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市场正文

光伏暗夜 港股开启“第二人生”?

2025-03-28 09:24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作者:边蘑菇菇关键词:光伏上市光伏融资光伏企业现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前不久,晶澳科技发布公告称,计划发行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突然的融资计划一时间让这位穿越行业多轮周期行业老兵成为市场焦点,同样追求A+H两地上市的还包括两度冲击港交所IPO的跨界“黑马”钧达股份,及先导智能、三一重能等。

无独有偶,对H股的热情同样扩散至未上岸A股光伏企业,全球排名第二的电池片制造商中润光能在A股失利后也火速转战港股,前不久正式递表港交所,此外思格新能源、青海丽豪、正信光电等企业也纷纷宣布计划于港股集结。

光伏企业为何奔赴港股,是一场自救运动,还是一个“甜蜜陷阱”,奔赴港股热潮背后又折射出哪些行业新变化?

01 大A不香了?

资本市场风云变幻莫测,近两年内地A股上市企业奔向港股的热情不断升温,据LiveReport大数据不完全统计,自2023~2024年间共有19家“A转港”企业成功于港股上市,2024年至今光伏行业也有8家企业先后开启H股发行之旅,难道A股不香了?

时间拉回2023年,证监会“8·27新政”出台,宣布阶段性收紧IPO节奏,给前两年处于上市热潮光伏行业泼下一盆凉水;2024年,新版“国九条”发布,要求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企业IPO进程进一步受阻。

政策收缩之外,2023年四季度以来,光伏产业链遭遇价格滑铁卢,几乎全产业链陷入亏损,且历经近两年的资本跨界热潮,国内市场对光伏融资渐生戒备,企业在内地市场上市、融资极为困难。

由此背景,光伏企业IPO进程大大放缓,部分企业甚至直接“弃考”。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近40家光伏企业冲击IPO,仅6家企业注册生效,而在2024年60余家企业中仅3家企业成功上市,两年之间宣布中止/终止A股IPO的光伏企业也有二十余家,上市计划也变为一纸空谈。

面对内卷结果尚不明朗的行业现状,现金流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国内融资渠道被堵,企业只能海外寻找“血条”,以扛过行业这轮“寒冬”,此时敞开怀抱的港股大门无疑成为企业最佳选择。

在2024年4月证监会发布五项对港合作政策中,重点提到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后,10月香港证监会和联交所联合宣布将优化审批流程,包括加快A股企业审批流程,12月港交所发布咨询文件,建议将A+H股公司H股占比要求从原先的15%下调至10%或市值30亿港元。

低门槛+审批快捷,一系列政策加码为A股公司赴港上市铺平了道路,企业同时在境内外两地讲故事,融资之外,借助港股国际化资金更是成为光伏企业走向全球化布局的重要跳板。

02 开辟国际航道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能够汇聚世界各地投资者、吸收全球资金,光伏企业选择H股上市并非简单换个地方融资,更为重要的是借力登上更大的资本舞台,助力企业推进品牌、产能建设全球化战略。

特别是在当下产能过剩未得到改善之前,“走出去”成为企业重要突破口,而在国际形式及贸易的不断变化下,我国企业出海模式早已由过去的产品出海发展为产能出海。

这在企业发行公告中也有所体现,如晶澳科技虽未披露赴港上市募资用途细节,但公告也明确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全球海外产能建设和全球化营销网络建设等全球化战略用途,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

事实上,为进一步开辟国际航道,晶澳科技已提前斥资39.6亿元在阿曼布局6GW电池+3GW组件生产基地,意图打造面向中东、欧洲市场的海外产能支点。

同样尝试A+H两地上市的钧达股份也有此意,钧达股份二次递表港交所募资用途瞄准的同样是海外电池生产基地、销售渠道建设,其提前在阿曼投建的5GW的高效光伏电池生产基地已于去年10月正式签署土地租赁合同,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辐射范围包括中东、欧洲及亚洲市场。

设备企业先导智能也表示,此次赴港上市是为满足公司在新能源智能装备领域的全球化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全球品牌知名度及综合竞争力,巩固行业地位。

而对于折戟A股的企业,选择转战港股,同样瞄准的是海外市场,根据中润光能披露,赴港上市后一方面将用于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建立新的海外高效光伏电池片生产基地,而正信光电披露的募资用途也同样为开辟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勇闯港股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如港股对企业环保、财务等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透明度要求很高,若企业选择A+H两地上市,还需同时满足两地监管要求及境内外的财务审计标准差异。

此外,港股对制造业和科技企业的估值逻辑与A股不同,港股更注重企业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本身具备很强的国际品牌影响力及全球化产业布局。

事实上,光伏企业为开辟海外航道,奔赴港股之外,阳光电源、晶科能源去年宣布将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发行GDR,分别募资48.8亿元、45亿元,其中晶科融资金额计划用于美国高效组件和山西一体化基地建设,此外,先导智能也曾计划发行GDR,后终止该方向转战更为保险的港交所。

回归当下,在内卷加剧及贸易壁垒的行业背景下,境外融资确实是企业筹集资金、抵抗寒冬的最优选择,且产能出海也已成为很多企业全球化战略重点任务,但我们也需思考企业扎堆奔向海外的另一面,究竟是内卷之下的救赎,还是导致内卷加剧的最后堡垒?

光伏企业港股上市情况见下:

为探讨光伏及储能行业技术发展新趋势,2025年4月22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北极星储能网将于江苏南京召开“ 2025分布式光储创新论坛 ”,携手行业各方共谋、共思、共享,共同促进分布式光储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光伏暗夜,港股开启“第二人生”?
( 来源: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 作者: 边蘑菇菇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上市查看更多>光伏融资查看更多>光伏企业现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