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陕西延安:到2025年建成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2022-11-18 12:13来源:延安市科技局关键词:新能源基地风光储氢陕西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四章发展目标

全面推进完善技术研发、技术应用、企业创新、人才队伍、体制机制五大创新体系,推动实施N个创新工程。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和研发团队,成长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进一步优化,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全市综合科技竞争力位居全省前列,科技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用更加凸显。

表1 “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主要目标

12.png

注:[ ]表示五年累计值。

第二篇技术研发体系建设

聚焦延安重点产业的科学技术问题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实施前沿引领技术计划。瞄准全市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布局重点产业项目,有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平台建设、校(院)地合作机制,加大科技资源供给,提升技术研发体系整体效能。

第五章研发能力跃升工程

实施前沿引领技术计划。聚焦先进能化、先进制造、变革性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领域,布局实施“前沿引领技术”计划。鼓励和支持省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其他投资主体在延创办各类科技创新研发平台。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联合开展前瞻性的科学技术研究,拓展更广阔的科技合作空间,在新兴产业领域展开前沿技术研究,力争取得突破性成果。到2025年,在能源化工、食品、医药制造等领域展开广泛的技术研发与应用,支持研发技术融入“大西安”和“一带一路”建设,鼓励“飞地经济”模式,实现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瞄准全市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制定重点研发计划指南。围绕高端能源化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以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制约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为重点,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清单。定期发布关键技术需求榜,试行“揭榜挂帅”科技计划项目,通过科技计划引导,集中力量加快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取得一批原创性技术成果,强化科技成果供给,推进优势产业创新发展。

专栏1 重点攻关技术

1.加强薄煤层智能综采技术、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煤炭分级分质清洁利用、化工+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技术的开发。

2.推进工业分离纯化和膜法水净化处理技术、膜连续制备技术研发。

3.加大以苹果为主的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力度,研究开发果饮、果酒、脆片等果品精深加工产品。

4.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研究。大力推广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开展果园、设施大棚土壤改良试验研究,提升耕地生产能力。

5.推进育苗、育种研发试验进度,培育形成适合我市生产的新品种。

6.利用数字技术重现革命历史场景,支持航拍数模还原技术和VR技术还原延安原始建筑场景元素。支持红色沉浸式体验、云旅游、智能讲解、云博物馆、云纪念馆技术应用。

争取中省科技项目。梳理各产业链条,明确产业技术水平及价值定位,研判其发展趋势、关键核心技术等重点技术方向,组织开展科技重大专项。建立专项技术攻关领衔专家制度,对接国家、省科技计划,实施一批有战略性、支撑性、规模性的重大科技项目,提高项目对区域内配套产业、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鼓励和帮助我市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中省科技重大专项、中省重点研发计划、中省政策性引导类计划项目等中省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企业牵头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提升研发水平、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全面提升我市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到2025年,争取中省科技计划项目350项。

布局区域创新项目。进一步围绕各县(市、区)、管委会首位产业,聚力发展“一县一业”,科学部署区域特色经济创新链项目。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联合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和特色创新项目。

专栏2 重点产业项目

1.国家重大重点科技项目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争取国家黄土高原粮仓建设项目,开展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先进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抢抓“东数西算”国家战略,争取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城市建设,引导华为大数据、天信管业、嘉盛石油、随缘科技等科技型企业申报重大重点专项。

2.省级重大专项

围绕能源化工、煤炭开采等特色产业,积极争取省科技厅工业领域重大专项计划。围绕苹果、设施蔬菜、畜牧养殖等特色农业,积极争取省政府,省科技厅农业领域重大专项计划。

3.区域创新项目

围绕高端能化、苹果产业、设施蔬菜、马铃薯、小杂粮、红薯、甜瓜、有机肥等产业领域,在全市部署实施一批区域特色创新项目。

第六章创新资源统筹工程

促进创新资源集聚共享。依托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加强创新资源开放集聚和配置优化。鼓励高校、企业积极参与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建设,使各类创新主体能够在更大程度和范围上共享科技创新资源、政策和服务,有效提升科技创新

要素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鼓励我市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组建创新联合体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开展产业共性技术、前瞻性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在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设立新型创新服务机构,重点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招才引智、技术引进等主要工作,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国内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在延设立研发机构、研究中心等新型研发平台,重点支持延安大学和在延企业申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建新型研发中心。依托全市行业骨干企业,在西安、上海、深圳和北京等科技资源富集地探索建设离岸新型研发机构。围绕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生物科技、数字经济、节能环保等领域科技创新需求,加快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

建立开放式创新合作机制。积极利用延安政治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强与科技资源富集区域城市的合作,支持企业借助外部科技创新资源,共同组建联合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技术示范推广基地等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合作培养科技人才,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与黄河沿线城市在生态系统保护、环境治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公益性科技领域开展合作。发挥好延河联盟作用,加强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信息互通、成果共享。加强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充分发挥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延安分中心作用,集中开展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黄河流域省区企业对接,用好苏陕协作平台,开展科技创新合作5次(项)。完善“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延安大学的科技与人才优势,引导创新要素聚集,构建一批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基地查看更多>风光储氢查看更多>陕西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