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自双碳目标提出后,光伏行业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行业之一,不仅成为资本市场最火的炒作话题,更被众多企业视为“救命稻草”,希望登上热门行业风口,就能起飞。
然而,前景广阔往往伴随着竞争激烈,我国光伏行业经过十几年的洗礼,已是一条竞争激烈的拥挤赛道,随着近两年百余家企业蜂拥而至,这场跨界似乎变成了新老企业攻与守的博弈场。
新入局者猛攻
自2020年开始,一众企业向光伏跨界而来,并在光伏领域展开了猛攻,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光伏是否成为新入局者不仅成为一些企业的救命稻草,更成为逆袭的良方?
2021年,做汽车内饰的钧达股份盯上了火热的光伏赛道,先以1.5亿参股光伏电池片弘业新能源,又收购了其母公司捷泰科技51%股份。事实证明抓住光伏这根救命稻草后,让这家自2017年已深陷业绩下滑困局的企业出现转机,据财报显示,2022年一季度,钧达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0.36亿元,同比增长582.10%,净利润2164万元,同比增长427.14%,其中捷泰科技业绩持续向好。面对新老业务盈利分化,钧达股份果断进行业务瘦身,宣布剥离汽车不良资产,押宝光伏。近日,钧达股份再次宣布拟参与竞买捷泰科技33.97%股权,若竞买成功,其将持有捷泰科技84.97%股权,享受光伏带来的更大利益。值得关注的是,自钧达股份宣布进入光伏领域后,在资本市场表现更加耀眼,股价上涨了近4倍,市值增幅达到403%。
沾“光”就涨的不止是个例,金阳新能源跨界入局光伏,成为资本市场一个火爆案例。金阳新能源原名宝峰时尚,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拖鞋供货商,自2011年上市后,业绩表现不尽人意,2013年后更是连续6年深陷亏损泥潭。2020年9月,宝峰时尚以铸锭制造单铸硅片技术打开了光伏大门并进入发展快轨,2021年获得了第一张基于单铸HJT太阳能电池的光伏组件订单,并实现了徐州单铸硅片商业化生产,连续拿下润阳、太一光伏、熊猫光伏共计4亿片单晶铸锭硅片订单,同年8月正式更名为“金阳新能源”彻底进入光伏领域。由此开始,金阳新能源业绩开始实现扭亏为盈,2021年公司实现收益约人民币3.14亿元,同比大幅增加约180.2%,净利922.3万元,而2020年同期公司净亏损约1.09亿元。
相比企业转型破圈,巨头跨界布局热门新兴产业,谋求加快产业多元化,并寻求新的突破口极为常见,家电巨头创维集团便是代表。行业嗅觉灵敏的创维集团于2020年1月15日成立深圳创维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切入分布式光伏业务,仅用两年时间,创维已有超过6万户家庭户用光伏电站实现运营且并网发电。2021年,创维集团在新能源业务的营业额已较2020年爆增3843.3%,成为主营业务之一。
老兵谋变
对于行业发展机遇,行业内企业的感知更早。在光伏市场发展机遇下,老牌光伏企业也开始寻求多元化契机,希望通过在原有业务上上下延伸,凭借原有积累再度抓住市场风口。
相比光伏产业链其他环节,设备企业向上延伸,不仅有技术优势,同时具备渠道优势。切片机龙头上机数控因业务需求回落,2019年开始向上游利润较为可观的硅片环节布局,2020年上机数控硅片产能已达20GW,在手订单量46.17亿片,在硅片领域开始异军突起。目前,经过密集的产能扩展,上机数控已经形成30GW拉晶产能及并配套切片产能,仅次于两大硅片龙头,成为公司的主营业务。经过在硅片领域的跑马圈地,2021上机数控归属净利润较2019年增长了823.37%,市值增长1054.47%,成为资本市场眼中的黑马。
同样从设备领域向硅片环节延伸的双良节能,属于后起之秀,公司瞄准了大尺寸硅片发展机遇。2021年3月,公司宣布投资包头一期20GW大尺寸单晶硅片项目正式进入硅片领域,随后开始高歌猛进。目前8GW产能已经投产,2022年计划实现20GW产能。凭借自身的客户资源,目前公司在手92亿片硅片订单和超3万吨的单晶方棒/方锭订单,若按照签订时的硅片价格计算单晶硅片长单金额合计约779亿元,长单签署总量排名2021年第一。随着硅片业务快速拓展,双良节能备受资本市场青睐,2021年双良节能总市值同比增长了56.26%,成为硅片市场崛起的新贵企业。
提到设备企业向硅片赛道进军,就不得不提京运通。作为曾经第二大单晶生长炉厂商,京运通早在2017年迈入硅片赛道,并且硅片占比逐年增长,2021年其硅片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达到了48.95%,占据了半壁江山。并且,随着近两年硅片价格高企,企业净利润不断提升,对比2019年,京运通2021年的净利润已经大幅增长214.43%,市值环比增长270.33%。目前,京运通在乌海一期和乐山一期分别拥有8.5GW和12GW的硅片产能,仅2021年签约长单总量达25.06亿片,成为硅片界的黑马。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京运通、双良节能、上机数控的业务拓展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这个环节涌入。2021年9月,切割设备龙头高测股份宣布投建30GW硅片产能,加入硅片扩产大军。而目前在硅片领域中,除了双龙头隆基、中环和以上三大新进入的设备企业外,高景太阳能等企业也向硅片环节发起了猛烈进攻。
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2021年硅片环节已经宣布了347.5GW扩产规划,成为目前光伏产业链中扩产规模最大的环节,按照目前各家公布的扩产计划,未来硅片的产能或将远超装机量的需求,届时硅片环节或将再次面临行业的洗牌。
前赴后继
前有追兵,后有来者。2022年,一大波跨界企业还在加速赶来,谁都想下场捞金。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自2022年以来,已经有48家企业宣布跨界进入光伏行业。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前赴后拓展光伏领域之时,来自各方的质疑声也不断。
今年1月,沐邦高科宣布拟斥资11亿元收购豪安能源踏入硅片领域。随后,6月2日宣布投建8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项目。此前,沐邦高科从未涉足光伏电池业务,亦无TOPCON光伏电池研发人才和生产技术储备,让市场难免对沐邦高科对项目落地实施实力表示质疑。
令市场同样表示担忧的ST新海,4月13日宣布在杭锦旗投资建设1GW光伏电池+1GW光伏组件制造等项目,总投资8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ST新海扣非净利润连续五年处于亏损,累计亏损金额近20亿元,持续经营能力堪忧。
另一家巨头跨界引得上交所质疑,4月23日江苏阳光发布公告,计划豪掷200亿建设包头多晶硅、电池片及组件等项目,大跨度的巨额投资引上交所发文问询,指出企业在资金不足、无技术及人员储备,投资事项面临多项风险下进行跨行业投资的决策是否审慎。
跨界经营是否就是救命稻草,在此不敢断言。需要提醒的是,在市场竞争逐渐激烈而又变幻莫测的环境下,跨界另一个竞争的激烈赛道,依然风险很大,企业需审慎选择战略路线。
2022年跨界光伏企业详情如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6月22日,上机数控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由全资子公司弘元新材料(包头)有限公司(“弘元新材”)在包头投资建设年产40GW单晶硅拉晶及相关配套生产项目,项目拟总投资约148亿元。项目分为二期实施,一期建设20GW单晶硅产能,二期建设20GW单晶硅产能,二期项目将根据市场情况推进。上机数控表示,本次投资项目
日前,上机数控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四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投资建设年产40GW单晶硅拉晶及配套生产项目的议案》。上机数控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弘元新材料(包头)有限公司在内蒙古包头投资建设年产40GW单晶硅拉晶及相关配套生产项目,拟总投资约148亿元。公司公告显示,项目分为二期,一期建设20GW
日前,无锡上机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机数控”)发布公告称,其于2022年4月28日披露了《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经事后审核,现对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进行更正,净利润由此前的6.48亿元更正为6.5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由5.12亿元更正为5.19亿元。具体更正内容如下
4月28日,上机数控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15亿元,同比增长262.5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11亿元,同比增长222.10%。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三期拉晶及切片项目的建设。截至目前,公司单晶硅已经形成30GW的拉晶产能,并配套建设了切片产能。报告期内,公司单晶
4月20日,上机数控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6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用于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上机数控表示,此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公司的发展战略将得以有效实施。3月9日,上机数控曾发布公告称,公司在内蒙古自
4月4日,上机数控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参股的“年产10万吨颗粒硅及15万吨高纯纳米硅生产项目”预计于2022年3季度投产,目前项目未受到疫情影响,按计划建设当中。今年2月25日,上机数控曾发布公告称,自2019年开始投资建设光伏单晶硅业务以来,公司产能持续扩建,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需求逐步
3月31日,上机数控发布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公告书,本次发行可转债总额为人民币247,000.00万元(24,700,000张,2,470,000手),每张面值人民币100元。公司原A股股东优先配售2,091,788手,即2,091,788,000元,占本次发行总量的84.69%;网上社会公众投资者实际认购373,282手,即373,282,000元,占
3月17日,上机数控发布公告称,公司及下属全资子公司弘元新材料(包头)有限公司与上饶市弘业新能源有限公司及上饶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单晶硅片销售长单,预计2022-2025年销售数量为6.48亿片(上下浮动不超过20%)。参照PVInfoLink最新公布的单晶硅片均价及排产计划测算,预计2022-2025年销售金
3月9日,上机数控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弘元新材与浙江爱旭、天津爱旭、广东爱旭就“单晶硅片”的销售签订合同,预计2022年-2024年新增销售单晶硅片5.52亿片(上下浮动不超过20%)。公告称,参照PVInfoLink最新公布的单晶硅片均价及排产计划测算,预计2022年至2024年销售金额为35.99亿元(含税),不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上机数控自2019年开始投资建设光伏单晶硅业务,产能持续扩建,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需求逐步增加。为保障原材料的供应,公司将在内蒙古发力。3月9日,上机数控发布公告,公告显示,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金山工业园区投资建设年产15万吨高纯工业硅及10万吨高纯晶硅
6月15日,钧达股份发布公关称,公司股票连续3个交易日内(2022年6月10日、2022年6月13日、2022年6月14日)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的相关规定,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情况。针对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司董事会对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就相关事项进行
6月13日,钧达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参与竞买上饶市宏富光伏产业中心(有限合伙)在江西省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的上饶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33.97%股权。钧达股份表示,2022年5月13日,宏富光伏在江西省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捷泰新能源33.97%股权,挂牌转让底价为105,307.00万元,公司拟参与上述股权
6月2日,钧达股份发布公告称,因公司剥离汽车业务转型光伏业务,陈康仁向公司申请辞去公司董事、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乐宏伟申请辞去公司独立董事、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审计委员会委员职务;支巧荣申请辞去副总经理职务。陆小红因职务调整申请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郑彤因职务调整原
4月20日,钧达股份发布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公司拟将标的资产转让给杨氏投资,杨氏投资以现金方式支付对价。本次拟出售标的资产具体包括:1、上市公司持有的苏州钧达100.00%股权;2、上市公司持有的海南新苏100.00%股权;3、上市公司持有的除苏州钧达、海南新苏的股权外与汽车饰件业
3月17日,钧达股份披露年度报告称,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63亿元,同比增长233.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1.79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亏损1.81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为-1.35元。报告期公司收购了捷泰科技51%股权,进入光伏行业,主营业务新增光伏电池片业务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3月14日晚,钧达股份发布公告称,3月12日,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向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增资的议案》,为满足公司控股子公司上饶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捷泰科技”)的全资子公司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滁州捷泰”)日常经营发展需
1月28日,钧达股份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7亿元~2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亏损1.29元~1.52元。公告表示,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2021年度,捷泰科技实现营业收入约500,000万元,净利润约22,000万元。因公司于2021年9月26日完成对捷泰科技51%股权的交割手续,捷泰科技自2021年10
1月10日,海南钧达汽车饰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钧达股份”或“公司”)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的提示性公告。公告显示,钧达股份与海南杨氏家族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杨氏投资”)签署了《资产出售意向协议》。公司拟向杨氏投资出售所持有的苏州钧达车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
12月25日,海南钧达汽车饰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钧达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上饶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泰科技”)与安徽来安汊河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于2021年12月24日签署了《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约11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70亿元,建设16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项目。
10月28日,钧达股份在平台回复表示,今年以来硅料价格上涨属于阶段性现象,对捷泰科技生产成本有一定影响。
7月4日,东方希望集团与乌海市政府举行签约仪式。乌海市委书记唐毅,市委副书记、市长杨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贾庆东,市委常委、海渤湾区委书记孙昊,市委常委、秘书长李春晓,乌海市副市长王继平,海勃湾区委副书记、区长崔洪波等出席。签约仪式上,王继平代表乌海市政府与海勃湾区区长崔洪波和东
7月4日,广宇发展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表示2022年预计投产项目中主要为光伏项目,少部分为风电项目。广宇发展表示,公司在风光比例方面不会刻意强求,将根据实际获取的资源情况确定。较之于光伏和陆风,海风资源的盈利能力更强一些,这也是我们项目拓展的重点,公司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周期通常
7月5日,爱康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苏州爱康光电拟将持有的浙江爱康光电股权转让给湖州爱康合众、湖州爱康愿景、湖州爱康全意以及湖州爱康强基。截至目前,浙江爱康光电认缴注册资本为150,000万元,实缴注册资本为96,489万元。苏州爱康光电拟转让的股权对应注册资本为7,500万元(已全部实缴)
7月5日,亿晶光电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盈公告,公司预计2022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900万元到2,500万元,将实现扭亏为盈,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00万元到-1,700万元。本期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业绩较上年同期增长,主要原因是公司积极开拓太阳
前不久,隆基绿能刚刚面向全球发布了《2021可持续发展报告》,作为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科技公司,隆基始终致力于成为全球清洁能源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践行者和引领者。在“清洁能源制造清洁能源”理念的牵引下,当前的隆基正在加速实现光伏产品制造的全产业链零碳排,绿色、高效、高可靠的隆基组件已
7月4日,双良节能发布公告称,预计上半年净利润3.2亿元-3.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约2.18亿元到约2.88亿元,同比增长212%到281%。双良节能在公告中表示,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随着双碳政策的落地及平价上网的推动,光伏行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多晶硅作为光伏行业的基础材料,行业也快速扩产。
7月4日,通威股份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2年半年度净利润120亿元-125亿元,同比增长304.62%-321.48%。预告称,2022年上半年,公司各业务板块持续稳健经营,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成果。高纯晶硅业务受益于下游需求的增长,叠加新产能的顺利释放,实现量利大幅增长。预告还指出,电池片业务满产满销,出货
7月4日,浙江舟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浙江碳景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500万平方米光伏胶膜项目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原文如下:
晟成光伏全自动叠焊机ALU系列主要用于常规组件、半片组件和双玻组件等组件汇流条焊接,兼容电池片156*156mm-230*230mm/5BB-24BB,兼容组件尺寸最大为2700*1500mm。ALU系列叠焊机集成了旁路焊双跳线可选功能,自带排版功能,可以直接对接串焊机,节省排版机和空间布局。现全新升级ALU-HJP全自动超高速叠
近日,中启控股集团与江苏省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就年产25GW单晶硅片项目举行签约仪式。据悉,该项目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原江苏三鼎织造有限公司”地块,总投资50亿元,总用地面积430亩,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主要生产太阳能高效单晶硅切片及其他产品,项目全面达产可实现年销售额100亿元以上,年
随着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共识,晶澳智慧能源以晶澳太阳能为依托,肩负“优化电源结构革新运维效率、改善用能条件”的责任与担当,致力于做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随着双碳目标的引领和整县推进的落实,晶澳智慧能源推出多种户用业务模式:●晶益宝(全款模式)●晶租宝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