绕推进全面战略深化合作、聚力打造绿色新质生产力等进行深入交流。马永生表示,中国石化牢牢把握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9日,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梁惠玲率队赴中国天楹安达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调研。中国天楹副总裁王鹏、张建民在项目现场作了工作汇报。梁惠玲强调,重大项目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资源要素保障,为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在“双碳”目标的
1、运达、远景分羹中国电建480MW风电项目3月28日,中国电建2025年一季度480MW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集中采购项目成交公示,运达股份中标330MW,远景能源中标150MW。2、国家电投200MW农村能源革命试点风电项目获核准2025年3月,国家电投天门岳口、佛子山镇一期100兆瓦风电项目和国家电投天门干驿、皂市
4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意见的公告,其中涉及弃电热转换光伏光热发电一体化示范项目、10万吨风光制氢一体化及乌兰察布市至京津冀地区氢气输送管道工程示范项目、兆瓦级长周期光伏—液氢耦合综合能源利用示范项目、柔性风光储氢氨醇一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意见的公告,其中涉及内蒙古10万吨风光制氢一体化及乌兰察布市至京津冀地区氢气输送管道工程示范项目、200万千瓦风电制绿氢50万吨绿色甲醇示范项目、宁夏1.2万吨绿氢制储输用一体化示范项目
在全球风电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海外市场一直是行业瞩目的焦点。中国风电企业“走出去”布局国际市场,不仅是大趋势,更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需求。近日,鉴衡认证中心组织邀请英国劳合社市场协会(Lloyd’sMarketAssociation,以下简称“LMA”)携15家国际再保险机构到访中国,开展了为期5天的技术参
3月31日上午,山东省济宁市与青岛市的重要代表分别访问了上海电气集团,旨在加强与该集团在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探索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济宁市场张海波表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动传统新兴未来产业齐头并进。上海电气作为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3月17日,株洲市资源集团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有限公司“风光储氢充”新能源资源开发合作框架协议举行签约仪式。根据协议,株洲市资源集团将与中车株洲所共同开展风光储氢实证基地项目建设,项目初步规划装机容量11万千瓦,其中风电1万千瓦、光伏10万千瓦,配套建设1.5万千瓦/
近日,国家电投、中清能源、华东新华、浙江交投、青岛城投多岗位招聘,北极星整理如下:国电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国电投新能源”),前身是中央研究院的产业化全资子公司,负责实施国家电投“高效铜栅线晶体硅异质结光伏电池(C-HJT)研究及量产技术开发”科研课题项目。项目团队不仅搭建了300
近日,陕西省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清单正式公布,合计616个,总投资287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917亿元。从项目分类来看,产业类项目总投资12328亿元、占全部项目总投资的43%,基础设施类项目总投资7766亿元、占全部项目总投资的27%,民生保障类项目总投资8668亿元、占全部项目总投资的30%。光伏、储能相关
2月24日,陕西延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陕武直流一期外送新能源项目拟废止项目的公示,拟对国华吴起庙沟100兆瓦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中电工程陕西延安田庄镇20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进行废止。据统计,此前陕西咸阳市、渭南、安康市、榆林市、汉中市陆续对1.24GW新能源保障性并网项目予以废
近日,陕西省自然资源厅、陕西省发改委印发《关于统筹推进耕地布局优化调整和项目建设的通知》,对光伏等新能源占地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文件指出,光伏方阵不得占用耕地,鼓励占用25°以上的园林草地,原则上禁止占用25°以下的园地,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确需占用15—25°园地,应由市级人民政府组织相
日前,陕西咸阳市、渭南、安康市、榆林市、汉中市共计1.24GW新能源保障性并网项目予以废止(调减),详情如下:根据项目业主清单,涉及企业有三峡集团、大唐集团、国家电投、华电集团等,其中,三峡集团项目指标最多,达450MW。详情如下:1月24日,咸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发布关于对部分2021—2023年新能源
2月14日,渭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发布关于对渭南市2021-2023年度保障性项目拟废止公示,共计5个项目拟废止,光伏项目2个,规模达到86MW,风电项目3个,规模达到250MW。原文如下:关于对渭南市2021-2023年度保障性项目拟废止公示为推动全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后续项目开发腾出
为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全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2月11日,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发改局组织召开屋顶分布式光伏和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工作推进会。各镇(办)、县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金融合作服务中心、城投公司、国网白水供电公司等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参会。
日前,陕西省发改委印发《关于开展光伏行业统一大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重点整治光伏行业行政权力不当干预相关行为,促进光伏行业大规模、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文件指出,聚焦各市(县、区)组织实施的光伏开发建设项目,核查项目在签订开发协议、项目申报、项目建设等环节存在的行政权力不当干预行
今年,陕西咸阳市、安康市、榆林市、汉中市共计900MW新能源保障性并网项目予以废止(调减),详情如下:1月24日,咸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发布关于对部分2021—2023年新能源保障性并网项目予以废止(调减)的公示,拟将西电新能源泾阳县5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华能彬州10万千万风电项目废止,将彬州市太峪镇2
1月24日,陕西省咸阳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对部分2021—2023年新能源保障性并网项目予以废止(调减)的公示》。公示显示,为推动全市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根据省发改委《关于梳理陕西省2021—2023年保障性项目及基地项目废止清单的通知》要求,拟将咸阳市西电新能源泾阳县5万千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2月7日,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人民政府公布重大项目国能澄城8万千瓦复合光伏发电项目的基本信息。据介绍,国能陕西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将在澄城县冯原镇建设太阳能光伏项目,2025-2026年建设,总投资37366万元,年度投资15000万元,项目装机容量为80兆瓦,占地约3000亩,组件选用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陕西省年度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500万千瓦,占全国新增装机的二十分之一,占全省电力新增装机的78%,同比增长68.5%,成为我省新增电源装机的绝对主力,年度新增装机与“十三五”五年新增装机持平。全年可再生能源完成投资额超过546亿元,同比增长59.2%。陕西省可再生能源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