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山西朔州:大力发展风光产业 力争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4%

2022-03-29 15:36来源:朔州市人民政府关键词:新能源装机光储一体化项目山西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月1日,2022年朔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出炉,报告指出,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风、光、生物质发电产业,协同推进新能源和储能规模化发展,谋划推动“光储充换一体化”“风光火储一体化”“农牧光互补一体化”“源网荷储氢一体化”产业示范项目,推进新华电力300兆瓦/ 600兆瓦时共享储能、枫润50兆瓦光储一体化项目,推动平鲁区10万千瓦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应县60万千瓦分布式抽水蓄能示范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4%。

详情如下:

2022年朔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2月20日在朔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吴秀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及2021年工作回顾

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六年,是朔州面临挑战众多、压力巨大的六年,更是砥砺奋进、硕果累累的六年,我们经历了经济发展从断崖式下滑到走出困境,再到总量达到历史新高的重大转折。六年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全力打造“四大高地”,“十三五”目标如期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与全国全省一道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六年来,我们千方百计稳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坚持稳中求进,抓生产、促投资、拓市场,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全市GDP突破1400亿元大关,达到1420.6亿元,是2015年的1.73倍,年均增长5.7%。规上工业增加值是2015年的2.6倍,年均增长17.5%。

六年来,我们坚定不移促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源产业稳定提升。全市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由2015年的83.2%提高到2021年的92%;并网发电规模由1269.7万千瓦增加到1638.68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623.68万千瓦,占比由32.97%提高到38.06%。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非煤电产业增加值增幅由2015年的-17.4%提高到21.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幅由2016年的5.6%提高到91.4%。特色农业巩固拓展。全市奶牛存栏量、鲜奶产量、肉羊出栏量、饲草种植面积、人均畜产品占有量、人均草牧业收入六项指标保持全省第一。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93.5亿元,是2015年的1.83倍,年均增长4.4%。

六年来,我们集中攻坚破难题,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改革攻坚纵深推进。在全省首创“风电打捆”长协电力交易,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信用社改制全部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顺利完成,怀仁撤县设市,1个市管开发区、5个县管开发区获批设立。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连续举办“两节三会”活动,常态化开行中欧(中亚)陶瓷专列。创新生态活力迸发。高新技术企业由2015年的15家增加到70家以上,省级重点实验室达到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达到2家。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压减获得电力环节和时间,优化获得用水用气流程,压缩登记财产时间,提升纳税便利度,健全办理破产机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2021年底,全市共有市场主体13.86万户,比2015年增长1.38倍。

六年来,我们统筹协调强基础,城乡面貌明显改善。恢河大桥通车,建设路等六座桥梁建成,城市路网逐步优化。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9667套。投资8.27亿元,改造222个老旧小区、老旧片区。朔神高速开工建设,右平高速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53公里。城镇化率由53.2%提高到62.64%。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190个。累计营造林210.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48%。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全省前列,市、县建成区全部实现清洁取暖。桑干河清河行动、七里河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黑臭水体全部剿除。

六年来,我们携手并进奔小康,民生福祉不断厚植。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8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2.54缩小到2.25。城镇新增就业13.92万人。再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右玉县、平鲁区、山阴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市256个村26375户58778人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目标提前实现,高中教育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招生。公立医院、分级诊疗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养老、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右玉干部学院挂牌成立,电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5以内。社会治理、法治建设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积极成效。

各位代表,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本届政府承诺的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我们深切感受到,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同心同德、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驻朔官兵、驻朔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朔州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攻坚克难、奋力作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六稳”“六保”工作扎实推进,全市经济稳中有进、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抓调度、稳增长,经济总量再攀高峰。落实市委“抬高标杆、争先进位”要求,强化经济运行调度。规范煤矿生产经营。入库工程煤20.2万吨。加快释放先进产能。12座煤矿恢复生产,释放产能1840万吨。大力发展“四上”企业。重点抓好正常生产退库企业及时返库、新投产项目入库、商贸服务企业入库和“小升规”。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新增市场主体1.74万户,增长14.4%。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蓄势的良好态势。GDP增长9.8%,增量达到305.5亿元,是省定目标的1.91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9.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3%、9.9%。

二是抓产业、促转型,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加快煤矿智能化改造。重点推进2座智能矿山、51个智能工作面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38亿元。加快推进电厂建设。中电神头“上大压小”2×100万千瓦项目3号机组投运,华能山阴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煤电项目顺利推进。推动陶瓷产业提档升级。9家陶瓷企业生产线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荣获“中国北方日用瓷都”称号。发展新材料产业。晋坤公司与中石化共同研发的煤矸石制备催化剂技术完成工业试生产,北新建材纸面石膏板等项目顺利推进。荣获“国际工业固废大会永久会址”称号。加快服务业挖潜扩增育新。重点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朔州老城北门修复项目开工,广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加快推进。服务业增加值完成682.7亿元,增长10.9%,增幅排名全省第一。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948个,总投资1960.6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28.19亿元,是省定考核目标的1.93倍。全力推动“三个一批”。“签约一批”项目开工率87.8%,“开工一批”项目投产率63.5%,“投产一批”项目达效率100%。

三是抓“三农”、夯基石,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2.1万亩,粮食总产量25.17亿斤,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实现双增长。特色农业高效发展。加快建设“六大基地”,建成古城集团、天佑牧业两个5000头现代化奶牛场,全省最大的饲草企业山阴县骏宝宸公司建成山西省草业联盟和省饲草交易平台。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1799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应县被列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朔城区被列为省级试点县。开展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实施托管150万亩次。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农厕1.25万座。建设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41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30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山阴县古城村、应县石庄村被认定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三保障一安全”成果持续巩固。全市未解除风险“三类户”69户126人,全部纳入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防贫险实现全覆盖。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6240元。

四是抓建设、强管理,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投资2.67亿元,改造老旧小区97个,涉及住宅楼294栋、居民10312户。完成雨污分流改造198公里。不断优化路网结构。完成民福街提质改造二期工程,怡东路连接线主干道工程,女人街、部队农场道路、建设路改造工程。提升城市辐射能力。集大原高铁全线开工,朔州机场全面开工。

五是抓“双碳”、强治理,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列入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支持范围,3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9亿元,完成12.8万户改造任务。陶瓷企业基本完成天然气替代,全面淘汰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和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二,优良天数首次突破300天,6项污染物指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深化水污染治理。开展河道“清四乱”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完成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累计引黄生态补水2.06亿立方米。全市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100%。全力推进生态修复。以“林长制”为抓手,完成营造林32.7万亩,建成区4548亩闲置建设用地全部植绿覆绿。开展“三区”生态治理,采煤沉陷区治理12万亩,山体裸露区治理2800亩,露天集中开采区治理6.24万亩。右玉县被水利部列为全国5个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市县之一。扎实推进能耗“双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万元GDP能耗可实现全年目标。

六是抓改革、重创新,内生动力充分释放。建设省级能源互联网试点市。成立市储能技术学术委员会、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储能分院、储能技术与装备工程重点实验室。启动建设城市级能源互联网中心平台及电力数据中心,确定第一批企业级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开发区企业投资项目备案96个、出让标准地388.77亩、完成领办代办事项39件。建成标准化厂房17.09万平方米。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大市属国企考核和投融资监管力度,完成县(市、区)属企业脱钩和公司制改革任务。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山西工学院成功转设,首批3500名新生顺利入学。晋坤双碳产业研究院成立,煤矸石高值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和新型功能炭材料山西省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设立6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奖励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1000万元。巩固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户。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成功举办山西·朔州陶瓷产品进出口交易会、第四届进博会走进山西(朔州)招商路演活动,高标准举办第九届国际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会、右玉西口风情生态旅游文化节等招商活动。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87个,计划投资1301.3亿元。

七是抓提升、强保障,民生福祉日益增进。抓好就业创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22405人,完成省定目标的117.9%;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427人,完成省定目标的135.7%;城镇登记失业率1.74%,稳定控制在4.5%以内。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改扩建20所公办幼儿园,提前完成省定33所普惠性幼儿园认定任务。改扩建16所寄宿制学校。市区新改扩建8所学校全部投入使用,新增学位8200个。实施“建、购、转、控、租、退、保”七项措施规范民办义务教育,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下降16.05个百分点。提升公共卫生发展水平。朔州大医院基本完工,平朔医院转制市中医医院有序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持续推进。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按照“应接尽接”和自愿原则,全力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全面加强社会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4.5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1.08万人。医保基金筹集创历史最好水平,抗风险能力位居全省前列。首次实施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市殡仪馆一期工程主体完工。提升文化惠民水平。右玉县委旧址和4个县(市、区)烈士陵园被认定为省级红色文化遗址。山阴县旧广武村等3个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成,青钟村等2个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完工。

八是抓治理、防风险,发展环境持续稳定。坚持底线思维,扎实推进金融领域和国资国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和重点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履职尽责承诺制度,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聚焦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薄弱环节,全面开展拉网式、地毯式、全覆盖检查,全市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强化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

九是抓作风、提效能,政府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142篇。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举行集中学习研讨9次,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推动落实16项具体事项。第一时间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政府专题会议,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持续深化政府系统党的政治建设,强化正风肃纪,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主动自觉接受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09件、市政协委员提案89件。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支持、服务驻朔部队加强战斗力建设,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民防空、气象地震、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尚未解决,煤炭占工业比重长期保持在80%以上,“一煤独大”问题突出,转型发展任务艰巨;高端人才短缺,创新氛围不够浓厚,营商环境不够优化,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生态环保压力较大,民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等等。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电力小程序码.png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装机查看更多>光储一体化项目查看更多>山西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