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贵州黔西南州:积极构建南北盘江水风光一体化、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能源基地

2022-03-24 14:56来源:黔西南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关键词:风光水火储十四五贵州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总体思路、发展原则与目标

第一节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围绕省委“一二三四”总体发展思路、州委“两大一高”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坚持“大电强网+大产业”和“煤电网产深度融合”的基本发展策略,稳增长与转方式并举,扩总量与提质量并重,调结构与促创新并进,以强链延链补链为手段,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做大做强大电强网能源资源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做特做精新兴潜力产业,着力建设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全州工业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打造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黔西南州现代化工业体系,创建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示范区、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及资源深加工基地。

第二节发展原则

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和办法,增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各要素的配置功能和聚合功能,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通过资产经营、放开投资领域等方式,引导、鼓励社会力量直接投资产业区建设,特别是引导东部沿海企业投资建厂,扩大产业规模,形成合力推进的机制和格局。

2.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能发挥优势和特色重点领域创新和产业化中。重点选择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项目进行突破,积累、推广成功经验,带动工业全面发展。着力培育一批重点产品、企业,努力在产业升级影响大、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领域中取得突破,带动相关配套产业整体提升。实现“一个项目引进,多个项目关联”的“中间带两头”效应。

3.创新驱动,开放发展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能规模。支持企业围绕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市场体系进行创新,加快推进重点产业的产业链完善和产业集聚,增强产业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坚持以大开放促大开发,以大开发促大发展,整合资源优势吸引项目和企业,做好东部沿海产业的承接转移,积极引进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走内外结合,互动发展之路,从而带动产业的开放式发展。

4.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坚持产业集聚和集约发展,大力引进龙头企业、龙头项目,发挥其带动作用,形成产业集聚氛围,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项目、企业以及配套设施,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优势产业集群。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使企业的经营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形成产业聚合效应,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第三节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州工业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园区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成效显著,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工业与大数据融合水平明显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建成特色鲜明、首位产业突出的现代化工业体系,综合实力达到全省中上水平。到2035年,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企业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绿色发展成为主流,工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与全国同步全面实现工业现代化。

——规模总量加快倍增。到2025年,力争全州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6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800户;工业投资累计突破2600亿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25年,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0%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到2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4%以上。

——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预计1.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0家以上,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及载体总数达到25家以上。

——集聚能力明显增强。到2025年,开发区(园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建成1个四百亿级园区,2个三百亿级园区,2个百亿级园区。

——两化融合水平明显提高。到2025年,重点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全面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瞄准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整体工作要求,到2025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下降均控制在全省下达的指标范围内。

表1黔西南州“十四五”工业发展主要指标表

1.png

注:①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全部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②[]内为5年累计数。

产业空间布局

深入落实“两大一高”发展战略,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黔西南州城镇体系规划,立足资源禀赋优势、交通区位优势、生态环境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深度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黔中经济圈等重大战略布局,进一步明确各县(市、区)工业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引导区域产业错位发展,全力构建“两核两带两区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将黔西南州努力建设成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示范区、贵州省重要的能源及资源深加工基地,推动工业集聚集约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两核”引领

强化核心引领作用,支持兴义(义龙)产业核心区和兴仁产业核心区打造成全州产业发展的“两大核心”。以纳兴高速为纽带,以黔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州兴仁经济开发区为载体,推动两大核心系统性重构、创新性变革,将“两大核心”建设成为带动全州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加速器。

1.兴义市(义龙新区)

立足兴义市丰富的煤矿资源、煤电、化工产业基础,发挥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和产城融合发展优势,依托黔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州清水河经济开发区和贵州威舍经济开发区等平台基础,发挥兴义(义龙)地方电网、交通区位等优势,以现代能源、基础材料、化工及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煤及煤电、锂离子电池材料、汽车零部件、电解铝及铝加工、铁合金、石墨碳素、硅基材料、通用装备等。到2025年,兴义(义龙)工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建设成贵州省能源及资源深加工基地、贵州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全州大电强产中心。

2.兴仁市

立足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基础材料、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发挥地方电网优势,依托贵州兴仁经济开发区等平台,以基础材料、化工及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铝及铝加工、金属硅、电镀、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零部件、煤化工、化工新材料、氟化工、精细化工、石墨烯等产业。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建设成贵州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第二节“两带”联动

强化兴义安产业发展带、义兴贞产业发展带,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兴义安产业发展带包括兴义市、义龙新区和安龙县,以水兴高速和汕昆高速为纽带,以贵州清水河经济开发区、贵州威舍经济开发区、黔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龙县工业园区为核心平台,重点发展现代能源、化工及装备制造、基础材料、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义兴贞产业发展带包括义龙新区、兴仁市和贞丰县,以都兴高速和纳兴高速为纽带,以黔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州兴仁经济开发区、贞丰县特色工业园区为核心平台,重点发展基础材料、化工及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

1.贞丰县

立足贞丰县在煤炭、基础材料、新型建材领域长期积累的产业基础,发挥丰富的煤炭、石英砂、黄金、石材、萤石矿等矿产资源优势,依托贞丰县特色工业园区等平台,以新型建材、基础材料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煤炭开采、黄金采选和精炼加工、石材精深加工、玻璃、新型墙材等。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

2.安龙县

立足安龙县丰富的石材、煤炭资源和基础材料、新型建材产业基础,充分发挥生态载体聚集效应和“中国(安龙)木纹石之乡”的品牌效应,依托安龙县特色工业园区等平台,以特色轻工、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生态特色食品、石材精深加工、新型墙体材料等。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形成省内重要的石材加工基地。

第三节“两区”协同

加快推动东部产业发展区、北部产业发展区协同壮大,形成产业特色更加鲜明、产业协作更加紧密的经济形态。北部产业发展区包括晴隆县和普安县,以沪昆高速为纽带,以晴隆县特色工业园区和普安县特色工业园区位为核心平台,重点发展现代能源、特色轻工等主导产业,努力建设成全州能源及资源深加工组团。东部产业发展区包括册亨县和望谟县,以余册高速为纽带,以册亨县农产品加工小区、望谟县农产品加工小区为核心平台,重点发展特色轻工、现代能源等主导产业。

1.普安县

立足普安丰富的煤炭、农产品资源和现代能源、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基础,发挥普安红品牌优势,依托普安县特色工业园区等平台,以现代能源、特色轻工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煤炭开采洗选、火电、茶叶精深加工、箱包加工等。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

2.晴隆县

立足晴隆县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现代能源产业基础,依托晴隆县特色工业园区等平台,以现代能源、特色轻工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煤炭开采洗选、生态特色食品、绿色轻纺等。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3.册亨县

立足册亨县丰富的木材、农产品、光照、风能资源和特色轻工、清洁电力产业基础,发挥“册亨油茶”地理品牌优势,依托册亨县农产品加工小区等平台,以特色轻工、现代能源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木材精深加工、民族手工艺品、生态特色食品、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

4.望谟县

充分发挥望谟县丰富的木材、农产品、光照资源优势,立足特色轻工、清洁电力等产业基础,依托望谟县农产品加工小区等平台,以特色轻工、现代能源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生态特色食品、木材精深加工、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

1.png

图1黔西南州“十四五”产业空间布局示意图

第四节“多点”支撑

按照“一个开发区、一个首位产业、一个行业领军型企业、一条完整产业链条”原则,结合各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明确各区域的首位产业和潜力产业,制定工业首位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资源、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各区域产业从同质同构型向特色差异化转变,形成多区联动的发展格局。

表2开发区(园区)产业定位

1.png


1.png

图2黔西南州“十四五”开发区(园区)产业定位布局示意图

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第一节做大做强现代能源产业

实施“大电强网+大产业”战略,强化能源基础支撑能力,坚持清洁低碳发展、安全集约发展、智能高效发展,推动形成“一带一区两翼”的能源发展新格局。着力夯实基础能源生产供应能力,打造多元清洁的能源供给体系,扩充完善区域电网,持续深化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将全州打造成为毕水兴南部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增长极。到2025年,现代能源产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

一、巩固提升基础能源产业

重点推动煤炭产业发展,加快煤层气勘查与开发,加大煤矸石、矿井水综合利用,推动基础能源扩能提质。

1.重点发展煤炭产业

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先进产能释放,在煤炭开采、洗选等各环节中鼓励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全力推动煤炭工业转型升级。

加速优质产能释放。统筹好煤炭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科学有序发展露天煤矿,积极开展采煤沉陷区和土地复垦复绿治理,统筹推进煤炭、煤层气、煤矸石等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废弃物综合利用。通过实施全州《煤矿优化布局和资源整合方案》,加快大型煤矿建设,重点推进煤炭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合理提升单井产煤规模,有序压缩煤矿总数,形成大中型现代化煤矿生产供应为主体,30万吨/年为辅助的煤炭产业格局。以普兴矿区为核心,推动糯东煤矿达能达产,地瓜一号、地瓜二号、地瓜三号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核准手续和力争开工建设,推动兴仁市鲁础营乡云顶煤矿、兴仁市四海煤矿、普安县地瓜镇宏发煤矿、晴隆县沙家坪煤矿等露天煤矿建设,形成以大中型煤矿为主、技术水平大幅提升、环境友好的煤炭产业发展新格局。统筹相关煤炭洗选项目,以数字化为支撑,推动煤炭资源在电厂、建材、化工等按照行业内合理需求、差异化流动,实现煤炭资源的分级分质高效清洁利用。到2025年,全州煤矿设计产能达到4000万吨以上,原煤产量达到2500万吨左右。

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先进采矿技术、工艺、装备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提升煤炭采掘过程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充分运用5G、窄带物联网等现代通信技术提升井下装备联网与智能化水平,加速智慧煤矿、数字矿山建设进程,在有条件矿区试点建设1-2处智能化矿山。着力推动中大型煤矿机械化与自动化改造建设,加速机械记忆切割、高效快速掘进、巷道自动支护、大倾角运输能力等先进采掘与运输技术装备在井下应用,提升中大型煤炭开采、掘进、支护和运输等方面的自动化水平。着力构建综采地面平台对井下各项活动的远程监控与操控能力,拓宽机器人在矿井下应用范围,逐步降低井下人员数量,到2025年实现全州90万吨/年及以上的主体煤矿综采、综掘工作面智能化率达到100%,所有煤矿全部实现机械化采煤和辅助系统智能化。

加大煤炭勘探力度。立足普兴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大对中部与中北部区域的泥堡背斜、青山向斜、包谷地背斜等控煤构造地的煤炭勘探力度,有效提升煤炭后备资源水平,支持对兼并重组后的煤矿开展预留矿区资源的补勘,确保存量产能有效释放,重点在普安地瓜、兴仁马古场、晴隆杨寨等矿区适时布局启动新建90万吨/年及以上规模煤矿,形成一批技术先进、安全水平高、带动性强的新型矿井,进一步提升优质煤炭供应保障能力。优化矿业权设置,着力推进煤炭资源的科学开发,全面推进煤矿机械化、智能化改造,深入实施煤矿优化布局和资源整合,建成兴仁大丫口、兴义兴富煤矿等一批技术先进、安全水平高、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新型矿井。积极推动兴仁市野猫红、晴隆县廖基、普安幸福井田、普安泥堡井田等一批新建煤矿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

加强安全生产。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制度建设与执行力度,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安全基础设施水平,提高重大灾害预警能力。强化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配齐配强能源管理队伍,州内各重点产煤县市要单独设立能源综合管理部门,严格执法到位。煤矿企业集团及所属矿井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从制度、人员、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发挥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保障作用,推动州、县、集团公司、矿井四级联动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平台建设,强化煤矿“双回路”建设,提升矿井供电可靠性。加强对瓦斯、水害、火灾、顶板等重大灾害隐患的排查,落实好“一矿一策、一面一策、一头一策”灾害防治措施,加强各项灾害应急预案管理,有效提升井下人员应急救援能力,至2025年,确保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积极开发煤层气

优化煤炭与煤层气开发流程,提升煤层资源利用水平。通过构建煤层气、煤炭协调开发机制,统筹煤层气、煤炭资源勘查开采布局和时序,坚持“先采气、后采煤”,做好采气采煤施工衔接,将矿业权优先配置给有开发实力的煤层气和煤炭企业,重点推进普安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鼓励和支持煤炭企业、矿井因地制宜发展煤制天然气、煤层气压缩和液化,推动低浓度瓦斯采集、提纯和利用技术攻关,推广低浓度瓦斯发电、余热发电或供热等利用。鼓励规模化开发与商业化运作,支持大型煤矿瓦斯输配系统区域联网,推进中小煤矿联合建设瓦斯集输管网,完善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管理制度,推动煤层气产业规范有序发展。加快条件较好的煤矿开展瓦斯发电示范矿井建设,进一步扩大煤矿瓦斯发电规模,支持普安县安福、补者、晴隆县裕华等煤矿瓦斯发电项目建设。到2025年,全州高瓦斯矿井普遍建成瓦斯发电、民用自用等瓦斯利用设施,全州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达到50%以上,全州煤矿瓦斯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万千瓦以上。

3.综合利用煤矸石与矿井水

因地制宜推广沿空留巷、充填开采、煤矸石不升井等绿色开采技术,提升煤矸石、煤泥用于沉陷区回填、低热值发电、新型建材等领域的煤矸石综合利用率。加快推进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普安、兴仁煤矸石综合利用、贞丰煤矸石发电项目建设。到2025年,全州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提高矿井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新鲜水用量,强力推进矿井排水多元化利用,生产矿井水实现100%达标排放,矿井同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矿区非饮用水全部使用矿井水。到2025年,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二、持续扩大清洁电力产业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远景目标,因地制宜推动清洁高效电力产业发展,不断巩固和提升清洁能源产业的战略性地位,助力构建低碳、高效、多元、安全可靠的清洁能源供给体系。坚持水火互济、多元互补的发展思路,持续优化电力供应结构,合理扩大电力装机规模。到2025年,全州电力总装机规模突破1800万千瓦以上。

1.巩固发展火电

科学设定煤电达峰目标,巩固推进全州火电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煤电机组超低排放、热电联产、智能化改造,持续降低单位电能煤耗量,重点推进安龙煤电化一体化产业基地热电联产项目。加快推进煤电转型升级,淘汰部分老旧、高污染和低效燃煤电厂,积极推进大容量高参数煤电机组、超临界及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等低碳煤电机组有序发展,实现新建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探索100万千瓦级高硫无烟煤示范机组研发应用,在兴义、清水河等地试点天燃气分布式发电。大力推动火电厂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固废品在建材、化工等区域的循环利用,推动火电循环绿色发展。优化电源布局,持续提升火电服务县域及园区能力,推动“煤电化、煤电铝、煤电冶、煤电钢”等一体化自备电厂建设,建成安龙电厂、元豪电厂3、4号机组,力争建成大唐兴仁电厂,争取滇东电厂1-2台机组接入地方电网,积极开展晴隆电厂前期工作。到2025年,新增火电装机342万千瓦、总装机规模突破800万千瓦,全州火电工业格局基本形成。

2.优化发展水电

大力整合水利资源,推动水电有序开发。依托南、北盘江及红水河的水资源优势,有序推动域内河流中小型水电项目开发,加大对沿江阶梯水电站开发与利用,重点推进七星湖、挽澜河等水电站建设。扎实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改,加大对水电站实施河流生态修复,推进农村小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提高水电利用率。积极建设一批小水电项目,启动册亨八渡电站建设工作。大力探索新型水利应用模式,提升水利与航运、光伏、农村灌溉等产业联动能力与水利工程综合利用程度。充分运用富余的电能推动发展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积极推进抽水蓄能与光伏、风能等融合互补,实现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对山涧区域水资源调峰填谷与势能发电,有效降低自然灾害发生并满足偏远山区对电力资源的需求。

3.加快发展新能源

着力构建完善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逐步提升光伏、风电规模,积极构建南北盘江水风光一体化、风光水火储多能融合互补的清洁高效能源基地。

光伏。坚持按照集中式、分布式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进“光伏+”综合开发利用,不断优化光伏发电模式,提高光伏发电质量和效益。推动“光伏+”发展模式,在兴义、安龙、晴隆、册亨、望谟等互补条件好的重点地区,建设一批农光互补、农林互补增值项目,建成清水河兴义电厂农业光伏电站项目。依据地区发展特点,在废旧矿区、荒山、石漠化区域等地区架设光伏收集装置,推动光伏与生态保护、居民或园区用电的有机融合。引入先进光伏技术装备,推广高效、双面及双玻光伏组件,促进光电转换效率提升。

风电。依据地势特点,加大风能资源勘测力度,提高微观选址技术水平,针对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研究采用不同机型、塔筒高度以及控制策略的设计方案,积极推进常规风电、低风速风电开发建设,引入大容量高电压风电机组,推动兴义、猪场坪、普安新店、兴仁下山、贞丰大坡等区域布局建设一批风能发电项目。充分发挥风电与光电、水电的季节性、时段性,推动风电与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综合互补利用示范,实现风水互补协调运行。严格落实风电开发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和“三同时”制度要求,加强建设期间过程管理,实现风电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氢能。依托全州丰富的水能、太阳能风能等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系统谋划、超前部署,抢占新能源发展制高点,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布局,以太阳能发展助推氢能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支持州内晴北煤焦化一体化、贞丰煤焦化等开展焦炉煤气制氢,积极探索光伏、风能等清洁电力制氢,打造一批光伏制氢示范项目。积极发展氢能存储、运输等细分领域应用。围绕示范项目建设,在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重点领域推广氢能使用,协同发展氢储运基础设施,积极参与贵州省氢能全产业链示范项目建设。

三、积极发展其他能源产业

生物质能。依托本地区丰富农林废弃物资源,统筹原料收集及负荷,加快推进生物质能利用与热电联产。在做好环保、选址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前提下,在大中型城市合理布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并鼓励垃圾焚烧热电联产发展,重点在兴义、晴(隆)普(安)、册(亨)望(谟)等地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加快应用现代垃圾焚烧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提高垃圾焚烧发电环保水平;结合城镇垃圾填埋场布局,建设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在秸秆、甘蔗渣、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比较丰富的乡镇因地制宜推进沼气工程建设,积极推动沼气发电无障碍接入城乡配电网和并网运行,积极推动安龙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加强纤维素、微藻等原料生产生物液体燃料技术研发,促进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的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模式的形成。

天然气。加快推进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推动普安县、晴隆县等煤层气勘探取得积极进展。积极配合开展页岩气勘探工作,争取安龙、望谟、兴义等区域勘探取得积极成效。以完善天然气开发、储运等环节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依托于中缅天然气管道在普安县开设阀室,从而推进普安县管道经济发展,积极推动天然气在分布式能源领域的高效利用,推动天然气产业有序发展。

地热能。根据州内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重点加快浅层地热资源潜力勘察和评价,因地制宜开展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及技术支持,不断拓展合作渠道,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快推动地热能资源在制冷、供暖、种养殖及温泉休闲度假等方面多元化、规模化的综合开发利用,建成晴隆沙子、义龙万屯、普安等一批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项目。

四、完善电网基础设施

深入推进“两网融合”发展,围绕500KV变电站布点形成220KV环网,建成覆盖全州主要工业聚集区的智能、安全、高效电网,筑牢“电价洼地”优势。

增加电网可靠性,扩大供电范围。增加电网可靠性,扩大供电范围。切实贯彻“工业强州”和“大电强网”战略部署,不断增强地方电网实力,着力构建覆盖全州二市一区六县的地方电网。依托地方电网优势,深化区域电网合作,积极推动外引电源接入工作,支撑本地电网;加大兴仁市、贞丰县、安龙县等多个骨干环网覆盖,逐步增多电源,提升电网备用容量和供电可靠性,进一步创造地区电价差别化优势。加大本地区电网骨架与网络建设,增加电力辐射能力,重点实施兴义仁义输变电工程、兴仁换流站-独山变线路工程和兴义兴仁电厂送出工程等500KV电网项目,扩大电力输出范围,有效扩大电能供应区域;推动南方电网和地方电网220KV、110KV等项目实施,扩大地方电网供电范围及效率。

促进“两网”深度融合,推进产业跨区延伸。促进“两网”深度融合,推进产业跨区延伸。稳步推进兴义(南方)电网和黔西南州地方电网的“两网融合”发展。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布局”的原则,充分发挥南方电网与地方电网的优势,适时构建与南网的互联通道,新建龙广-南网500kV金州变2回220kV线路及清水河-南网220kV长征变2回220kV线路,实现电力全州“一张网”的电网建设目标,重点推进义龙新材料、大数据、生态载能园区两网融合,确保用户在两网之间切换时用电安全性与可靠性。发挥地方电网平台优势,深化区域能源合作,重点打造黔西南州跨区500kV主网网架,围绕500kV变布点形成坚强的220kV环网。加强与云南、广西等周边地区电网联络,推动滇东电厂、雨汪电厂等外引电源与本地电网的联网工作,提高跨省电力互济互补能力。

电力小程序码.png

原标题:黔西南州 “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光水火储查看更多>十四五查看更多>贵州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