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贵州福泉:加快实施光伏项目 发展高效清洁电力

2022-04-12 10:39来源:福泉市人民政府关键词:十四五光伏项目贵州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产业空间布局

以“产业聚集发展、土地集约发展、辐射带动发展”为原则,以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区域,错位科学发展马场坪工业园区、双龙工业园区、龙昌工业园区,实施“基础化工北移”战略,着力完善“一区三园”空间布局,遵循“南北重、中间轻”的工业规划。

福泉市“一区三园”产业空间布局

1.jpg

(一)马场坪工业园区

功能定位:产业转型升级区。

重点发展产业:

磷煤化工。磷化工方面,适度发展磷矿、磷酸、磷肥类系列产品;重点发展正磷酸盐、缩聚磷酸盐、焦磷酸盐、偏磷酸盐、次磷酸盐、电子级磷酸等系列精细磷化工产品。煤化工方面,以醇醚燃料产品为重点,延伸甲醇、二甲醚后加工环节,选择发展甲酸、乙醇、甲醇、精乙酸甲脂、甲基丙烯酸甲脂等化工产品。

新材料。发展磷酸铁/磷酸铁锂新能源材料、磷系阻燃剂、含氟高分子材料、硅系新材料。

精细化工。精细煤化工方面,重点发展医药类、农药类、溶剂类等有机化学添加合成原料。精细氟化工方面,重点发展氟化钾、氟化钠、FEC、VC等系列精细氟盐类产品。

节能环保。磷矿伴生氟资源回收适度扩能,以满足规划期内将氟及氟化物作为原料的精细化工产业需求;发展以磷石膏、粉煤灰、脱硫石膏为主的固废综合利用;废酸、废碱、废盐等资源综合利用;中水回用;铜铝等贵重金属回收;节能环保设备及环保材料;环保专用药剂、菌剂和非标环保装备等环保制造业;余能回收利用;城市垃圾回收利用;锂电池回收。

其他产业。健康医药,以中药材为原料的日用品、添加剂等开发及产业化,医疗器械与卫生材料产品开发及产业化。装备制造,重点发展锂电池组装产业、化工装备、节能环保装备。轻工方面,发展编织袋、塑料桶、工装、包装等。技术创新及服务,发展科技研发服务、先进环保技术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基础能源,发展高效清洁电力。

(二)双龙工业园区

功能定位:“基础化工北移”承载区、新产业培育区。

重点发展产业:

  • 双龙组团

磷煤化工。重点发展赤磷、黄磷、磷肥、磷酸、工业级饲料级磷酸盐及伴生资源产品。

新材料。重点发展磷酸铁、磷酸铁锂、电池级硫酸镍/硫酸钴等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同时配套发展上游原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液、电池相关配件以及电池整装和回收、下游应用等相关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高端铝硅新材料、钛化合材料、钡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高性能材料产业、稀有金属及贵重金属材料。

精细化工。染料及其中间体方面,重点发展活性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以及高档有机颜料和助剂及染料合成所需的有机中间体原料。医药及其中间体方面,充分利用磷、氟、碘等资源,重点发展含氟、含磷及碘类医药中间体,进一步延伸发展原料医药。农药中间体方面,充分利用磷、氟等资源,重点发展含氟类农药中间体。高端涂料方面,重点发展建筑、汽车、电器、交通、家具所需的高端涂料,发展与钛化工耦合的高端建筑涂料。

节能环保。发展以磷石膏、黄磷渣为主的固废综合利用;废酸、废盐、废碱、废旧金属及非金属等资源综合利用;新型环保处理装备、环保材料、环保专用药剂及高性能环保菌剂;余能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发电。

配套产业。矿产品采选,发展磷矿采选。轻工,发展编织袋、塑料桶、工装、包装等。技术创新及服务,发展科技研发服务、现代物流等。

  • 罗尾塘组团

磷煤化工。围绕瓮福化工、川恒化工产业布局,重点发展磷矿洗选、磷酸及磷酸盐、磷肥、黄磷、硫酸等全磷化工产业链产品。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磷酸铁、磷酸铁锂等新能源材料产业,同时配套发展上游原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液、电池相关配件以及电池整装和回收、下游应用等相关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新型阻燃剂、瓷化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高性能材料产业。

精细化工。发展氟氯碘类有机中间体、磷烷、磷化锌、磷化铝等系列磷系有机化工。

节能环保。发展以磷石膏、黄磷渣为主的固废综合利用;推进磷选尾矿的伴生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半水磷石膏胶凝充填材料的产业化开发;废酸、废盐、废碱、废旧金属及非金属等资源综合利用;余能回收利用;危险废物综合处理。

配套产业。磷矿采选、以湿法为主的锌、铜等贵重金属冶炼、现代物流等。

(三)龙昌工业园区

功能定位:绿色生态产业示范区、产城融合功能区。

重点发展产业:

生态特色食品。重点发展以猪肉制品加工为核心,以水果、蔬菜精深加工为特色的多样化发展格局,延伸发展以果蔬种植与家畜养殖、特色食品生产加工、终端产品商贸零售为一体的生态特色食品产业。

健康医药。重点发展中药类重点品种质量提升与深度开发,以中药材为原料的日用品、添加剂等开发,中药饮品、药食两用产品,医药中间体等。

配套产业。发展绿色无公害饲料加工;编织袋、塑料桶、工装、包装等轻工产业;技术创新及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四)其他规划布局

适当延伸现有磷化工产业链,发展磷酸铁等新能源材料产业。在矿山及附近布局煤矿、石灰石矿、钾矿、铝矾土、高岭土等矿产品采选。

第四部分 主要任务

一、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园区发展质量

持续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推进“区企融合”,按照“三化三制”(“三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实体化、发展高质化,“三制”:混合制、股份制、淘汰制)的模式推动园区改革发展,创新园区治理体系、运行机制和人员管理方式,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加快推动公司实体经营板块整体上市或部分资产借壳上市,利用市场化,筹措资金支撑园区发展。

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市工业园区水、电、路、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推进现有园区全部达到“五通一平”,核心区马场坪园区达到“八通一平”,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依托浙江工业大学西南研究院、福泉环保城等优势,建设环保、安全大数据平台,实现园区智能化、规范化管理,深入推进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磷石膏工艺改造提升,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

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按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要求,全面提高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国际化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以亩均论英雄”,实现园区亩均产值300万元以上,亩均税收10万元以上,亩均利润15万元以上。加快补齐化工园区短板,将园区建设成为高聚集度、共生耦合、高质量循环发展的绿色产业园区,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png

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耦合协调发展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推进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等精细化、功能化、高附加值的磷、氟、碘等系列产品开发和生产,推动传统磷化工产业清洁生产技术。通过环保、能耗、安全及质量要求,推动落后产能依法依规有序退出。持续深入实施“千企改造”工程,年均启动实施技术改造工程项目20个以上。

培育壮大新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材料、生物医药、生态特色食品等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材料、纳米级功能材料、耐火材料、隔热材料、高纯非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超微细功能粉体、功能化学制品、锂离子电池材料和新型化工材料。提升发展医疗器械及卫生材料,拓展健康医药衍生产业;做大健康药食材产业,积极发展优势中药材产业,带动中药材种植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药食两用产品。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鼓励重点生态特色食品企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以食品加工、食品包装配套等一批项目,延伸发展以果蔬种植与家畜养殖、特色食品生产加工、终端产品商贸零售为一体的生态特色食品产业。

完善配套产业。依托市内大中型化工企业,瞄准产业发展突出短板,科学、有序布局矿产资源采选加工、装备制造、氯碱化工、有色冶炼、基础能源等配套产业,围绕技术创新、产品融合、产业链整合推动工业产业内部融合发展。

三、推进两化融合,带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加快产业升级改造。大力推进工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打造全产业链协同体系。推动在矿产、轻工、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建设国家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基于磷化工产业优势,鼓励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打造数字车间和智慧工厂,推动工业企业向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融合升级,着力培育两化融合标杆项目。打造网络化协同体系,延伸、拓展已有磷化工产业链条,打造开放式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带动磷化工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强化标识解析平台建设。依托产业数字化建设现代磷化工标识解析平台,引入磷化工标准研究、标识应用主体,面向磷矿开采、黄磷、复合肥、精细磷化工等重点领域,开发供应链管理、产品追溯、协同制造等标识应用,引导上下游企业上云,推进行业智能化发展。

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产业数字化建设数字化软硬件基础设施,重视基础设施的普惠性建设与应用场景打造,搭建园区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字资产的可视化与可管理性,提升工业企业运用数字化基础设施的相关能力。

加强智慧矿山建设。依托产业数字化建设智慧矿山,提升化工产业智能化水平,推进工业互联网在煤矿智能化装备开发方面的应用,大力研发推广机器人采矿技术。

四、加大科技创新,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建设

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依托于福泉市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机构,以及瓮福、天福、川恒、胜威、川东、泰福石膏、正霸、兰鑫石墨等众多实体企业,推动区内企业与国内外的科研院所共同开展学校-企业、科研院所-企业、企业-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与技术交流合作,为区内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和生产服务。支持瓮福、川恒等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联合开展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发展技术研究,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立磷酸铁材料检测平台以及贵州省磷、氟、硅材料等技术创新中心。黔南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支持精细化工产业园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

培育技术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支持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各类标准,引领行业发展。鼓励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研流动(工作)站等多种形式的研发机构,争取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水平。

健全产学研创新体系。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科研机构为创新平台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围绕新材料、精细化工、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及关键领域建立一批产业技术联盟,集中攻克与产业转型升级高度相关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强技术源头与市场对接,整合优势科技资源,实现科研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五、狠抓项目建设,强化产业链招商

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支撑工业化大突破。打造有序推进“项目库”,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每年推进2个5亿元以上项目、1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全面依法落实现有支持项目建设的财税、土地等政策,加快推进项目落户、开工、投产、达标。

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围绕精细化工、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以补链、延链、强链为指引,聚焦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通过领导带头招商、定向招商、专班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激发“链”式效应,招引一批优质项目,夯实工业大突破基础。每年力争引进重点工业项目30个以上,签约金额80亿元以上,黔南高新区每年至少新引进2个20亿元级项目。

第五部分 要素保障

一、矿产资源

科学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开采,严格杜绝乱采乱挖,引进大型企业,正规设计,按程序开采,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作为申请开采权的必备条件。对已开采矿山,加强保护环境执行落实情况督查。严格实行矿产资源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严格分区管理、总量控制和开采准入制度,合理确定不同时期磷矿资源开发利用上线,建立和完善地质找矿新机制,摸清各类矿产资源的分布、总量和品位,搭建矿产资源数据库,探索“净矿出让”。到2025年,形成完善的矿产资源“勘探-开采-保护”体系,全面提高矿产资源科学利用水平。组织开展磷矿潜力区块勘探开发利用,上报纳入省政府找矿盘子。

专栏八:福泉市主要矿产资源

福泉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市境中部、中南部及西北部,以沉积矿产为主,热液矿产次之。已发现矿产有磷、铁、煤、高岭土、硫铁矿、砷、碘、铅、锌、汞、钼、镍、钒、稀土、含钾页岩、油页岩、含镁白云岩、石灰岩、重晶石、硅石、冰洲石、铝土矿、粘土矿等25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磷、铁、煤、高岭土、硫铁矿、碘、石灰岩、重晶石等。磷矿资源方面,全市磷矿资源现有探明储量10.93亿吨,远景储量30亿吨以上。煤炭资源方面,探明储量20亿吨,保有储量17.34亿吨。

二、给水工程

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依托《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分析高车水库作为洒金桥水厂水源、凤山水库作为黑塘桥水厂水源、平堡河作为马场坪水厂水源、马岩水库和卡龙河作为双龙园区水源、陡河水库作为龙昌水厂水源、市110抗旱救灾供水设施作为金山城区备用水源、鱼梁江作为马场坪园区水厂水源的可行性,科学测算相应用水园区需水量,实现水量平衡,保障工业用水。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工业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质优、面广、量足的社会化、现代化的综合供水体系。

三、电力及天然气

围绕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加快推进电力和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率水平,提升天然气保障能力。“十四五”期间,力争构建2个500千伏变电站、3个220千伏变电站、4个110千伏变电站、9个35千伏变电站的供电格局、全力保障福泉市发展电力供应。积极组织协调争取支持产业发展的有关电力电价政策,多措并举实现精准测算到户,切实协助企业做好电力市场化交易工作,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加快实施贵州管网项目中缅45#阀室-昌明-贵定-福泉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福泉段)、福泉至瓮安天然气输气管道(福泉段)等一批重点工程,提高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和辐射范围,为园区企业用气提供保障。

四、交通运输

加快推进铁路公路重大项目建设,围绕现有的“一纵两横”的高速公路主骨架,构建畅通内外、互联互通、覆盖广泛、衔接高效、服务优质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到2025年,基本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级物流示范区,初步形成“30、1、4”交通圈(即都匀、瓮安30分钟交通圈,1小时通达黔中经济区,4小时航空通达全国城市),同时,优化完善三个园区之间、园区内部路网及福泉与瓮安路网建设,为福泉—瓮安千亿级化工产业园区提供支撑。跟进交通服务,深入推进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改革,积极探索园区通勤路线,为加快园区发展提供保障。

1.png

五、土地资源供应

工业用地保障。按国土资源部〔2008〕24号文关于《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标准以及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步做好新型工业化用地保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强化开发区规划弓|领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指导意见,重点推进马场坪片区用地优化调整,适时将人居和公共服务“退园进城”,强化万亩千亿产业基地和现代产业园区功能,形成马场坪、双龙、罗尾塘三个工业用地组团。持续开展工业用地起底大调查,抓好工矿废弃地复垦、城区闲置土地清理、低效产能企业清退、已用未达标企业清理等工作,进一步查清园区用地现状。加强对建设用地“批、供、用、补、查”全生命周期监管,规范出让程序,尽可能节约用地。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等土地,分类提出处理措施,限期完成处置。对供而未用土地要通过协商转让、转型开发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全面盘活土地资源,推行产业用地“标准地”出让。用好用活违法用地与新增用地挂钩、盘活存量与增量挂钩等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指标支持重大工业项目。

1.png

强化物流仓储用地保障。加快提升铁路货源站吞吐能力,打造黔中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大型物流园区,填补黔东物流短板,依托铁路、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枢纽,结合产业空间布局,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构建大商贸、大流通的发展格局。至2025年,规划物流仓储用地预计达292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93%,人均用地面积为1.17平方米。

六、能耗和环境容量指标保障

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及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落实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要求,力争新建项目能效达到标杆水平,引导存量项目分类有序开展节能改造升级。切实加强新建、改(扩)建等项目管理,有效遏制“两高”项目的盲目发展,加快工业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围绕工业倍增需求,“十四五”期间,工业企业新增能源消费增量约370余万吨标准煤,通过存量项目节能、淘汰落后企业产能置换、新能源替代等方式,挖掘节能空间140余万吨标准煤,能耗指标缺口为230余万吨标准煤;“十四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需要5000余吨,缺口3000余吨。要全力推动企业“两化”融合改造,大力推进低效企业重组、升级改造或破产重整,关闭淘汰低效、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项目,降低污染物排放量、能源消耗量,为产业腾挪发展空间。积极向上争取更多能耗指标,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需求。重点加强对新能源材料等他重大项目能耗指标的跟进,确保“十四五”期间工业企业新增能耗得到保障,能够顺利建成投产。

第六部分 安全环保

一、严格执行化工园区认定标准

强化工业园区规范化建设和认定工作,对全市投资新建化工专业园区的规划布局、公用基础设施、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系统论证、科学评价,确保符合《贵州省化工园区认定办法(试行)》相关要求。结合现代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探索制定更高标准的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投入产出水平、产业高端化发展、安全环保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高标准优化项目安全设计

严控重大危险源。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等规范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与布置设计,产生高风险的企业不放置在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区域,风险承受能力低的企业(部门)不进入高风险区域。

严格设置安全防护距离。严格按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规范来对园区内企业、装置的防火间距与安全卫生距离进行布置设计,防止火灾、爆炸事故产生的辐射热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且便于消防扑救,同时保证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时,不会对人员密集场所造成危害。对于老化工区按照规范要求,优化产业和城区的布局,进行安全评价和论证,开展安全提质改造,确保有安全距离,对有风险的进行搬迁,安全距离内必须搬迁。

强化安全防护设计。工程项目设计中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遵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原则,并严格执行《劳动法》53条中“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提升园区安全基础设施,加快危化停车场、危化专用通道、安全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高水平推进环保综合治理

废水处理。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综合性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项目建设。完善马场坪、龙昌、双龙各园区污水管网建设,加快污水处理站建设,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确保重安江流域各类水质指标稳定达标。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控、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进行全阶段控制,强化企业采取主动防渗漏措施为主,被动防渗漏措施为辅的综合举措,推进人工防渗措施和自然防渗条件保护相结合,防止规划区内项目涉及的有毒、有害物料及含有污染物的介质泄漏或渗漏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固废处置。完善各园区配套建设工业固废处置场,提高固体废物的集中收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处置水平。实施磷、煤矸石污染专项治理,强化一般工业固废防治,燃煤灰渣全部外售给园区的西南水泥或其他企业用于建材生产,其他工业固废根据不同的使用价值通过外售等方式均实现资源化利用。优先引进以磷石膏为原料的新型建材项目,提高新型建材产业的比例,以达成在不削减现有产能前提下的“以渣定产”目标。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实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飞灰利用处置示范工程,生活垃圾收集暂存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至双龙园区垃圾发电厂处理。加强危险固废处置,提高危险废物收集处置能力,统一集中至双龙园区罗尾塘组团星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危险废物处置中心进行处置。加强新污染物治理。

废气处置。严格控制入区项目的准入条件,对排放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项目从严控制。进驻企业的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聚集区产业布局和环境保护规划布局,进入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要求。针对进驻项目排放的废气情况,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合理布置和调整厂区总平面布置,以减少其对工业聚集区和环境敏感点的大气污染影响。持续开展化工、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提升改造工程,降低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提升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

产业链闭环打造。以产业间横向耦合为突破,重点发展磷矿伴生资源回收加工与大宗固废及其他废弃物等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危废处置及资源化再利用;推广高效锅炉、余热余压利用等高效节能利用。打造“磷矿采选-磷化工生产-伴生资源回收利用-磷化工设备制造运维-磷化工产品包装-三废综合利用”的闭环全产业链条,打通循环经济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四、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强化企业本质安全要求。建立科学、系统、主动、超前和全面的事故预防体系,确保技术、工艺、设备、人员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安全可控。企业采用的工艺技术必须按规定进行安全可靠性论证。企业总体平面部署必须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有较大变更的必须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论证。鼓励企业利用现代通讯、信息网络等先进技术,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提升安全监管水平。

提升企业安全环保管理水平。企业必须严格履行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法定责任,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为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企业必须配齐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编制应急处置预案,定期进行安全环保隐患排查、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和安全生产应急演练,提升企业安全环保管理水平。

推进企业升级改造及淘汰落后产能。按照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水平,努力开展废气资源的回收利用。对产业发展重点“三废”污染物排放企业进行污染防治技术的提升改造,有效控制产业发展“三废”的排放量。对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和要求的项目督促整改,对整改不达标企业,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五、强化安全环保风险管控举措

强化常态化全流程全过程监管。提升园区安全和环保基础设施以及风险防控能力,强化实时动态监控、执法行为全程记录等全过程监管。按照产品、技术、工艺和设备等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的本质安全要求,开展化工企业全流程安全诊断,发现重大安全环保隐患立即整改。

健全完善风险管控管理制度。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国土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特种设备、职业健康、主体信用和维护稳定等方面,建立健全行业监管、联合执法和应急救援联动机制。畅通社会监督渠道,鼓励社会公众举报重大风险隐患和企业违法行为。

提升专业化风险管控能力。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压实危化行业安全生产防范责任。完善园区安全环保风险管理机构,组建专业化应急管理队伍,提高人员队伍专业化水平。规范和加强地方监测监察执法队伍和能力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监测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推进化工园区封闭化、智能化管理模式,推进安全环保信息系统建设,形成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可燃有毒企业检测报警信息、企业安全风险分区信息、生产人员在岗信息、项目建设设计信息、监督检查信息等的闭环管理。

强化重点园区安全风险评估。对马场坪、龙昌、双龙各园区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对化工集聚区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该区域发生化工安全事故、职业危害的发生概率及危害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安全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尽可能降低安全事故、职业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提升事前预防的有效性。

第七部分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强化工作服务机制

成立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新型工业化推进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定期专题研究解决新型工业化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困难,督促成员单位贯彻落实领导小组工作部署,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增强基本要素保障,加大财税金融支持

加强生产基本要素保障。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用地保障,对工业用地项目应供尽供,探索推进“标准地”供地模式,对于新增工业用地统一完成区域评价,先行设定控制指标、完成规划、环评等相关手续。强化用工、用电、用水、用气(汽)和信贷等要素配置。高效解决和协调生产要素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升保供服务能力。加快推动物流园建设,加快B型保税物流中心、危化物流中心、福运网络平台等建设,构建高效、快捷的物流体系。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强化资金支撑能力。积极争取中央、省、州实体经济、非公经济、民营经济等奖励扶持政策支持,组织企业申报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省工业及省属国有企业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千企改造”、磷石膏综合利用补贴资金及其他省州专项资金,支持工业企业发展。加强对新型工业化的投入,每年根据市级财力情况将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充分发挥政府考核激励作用,加大对金融机构的评价和考核,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让利降成本,同时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借助“贵州省中小企业信贷通”等政策性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政府考核激励作用,对投资建设的项目执行《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相关优惠政策。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服务保障

增强工业人才引进。全面落实《福泉市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福泉市关于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政策,紧扣工业企业人才发展需求,通过实施工业领军人才“灯塔计划”和“5个100”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加大工业工程领域人才引进力度,探索多元化柔性引才机制,力促福泉市工业人才提质增量。

加快人才培养。深化与西南研究院的人才战略合作,整合我市职业教育资源,在人才基地建设和本地人才培养方面共同发力,培养一批本地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完善“政产学研用融”产业、人才发展链条。

加强干部培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开展好工业发展、园区建设管理、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专题培训,切实提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

提升人才服务能力。深入实施《福泉市关于简政放权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的若干措施》《福泉市民营企业人才管理服务办法(试行)》,在优化创业就业环境、政策待遇、事业发展和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为高技术、高技能、高学历的企业人才做好服务保障。

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合理有效配置资源

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要求,探索制定高标准、宽维度的落后产能淘汰计划,坚决淘汰不具备安全环保条件、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坚持产能置换长效机制,引导低效无效产能有序退出。产能退出后的划拨用地,优先支持鼓励类项目建设用地保障。加快土地指标置换,合理调整土地利用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规划项目用地。

五、优化企业服务机制,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双培育双服务”,构建“十不折腾”长效机制,持续开展“两直达”、省、州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等活动,完善“派工单”制度,由市级领导带队定期开展帮扶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深化企业特派员机制,推动惠企政策兑现落实,全面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依托黔南州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立全市中小企业服务站,邀请政策专家、行业发展专家、科技创新专家、法律专家、优秀企业家、企业高管、园区高级管理人员、高校及科研院所学者等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定期收集中小企业服务需求,建立需求清单,并会同州志愿服务站根据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和个性化解决方案开展服务。全市各级各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密切加强联系和信息共享,合力推动服务高质量开展。

电力小程序码.png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十四五查看更多>光伏项目查看更多>贵州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