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老兵谋变
对于行业发展机遇,行业内企业的感知更早。在光伏市场发展机遇下,老牌光伏企业也开始寻求多元化契机,希望通过在原有业务上上下延伸,凭借原有积累再度抓住市场风口。
相比光伏产业链其他环节,设备企业向上延伸,不仅有技术优势,同时具备渠道优势。切片机龙头上机数控因业务需求回落,2019年开始向上游利润较为可观的硅片环节布局,2020年上机数控硅片产能已达20GW,在手订单量46.17亿片,在硅片领域开始异军突起。目前,经过密集的产能扩展,上机数控已经形成30GW拉晶产能及并配套切片产能,仅次于两大硅片龙头,成为公司的主营业务。经过在硅片领域的跑马圈地,2021上机数控归属净利润较2019年增长了823.37%,市值增长1054.47%,成为资本市场眼中的黑马。
同样从设备领域向硅片环节延伸的双良节能,属于后起之秀,公司瞄准了大尺寸硅片发展机遇。2021年3月,公司宣布投资包头一期20GW大尺寸单晶硅片项目正式进入硅片领域,随后开始高歌猛进。目前8GW产能已经投产,2022年计划实现20GW产能。凭借自身的客户资源,目前公司在手92亿片硅片订单和超3万吨的单晶方棒/方锭订单,若按照签订时的硅片价格计算单晶硅片长单金额合计约779亿元,长单签署总量排名2021年第一。随着硅片业务快速拓展,双良节能备受资本市场青睐,2021年双良节能总市值同比增长了56.26%,成为硅片市场崛起的新贵企业。
提到设备企业向硅片赛道进军,就不得不提京运通。作为曾经第二大单晶生长炉厂商,京运通早在2017年迈入硅片赛道,并且硅片占比逐年增长,2021年其硅片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达到了48.95%,占据了半壁江山。并且,随着近两年硅片价格高企,企业净利润不断提升,对比2019年,京运通2021年的净利润已经大幅增长214.43%,市值环比增长270.33%。目前,京运通在乌海一期和乐山一期分别拥有8.5GW和12GW的硅片产能,仅2021年签约长单总量达25.06亿片,成为硅片界的黑马。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京运通、双良节能、上机数控的业务拓展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这个环节涌入。2021年9月,切割设备龙头高测股份宣布投建30GW硅片产能,加入硅片扩产大军。而目前在硅片领域中,除了双龙头隆基、中环和以上三大新进入的设备企业外,高景太阳能等企业也向硅片环节发起了猛烈进攻。
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2021年硅片环节已经宣布了347.5GW扩产规划,成为目前光伏产业链中扩产规模最大的环节,按照目前各家公布的扩产计划,未来硅片的产能或将远超装机量的需求,届时硅片环节或将再次面临行业的洗牌。
前赴后继
前有追兵,后有来者。2022年,一大波跨界企业还在加速赶来,谁都想下场捞金。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自2022年以来,已经有48家企业宣布跨界进入光伏行业。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前赴后拓展光伏领域之时,来自各方的质疑声也不断。
今年1月,沐邦高科宣布拟斥资11亿元收购豪安能源踏入硅片领域。随后,6月2日宣布投建8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项目。此前,沐邦高科从未涉足光伏电池业务,亦无TOPCON光伏电池研发人才和生产技术储备,让市场难免对沐邦高科对项目落地实施实力表示质疑。
令市场同样表示担忧的ST新海,4月13日宣布在杭锦旗投资建设1GW光伏电池+1GW光伏组件制造等项目,总投资8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ST新海扣非净利润连续五年处于亏损,累计亏损金额近20亿元,持续经营能力堪忧。
另一家巨头跨界引得上交所质疑,4月23日江苏阳光发布公告,计划豪掷200亿建设包头多晶硅、电池片及组件等项目,大跨度的巨额投资引上交所发文问询,指出企业在资金不足、无技术及人员储备,投资事项面临多项风险下进行跨行业投资的决策是否审慎。
跨界经营是否就是救命稻草,在此不敢断言。需要提醒的是,在市场竞争逐渐激烈而又变幻莫测的环境下,跨界另一个竞争的激烈赛道,依然风险很大,企业需审慎选择战略路线。
2022年跨界光伏企业详情如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刚刚落下帷幕的光伏行业年度盛宴SNEC,展馆内外人流如织、热闹如常,一场关乎新技术、新产品的巅峰对决在这里上演。场景破局构建多元应用生态作为全球光伏产业的“风向标”,展会现场产品矩阵百花齐放,从传统的集中式电站、分布式系统,到海上光伏、光伏#x2B;交通等领域,产业发展垂直化、场景化特征
过去几年,光伏产业迅猛发展,各环节产能迅速扩张。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在这场产能盛宴背后,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而往昔被视为保障的长单合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产能过剩供需逆转回顾2020-2022年,光伏行业进入扩产高峰期,原辅料市场需求激增,供需错配、价格飙涨,下游企业纷纷
历经近两年的“角逐”,TOPCon技术凭借高性价比优势,在P型向N型技术迭代中率先“突围”。2022年围绕火爆的TOPCon技术,行业内众多新老玩家扎堆布局,超千GW大规模扩产规划之下,TOPCon技术已处于爆发前夜,2023年TOPCon拉开大规模量产序幕,一众厂商酣战投产竞速赛。根据2022年企业的扩产规划,机构预
在光伏行业不断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从硅料到光伏应用系统等各个环节,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光伏企业,以其卓越的实力和显著的成果,生动地诠释了光伏行业的繁盛与活力。本文特意梳理了十大环节的TOP企业。需要强调的是,参评数据不同,排位亦然生变,本文排名仅供参考,欢迎留言补充。01硅料我国多晶硅行业
2023年上半年,硅料价格“腰斩”,硅片价格战升温。在此背景之下,光伏企业开启了更为猛烈的扩产规划。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2023年1-6月,硅料扩产规模达76万吨、硅片/硅棒/切片达442GW,电池、组件达1100.6GW,扩产金额超千亿。多晶硅2023年上半年,伴随硅料价格迅速降温,硅料投资热情放缓。据
(来源:能源新媒作者:武魏楠)“目前中国的平均电价,始终在全球保持较低的水平。”6月27日,国家电网董事长辛保安在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新领军者年会“通力合作,促进能源转型”分论坛上掷地有声地说道。也许有很多在2021年之后涨电价(因为发改委下发1439号文,取消目录销售电价)的用户并不会赞同
匆匆二十余年,我国光伏行业几经起伏,但跌宕的行业史诗催生了多位创一代光伏领袖。6月18日,父亲节。一声感恩,一缕思念,一份责任。对于光伏行业来说,还意味着一种传承,即向着光的方向继续奔跑。当下,接棒父辈事业的“光伏二代”逐渐走向台前。(注:以下排名不分先后)1、通威股份:刘汉元之女刘
5月16日,2023新财富500富人新闻发布会在中国澳门举行。2023年新财富500富人的总财富达到13.5万亿元,钟睒睒连续第三年夺魁。在光伏企业榜单中,刘汉元、靳保芳、李振国、曹仁贤、南存辉、高纪凡等共计46人上榜。其中,硅料、硅片、组件企业共计12家企业上榜,分别是通威集团、东方希望集团、晶澳科技
跨界光伏已成为新时尚,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2022年以来跨界光伏的企业已有近百家。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昔日跨界企业以电站投资为主,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光伏制造领域。光伏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相关电池、组件等制造产线动辄投资数亿元到几十亿元,而投身光伏的企业中,既有连年亏损意图通过
随着企业财报陆续出炉,2022年光伏制造产业链各环节的出货数据逐渐明晰。一、硅料硅料环节,国内TOP5企业除东方希望外,其余4家企业的产销数据皆已披露。根据硅业分会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球多晶硅产能约132.2万吨,全球多晶硅产量约94.7万吨,其中中国多晶硅产量为82.7万吨。从数据来看,通威、新特
近日,中核汇能、国家电投、中石油3家央国企28.18GW组件、逆变器集采中标人/候选人名单公示,详情见下:国家电投5.65GW组件+5.65GW逆变器其中,国家电投光伏设备电商化采购的光伏组件采购分为18个标段,总规模5.65GW;光伏逆变器分为18个标段,总规5.65GW,主要满足集团公司融投业务、分布式、县域开发
6月6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6月2日-6月6日)。政策篇国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等,豁免电力业务许可证6月3日,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业务资质许可管理更好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布。文件提到,优化资质许可管理制度。支持电力领域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除
近日,钧达股份下属公司捷泰新能源投資(香港)有限公司与土耳其本土新能源技术领军企业SchmidPekintaEnergy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于土耳其携手共建高效光伏电池生产基地。此次合作不仅是钧达股份海外战略布局的重要里程碑,更标志着公司在全球核心市场取得关键性突破,将进一步增强其国际市场竞
5月8日,钧达股份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H股股票代码为“02865.HK”,发行价定为每股22.15港元。本次全球发售共计发行约6343.23万股,香港公开发售占10%,国际发售占90%。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3.5倍认购,国际发售获1.08倍认购。截至发稿,钧达股份盘中上涨4.74%,总市值达到67.88亿港元。钧达
4月21日,钧达股份发布公告称,截至本公告出具之日,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已举行上市聆讯,审议了公司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根据本次发行上市的安排,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本次发行上市聆讯后资料集,该聆讯后资料集为公司根据香港联交所、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要求而刊发,
4月15日,钧达股份发布关于申请境外公开发行股票(H股)并上市的进展公告。公告称,公司已于2025年4月15日向香港联交所再次更新递交了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并于同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了本次发行的申请资料。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该公司第三次冲击港股上市,前两次申请分别在2024年8月、2025年4月,主
4月14日晚间,钧达股份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而对于本报告期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变动原因,公告指出,主要系行业处于去产能周期,产业链价格同比去年同期下行所致。公告指出,2025年一季度,尽管钧达股份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仍录得亏
前不久,晶澳科技发布公告称,计划发行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突然的融资计划一时间让这位穿越行业多轮周期行业老兵成为市场焦点,同样追求A+H两地上市的还包括两度冲击港交所IPO的跨界“黑马”钧达股份,及先导智能、三一重能等。无独有偶,对H股的热情同样扩散至未上岸A股光伏企业,全
3月24日,钧达股份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活动中,钧达股份表示,通过海外市场持续拓展,公司2024年实现海外销售业务占比从2023年4.69%大幅增长至23.85%。其中,印度、土耳其、欧洲等主要海外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钧达股份介绍,海外市场电池价格普遍优于国内水平,具有一定溢价。当前海外光伏需求
3月18日,钧达股份公布2024年年报。年报数据显示,钧达股份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为99.5亿元,同比下降46.7%;归母净利润亏损5.91亿元,同比下降172.47%。截至2024年底,钧达股份拥有44GW全N型电池产能。凭借N型产能结构及技术领先优势,2024年度公司实现电池产品出货33.74GW,同比增长12.62%;其N型电池
电池出货排名再次洗牌前五企业单体出货稳守25GW#x2B;根据InfoLink的调研,2024全年前五大电池片供应商的全球总出货量落在162.8GW,相比去年下滑约10.7%,正式结束了过去数年高速增长的趋势。在前五排名部分,通威股份依然稳居榜首。尽管其组件业务持续拓展,但凭借强劲的海内外渠道优势,下半年实现逆
2月7日,BC电池概念股爆发,18家企业股价集体走高,BC电池概念股整体上涨3.65%,收盘价824.37元,成交量717.63万手,成交额113.47亿元,日内最高价格达833.15元。(注:图片截取自百度股市通)截至收盘,涨幅靠前的前十家企业为:中科云网、钧达股份、爱旭股份、宇邦新材、天合光能、隆基绿能、晶科能
7月3日,麦迪科技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麦迪科技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500万元至2,700万元,上年同期为-7,633.52万元,将实现扭亏为盈。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00万元至600万元。本期业绩扭亏为盈的原因,麦迪科技
(一)2024年全球光伏产业发展概况2024年,在全球应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全球光伏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国光伏企业凭借着晶硅技术及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低成本先进产能持续释放。制造端除硅片环节占比较去年略有降低外,其他各环节产能、产量全球占比均基本持平或实现不同程度增长,中国继续保持全球
7月1日,锡装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基于与内蒙古润阳悦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润阳股份控股子公司,简称“内蒙古润阳”)长期良好合作关系,为方便结算,经协商,以2025年5月31日为债权债务基准日,公司同意内蒙古润阳将其对公司全部债务2568.999万元人民币的债务转移给润阳股份,润阳股份同意受让债务并
7月3日,棒杰股份发布公告称,截至2025年7月2日,公司及子公司连续十二个月内新增尚未披露的诉讼、仲裁事项的涉案金额合计约为8,828.92万元,涉案金额累计达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的29.44%。其中,新增单项涉案金额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1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人民币1,000万
2025年,随着136号文的一锤定音,光伏行业正式告别“固定电价”,跨入全面市场化交易新时代。新政的推行不仅重塑了光伏电站投资开发逻辑,更掀起了市场对于电站系统如何实现更进一步降本增效的探讨。就光伏逆变器这一系统核心设备而言,更高的功率密度往往意味着更低的系统损耗和LCOE成本。也因此,近
2024年7月,“电能质量管理员”作为国家新职业之一,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并被标识为“绿色职业”。这不仅体现出国家对电能质量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折射出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的关注度与日俱增。电能质量关乎千家万户。正值夏季用电高峰期,记者来到浙江宁波,采访了3名电能质量管理员。他
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国能发新能规〔2025〕7号)的正式实施,分布式光伏项目步入了全新的规范发展阶段。目前,江苏、宁夏、重庆、辽宁、海南等多地已相继发布地方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国家能源局也于4月11日配套发布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问答,进一步明确了政策细
近日,福布斯中国发布“2024-2025福布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系列评选”榜单,TCL中环凭借其在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的卓越实践,继2022年上榜后再度获此殊荣。本次评选从“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转型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实践、长期经济增长”四个维度出发,旨在探索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领域
当越来越多建而不用的储能项目被贴上“无效资产”的标签,当行业对“大容量电芯”的竞赛日益白热化,储能行业终于走到了一个关键分水岭。一场关于储能本质的拷问正浮出水面: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储能?是追逐虚标数字游戏的“大容量”,还是回归功能价值的“真支撑”?是沉迷于低价竞争的短期红利,还是
7月1日,ST泉为发布公告称,6月26日公司控股子公司安徽泉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泉为”、“被告”)收到上海宝山区人民法院送达的关于上海鸿吉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鸿吉”“原告”)与安徽泉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的《民事判决书》。原告上海鸿吉与被告安徽泉
金友集团于2013年9月6日以卓越之姿,成为国内首家成功通过光伏电缆PCCC产品认证的企业,并在同年强势迈进国家电投采购名录,在光伏电缆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PCCC认证,由电能(北京)产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执行,自2005年成立以来,一直是电力行业机电产品认证的标杆机构。其管理委员会汇聚了国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