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项目正文

北京:实施清洁能源建设工程 推动农村公共机构及农宅光伏发电应用

2022-05-20 17:37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关键词:光伏应用清洁能源北京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5月6日,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实施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推动农村公共机构及农宅光伏发电应用,因地制宜改造升级山区农村电网,探索开展零碳示范村试点,到2025年,农村地区基本实现稳定可靠供电、冬季清洁取暖全覆盖。

详情如下:

各区委、区政府,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国家机关,各国有企业,各人民团体,各高等院校:

现将《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22年4月23日

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本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如期完成农业“调转节”任务、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低收入帮扶等“三农”重点任务,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了重要支撑。迈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为举全市之力推进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要求,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以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为发展方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为工作定位,坚持城市现代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一同谋划、一并实施,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形成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都样板和首善示范。

二、基本原则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破除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形成城乡规划、资源配置、基础设施、产业、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一体化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城市消费的拉动作用,释放乡村内需潜能,实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平等交换。

——坚持生态绿色低碳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率先实现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格局。

——坚持改革创新驱动。以改革创新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把握改革力度和节奏,统筹发展阶段性和区域差异性,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稳扎稳打、久久为功。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在经济上维护农民利益,在政治上保障农民权利,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三、远景目标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产品质量高、生产效率高、产业效益高、安全生产能力强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新态势,京韵农味、生态宜居、业兴人和的美丽乡村新风貌,文化繁荣、民风淳正、向上向善的乡风文明新气象,与首都功能相适应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新局面,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品质明显提升、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全生命周期需求普遍得到较高水平满足的城乡共富新格局。

四、“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

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既要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定位,描绘2035年发展新蓝图;也要坚持遵循城乡发展规律、科学把握节奏,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通过接续部署阶段性任务,锚定目标、压茬推进、接力实施,蹄疾步稳迈向首善标准、首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四五”时期,围绕农业高质高效目标,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和市场为“两翼”,推进生产设施化、社会服务化、产业融合化,促进食品保障功能稳中加固、生态涵养功能加快转化、休闲体验功能高端拓展、文化传承功能有形延伸,塑强“服务市民、富裕农民”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围绕乡村宜居宜业目标,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推进生活便利化、环境绿色化,充分彰显乡村多元价值,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后院”“美丽前院”;围绕农民富裕富足目标,以共同富裕为方向,以深化改革为动能,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民技能化、乡风文明化、治理高效化,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和全面发展,推动形成城乡共建、共治、共享、共富的发展格局。

(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现代化

实施“三大工程”,发展“五大产业”,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1.实施稳产保供能力提升工程。抓实“田长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开展农村涉地合同及集体资源资产核查清理和专项检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落实“大棚房”问题长效监管机制,严防反弹。建立耕地复垦复耕补偿机制,做到应种尽种、种满种好。建设5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实施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灌排节水、地力培肥、生态景观和长效管护五大工程。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菜篮子”责任制。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完善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和应急供应保障体系。打造3条蔬菜产业带,建设蔬菜产业10个万亩镇、100个千亩村、1000个百亩示范园,到2025年,蔬菜自给率达到20%以上。打造3个生猪产业片区,改造提升20家生猪规模养殖场。实施果树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建设50个综合示范基地。高效利用100万亩林地资源,建设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将60%以上符合条件的集体生态林纳入新型集体林场管理。扎实推动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围绕构建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在环京周边地区建设生产基地。打造30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营业收入达到1500亿元以上。

2.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载体打造工程。以区为单位创建2至3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示范引领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高水平创建15个左右国家级和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5个产值超2亿元的农业产业强镇,认定100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打造设施蔬菜、良种蛋鸡2个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培育100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载体实施农业补链强链工程,创新农业组织方式和产业模式。

3.实施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工程。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把农业规模经营户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农场,认定500家左右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扩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区试点。开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产业带动、服务保障”能力提升行动,培育13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聚焦农业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和服务小农户,培育多元协同服务主体,搭建专业高效服务平台,健全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

4.做强现代种业。落实种业振兴实施方案,围绕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花草四大领域,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攻关、种业企业扶优、创新基地提升、创新环境优化五大行动,落实20项重点任务。依托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北京)种业智库、平谷区畜禽水产种业创新示范区、通州区于家务农作物种业创新示范区、延庆区林果花草蜂药种业创新孵化基地、丰台区“中国北京种业线上交易平台”、北京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等重点项目,打造“种业之都”。引导研发力量向都市精品籽种倾斜,选育推广20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绿色优质多抗高效品种。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种业企业。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种业市场监管。积极布局生物育种创新发展,构建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体系。

5.做大绿色有机农业。鼓励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推进农业节水、节能和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一批特色生态养殖户,建设一批种养结合示范基地和循环农业示范园。实施农药、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和产地环境净化行动,打造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带(区)。加快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格化智慧监管和质量可追溯。到2025年,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达到43%和45%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绿色有机农产品产量翻一番。

6.做优设施农业。落实设施农业专项扶持措施,以设施升级、加工流通、品牌营销、主体培育等环节为切入点,扶持集约化育苗场20家,培育设施材料、农业机械、植物保护等社会化服务组织200家、规模化设施蔬菜生产经营主体50家,推动设施蔬菜稳面积、提产能、增效益,形成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格局。开展高效设施关键技术攻关,在通州区、大兴区、顺义区、房山区等建设高效设施农业试点片区。

7.做精特色农业。优化特色农业产业布局,打造大兴瓜田绿海、通州樱花葡语、平谷桃花仙谷、昌平—顺义草莓花果、密云酒香之路、怀柔—密云燕山有机板栗、延庆妫川园艺、门头沟—房山京西林果、房山西南绿谷九条产业带。推进农电、农超、农批对接,建立3个以上特色农产品直采直销供应基地和20个以上售卖专柜、专区。定期发布“北京优农”品牌目录,培育提升品牌价值。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建设一批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支持申报并遴选15项北京市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建设3个以上农耕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示范村。以海淀区“京西稻作文化系统”、朝阳区“黑庄户宫廷金鱼养殖系统”等农业文化遗产为重点,适度开发休闲旅游功能,促进动态保护传承。

8.做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依托乡村生产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田园观光、农耕体验、文化休闲、农教融合、健康养生等业态。实施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探索城乡共享、产村共融、村企共建等发展新模式,推动乡村精品民宿与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打造100个以休闲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市级美丽休闲乡村,培育200个北京休闲农业品牌目的地。持续推进民宿接待户改造升级,大力发展乡村民宿。支持乡村手工艺产品参与遴选“北京礼物”,打造30个以上“京礼”知名品牌。持续举办“农业嘉年华”“花果蜜观光采摘季”等节庆活动。到2025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量达到4000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达到50亿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应用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北京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