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硅片
硅片分为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他们可以分别制造成为单晶电池和多晶电池。
单晶片和多晶片,表面上看很容易区分,多晶看起来杂质很多。单晶的光电转化效率要高于多晶,但制造成本也要相对较高。
说硅料的时候,提到了单晶取代多晶是大势所趋,单晶市占率从2016年还不到20%,现在约90%都是单晶,只用了4年。光伏行业经常说的“降本增效”,意思是积极的降低生产阶段的成本,增加发光效率。这在单晶电池产业链的进步上面,体现的淋漓尽致。下面就讲讲单晶硅片“逆袭”多晶硅片的励志故事。
2.逆袭“多晶”
早期,多晶硅片有成本优势,所以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经过这几年生产技术的进步,单晶反而后来居上,为什么?
A.单晶炉
这要从单晶和多晶的生产工艺说起。他们的主要制造差别在于单晶是拉棒之后切片,多晶是铸锭之后切片。单晶的拉棒工艺对于设备和生产人员要求严格,前期单晶生产技术不成熟,所以和多晶的铸锭技术相比,成本上就高了许多。
后来直拉单晶技术的进步,单晶炉设备的改进,单晶投料量大幅提升,使得单晶长晶成本得到了大幅的下降。
B.金刚线
而接下来的切片阶段,新技术的引入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刚线切割代替传统的砂浆线,降低了单位硅片对于硅料的需求,使得单晶硅片的出片效率提升。
金刚线牛叉的点,你就可以理解成,切蛋糕,拿一根细线和拿一把刀切,肯定用线切的表面光滑,还不占蛋糕渣。你可能有疑问,用金刚线切多晶不是也一样么?sorry,有那么一点点差别,主要是单晶自身内部晶体排序整齐,使得单晶 +金刚线这个组合看起来要更相配一些。
前面两点,总结一下就是:
技术的进步使得单晶在长晶和切片环节,都达到了降本的效果,使得单晶和多晶的成本差异大幅缩小。
C.电池“助攻”
这篇主要说硅片,但还是捎带提一下,产业链后面的电池,电池端也有新技术啊,那是“降本增效”中的“增效”部分。例如大名鼎鼎的PERC技术。PERC是提升光电转化转化效率重要的技术,他可以应用于单晶和多晶,但单晶+ PERC,效率提升更好,这个在下一篇讲关于“电池”部分再说,有个印象就行了。
D.大尺寸
硅片环节还有一个值得说的就是硅片的尺寸。大尺寸目前是发展的方向,对于降本增效也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为硅片,电池和组件的产量都是按照“片”计算的,一条生产线出片率是一定的情况下,大的尺寸就可以增加出片的电池功率,那么单位瓦数的生产成本就会下降,这个不难理解。
另一方面,提高发电功率方面考虑,一般在组件生产中,电池片之间都留有间隙,是为了给设备生产留有容错。可想而知大硅片可以减小这种间隙,那么有效的感光面积变多,发电效率也自然有所提高。不过也不是硅片越大越好,尺寸太大,也会面临许多问题,例如生产设备更新就很砸钱,而且还有集装箱尺寸也制约了目前包装运输中的最大组件宽度。
从生产上考虑,硅片尺寸的标准化,对上下游意义重大。上游硅片尺寸变了,整条产业链的设备也要跟着变不是,最好定下来一个尺寸,生产上变来变去也吃不消啊。从2013年隆基中环等5家联合发布的M2单晶硅片(边长156.75mm),到晶科主导的G1单晶硅片(边长158.75mm),到2019年隆基推出M6单晶硅片(边长166mm),到现在隆基和中环的大尺寸之争:中环2019推出了的G12单晶硅片(边长210mm)和2020年隆基又推出了新的M10(边长182mm)。
现在这两大阵营(182mm VS 210mm)中,大佬们也纷纷站队,晶科,晶澳和阿特斯已经站在了隆基的182mm这边。另一边的中环210mm,则有天合光能和东方日升。从这些大佬的江湖地位来看,隆基还是略胜一筹。未来的看点是最后谁能胜出?
3.行业现状
上面啰嗦了半天,就是简单的四个字“降本增效”,让单晶硅片成为行业主流。解释了半天单晶,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得单晶者,得天下”。谁的单晶产能牛,谁就将主导后面的产业链。
图:硅片相关的上市公司
单晶硅片市场呈现双寡头,从2019年的产能来看,隆基股份(42GW)和中环股份(33GW)。二者的市场份额加起来超过了70%,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基本上他们也掌握了单晶硅片的定价权。第三到第五名分别是是晶科能源(12GW),晶澳科技(9.5GW)和保利协鑫能源(3GW)。
晶科能源老牌光伏啦,老牌的意思这里有点伤感,就是他是从多晶硅片做起来的。如今是单晶的时代,不过老牌晶科这里转型是属于成功的,可以挤进前三,也说明了晶科这些年付出的努力。在美上市保利协鑫大家都知道了,上篇“光伏系列(二),剩者为王之硅料”中,提到过他,他是协鑫集团的子公司,硅料和硅片都做,港股上市。
总结一下,硅片的龙头上市公司分别是:
A股上市:隆基股份,中环股份,晶澳科技;
港股上市:保利协鑫能源
美股上市:晶科能源
今天重点说说在A股上市的隆基股份。
4.硅片的“王”
隆基股份:西安民企。公司正好是2000年成立,到现在快20年了。2000年李振国先生创办隆基,前5年的时间主要生产半导体单晶硅。2006年之后才开启光伏时代,这一年也迎来了两位重要人物的到来:钟宝申和李春安。前者现在的董事长,后者第二大股东。他们和李振国都是兰州大学的同学,投身隆基股份之后,两人又相继投资成立了大家熟悉的连城数控(先已登录新三板精选层)。连城后来也成为了隆基最重要的晶体硅生长和加工设备供应商,类似的中环和晶盛机电联手,这是后话(以后开一篇关于光伏设备的文章,再详述)。
回到隆基2006年,公司开始是做产业链上游的单晶硅棒业务(隆基硅材料),之后搞单晶硅片。2014年收购浙江乐业正式进入下游的组件领域,同年也成立子公司开启光伏电站业务(隆基清洁能源)。
公司主要核心业务是硅片和组件。产业链中的电池片和电站也有少量的业务。
先说硅片:单晶硅片替代多晶硅片是过去5年光伏行业最大的变革。这主要是隆基背后的大力推动。前面在产业链介绍中提到,单晶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得单晶在长晶和切片环节,都达到了降本的效果。平时听到的单晶技术都少不了隆基的身影,包括多次拉晶,金刚线切割。硅片往大尺寸方向发展也是有效的降低成本,隆基在2019年和2020年先后发布M6(边长166mm) 和M10(边长182mm)标准。在电池环节,单晶PERC的效率要高于多晶PERC,虽然隆基不是主要做电池片的,但是也是极力推广PERC电池,主要也是推单晶硅片。隆基单晶PERC电池转换效率突破24.06%,刷新世界纪录。
再说组件,公司在2014年收购乐叶进入组件业务之前,市场上多晶还是主流。公司在组件端下大力量,也为单晶路线的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19年,隆基的组件出货量可以排到第4名,前面是晶科,晶澳和天合光能。不过隆基股份在单晶组件出货量目前排名第一。
5.尾声
在上篇文章,“光伏系列(二):剩者为王之硅料”,提到了硅料环节的龙头通威股份,有朋友希望我对比隆基和通威,最后的尾声部分,我简单聊聊。
从产业链环节来说,通威布局的是硅料+电池。硅料来说,目前的冷氢化工艺比较稳定,技术进步的空间不大,而且硅料生产也偏化工属性,工厂时不时还有安全隐患。而在电池这个环节呢,通威虽然在产能方面大幅领跑后面4家企业(包括爱旭,晶科,隆基和晶澳),但其实电池环节,各家企业竞争还是很激烈的,电池是光伏产业链中,集中度最低的环节,上下游议价能力差,行业毛利率偏低,还不到20%。而且电池环节,现在还面临大尺寸硅片产能的更新。当然通威最大的优点是在管理和成本控制,这些之前文章都有提到,优点就不多说了。
而相比较通威,隆基的产业链布局,硅片+组件,个人是比价喜欢。近期的硅料涨价,硅片也都能够通过提价有效传导,而且硅片环节的技术提升还是让人有所期待。至于组件环节,近两年新的技术也如雨后春笋(例如叠片,拼片),大组件厂的资金优质也比较明显,更重要的是组件有to C的属性,品牌的护城河也不容忽视。
分析归分析,最后还是落实在股价的表现上,之前两者股价从4月份翻倍上来的时候,都是40倍的估值,但随着业绩的发布,隆基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完胜通威,他现在也已经突破新高,动态PE还不到30。两者都是好公司,但就我个人来说,我会更偏爱隆基。
由于个人水平一般,对于产业的了解还处于表面,希望大家看完文章,会有所收获。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期,“反内卷”异常火爆。光伏“反内卷”,也从“口号”走向“实践”。本周四到五,光伏行业协会也将在山西大同召开上半年回顾和下半年展望的研讨会,从去年底的“行业自律”到如今的“反内卷”,相信大家会有更多心得付诸于实践。作为光伏行业的长期观察者,面对如今的“反内卷”形势和业已启动的基
企业开工维持低位2025年上半年,硅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价格持续低于生产成本甚至现金成本,绝大多数生产企业深陷亏损运营的窘境。其中多晶硅均价于2024年5月中旬降至3.8万元/吨,低于行业平均成本运行持续时间已超14个月;工业硅均价于2025年4月底降至9648元/吨,低于行业平均成本运行已持续近3个月;182尺
7月17日,硅业分会发布最新硅片价格数据显示,本周硅片价格全线跳涨,最高涨幅达到22.09%。具体价格变动如下:N型G10L单晶硅片(182*183.75mm/130μm)成交均价为1.05元/片,环比上周大幅上涨22.09%;N型G12R单晶硅片(182*210mm/130μm)成交均价1.15元/片,环比涨幅15.00%;N型G12单晶硅片(210*210m
7月17日,硅业分会公布最新硅片价格,本周硅片价格开始上行,且涨幅较大,但并未达到网传硅片涨价幅度。本周硅片价格开始上行,且涨幅较大。其中,N型G10L单晶硅片(182*183.75mm/130μm)成交均价在1.05元/片,环比上周上涨22.09%;N型G12R单晶硅片(182*210mm/130μm)成交均价在1.15元/片,环比上周上涨
7月17日,集邦光储观察集邦光储观察发布最新光伏产业链价格。多晶硅本周多晶硅价格:N型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为35.5元/KG,N型致密料的主流成交价格为33.0元/KG;N型颗粒硅主流成交价格为32.5元/KG。交易状况:多晶硅厂商延续挺价策略,而成交角度看,多晶硅及拉晶端的博弈依旧激烈,但整体成交已经开始
7月17日,光伏概念股开盘表现强势,343家企业盘中上涨,6家涨停。截止至发稿,琏升科技盘中涨幅高达12.21%,皇氏集团、联发股份、仁智股份、天宸股份涨幅在10%及以上,东材科技、胜宏科技、亿晶光电、和顺科技等企业涨幅居前。消息面上,硅料、硅片、电池片环节价格齐涨。据硅业分会跟踪,本周硅料价格
7月17日,InfoLinkConsulting发布最新光伏产业链价格。硅料价格国内硅料企业响应政府“反内卷”持续发酵,企业与协会持续性沟通研拟方案,多家硅料企业反应产品报价将基于“不能低于全成本”为调整主轴,卖方报价块状致密料价格约每公斤47-49元人民币不等,其中部分给予大客户的报价约落在每公斤46-47
7月16日,硅业分户公布最新多晶硅价格。本周硅料价格涨势进一步巩固,相较于上周企业普遍提价但实际成交寥寥的局面,本周成交活跃度显著提升,约6家企业达成新订单,整体成交量环比大幅增长。本周成交区间在4.0-4.9万元/吨,订单价格大多落在区间两端,有较为明显的价格分化。造成价格分化的主要原因在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新能源研究中心《全球光伏产业链价格趋势月报》最新调研数据,多晶硅、硅片及电池片价格整体上涨。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7月16日最新报价,多晶硅环节,N型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上涨至35.5元/KG;N型致密料主流成交价格为33元/KG;N型颗粒硅报价从31.5元/KG上浮至32.5元/KG。
历经20年激荡岁月的蜕变,中国光伏已经从“三头在外”成长为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竞争力极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不仅是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奇迹,更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值此中国光伏发展20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倾力打造国内首部光伏行业大型纪录片#x2014;#x2014;《逐光》,共同
7月16日,棒杰股份发布公告称,鉴于光伏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公司经与浙江江山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友好协商后,拟终止年产16GWN型高效电池片及年产16GW大尺寸光伏硅片切片项目。据悉,棒杰股份于2023年5月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与江山经济开发区签订高效光伏电池片及大尺寸硅片切片项目投资协议的议案
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链博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设立包括清洁能源链在内的六大产业链和一个供应链服务展区。当前,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全球80%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关键零部件都由中国生
金友创新铠装多功能防护层、沙戈荒/海上电站直埋架空方案、多层铠装复合结构延伸率突破,助力中国光伏降本。探索全场景解决方案如何填补国际空白!一片安装在新疆戈壁的光伏电站,一根铺设山东招远海面的光伏电缆,他们经受着恶劣环境的考验。不仅要对抗盐雾腐蚀与洋流冲击,更要抵50°度昼夜温差与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消息,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政协广元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函,提到,积极推动光伏与储能、动力电池等产业协同发展,成功签约四川中孚源网荷储一体化+AI虚拟电厂等项目2个,中科瑞能新型铝基负极锂离子电池项目即将竣工。提早布局退役光伏组件回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7日,四川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关于政协广元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函,其中提到,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依托工业硅产能优势,多次赴通威集团及其合作伙伴洽谈年产30GW光伏组件、光伏玻璃等项目,积极开展HJT异质结电池项目论证,加快布局太阳能电池及
砥砺奋进的十年系列报道之三——创新驱动十年间,国家电投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研发投入强度从0.91%跃升至3.5%,累计建成一支1.3万人的科技研发队伍,形成央企领先的创新力量。十年间,肩负“国之大者”,锻造“国之重器”,作为同时牵头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能源央企
7月15日,横店东磁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业绩变动原因:磁材产业:公司铁氧体磁性材料龙头地位巩固,市占率进一步提升;横向和纵向布局的多个新产品和器件,市场拓展初见成效;通过组织变革和数智化布局,进一步提升了运营效率。光伏产业:在政策影响下中国新增光伏装机保持较高速增长,相应带动
砥砺奋进的十年系列报道之二#x2014;#x2014;党建引领党建引领,阔步新篇。十载春华秋实,国家电投资产规模从7738亿元跃升至1.9万亿元,总装机容量突破2.7亿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达73.08%,建成全球最大清洁能源企业,以实际行动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征程中书写央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
历经20年激荡岁月的蜕变,中国光伏已经从“三头在外”成长为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竞争力极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不仅是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奇迹,更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值此中国光伏发展20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倾力打造国内首部光伏行业大型纪录片#x2014;#x2014;《逐光》,共同
7月的浙江热浪袭人,电网负荷曲线持续攀升。7月4日,浙江全省最高用电负荷达12173万千瓦,冲破1.2亿千瓦大关的时间较去年提前了整整15天,杭州、绍兴等地电网负荷更是刷新历史纪录。据浙江省能源局预测,今夏浙江午峰和晚峰最高负荷将分别达到1.33亿千瓦和1.17亿千瓦,同比增长7.8%,电力保供面临“用
极星氢能网获悉,10月8日,隆基氢能4台套1000Nm/h高电密中压碱性制氢装备顺利启运发货,此项目一期3000吨绿氨示范项目将由ACWAPower、中国电建华东院、隆基氢能携手完成,隆基氢能为该项目提供整体制氢解决方案及关键设备。隆基氢能总裁马军表示,这是隆基氢能在中亚地区的首个项目,是隆基氢能全球发
日前,有多家终端用能单位向IESPLAZA综合能源服务网反应了其面临的现实问题,欲求通过IESPLAZA的资源对接服务帮助其解决燃眉之急。(来源:微信公众号“IESPlaza综合能源服务网”作者:IESPlaza)如山东某集团下属水泥厂每年用电量至少1.5亿度,耗电量巨大、电费惊人,迫切希望通过虚拟电厂管理平台的
中国光伏企业不惧怕竞争。光伏是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市场化手段更宜促进行业发展。这也是时至今日,中国光伏行业领先世界的原因之一。作为全球光伏市场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国光伏企业的优势不会瞬间消失,中国光伏企业期待公平合理的贸易关系,持续为全球绿色产业发展贡献中国方案。近日,全球光伏
在光伏行业不断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从硅料到光伏应用系统等各个环节,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光伏企业,以其卓越的实力和显著的成果,生动地诠释了光伏行业的繁盛与活力。本文特意梳理了十大环节的TOP企业。需要强调的是,参评数据不同,排位亦然生变,本文排名仅供参考,欢迎留言补充。01硅料我国多晶硅行业
9月5日,颓废已久的光伏概念股迎来大涨,截至收盘,爱旭股份、帝尔激光、广信材料、英诺激光等纷纷涨停,与此同时,赛伍技术、中来股份、隆基股份等纷纷跟涨。而这些股票爆发的助燃剂归结为“BC电池”。今日,在隆基绿能2023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公司董事长钟宝申表示,前期隆基未明确未来的技术路线
2023年上半年,光伏新增装机再创新高,1-6月新增78.42GW,7月单月新增18.7GW。火爆的市场需求下,光伏组件企业出货规模同样得到大幅提升。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综合企业财报以及调研数据发现,上半年TOP10企业组件总出货规模超160GW。TOP10企业间分化明显,其中TOP4企业出货均超20GW,TOP5之后出货量降至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8月8日,北京明阳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该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由风电龙头企业明阳集团、禄顺有限公司(LUCKYPROSPERITYCOMPANYLIMITED)、北京永氢宏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等多家单位共同持股,其中明阳集团持有55%股份、为最大股东,明阳集团董事长张传卫担任该公司法定代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5月23日,湖南省益阳市人民政府印发《益阳市打造区域性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碳谷”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明确将以益阳高新区为主体,以金博股份为龙头,集聚一批技术先进、效益良好的碳基复合材料生产、应用和服务型企业,打造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区域性先
近日,多家光伏企业发布招聘公告,其中包括隆基、晶科、天合、晶澳、阿特斯、东方日升、正泰、协鑫,北极星整理如下:在陕西省政府与隆基股份的共同见证下,陕西省2021年重点产业项目“泾河新城隆基绿能年产30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正式诞生隆基乐叶光伏科技(西成新区)有限公司,投资总额近200亿。西咸
今天的数据证明:2023年是风电大年!媒体数据统计结果显示,1-4月中旬风电整机招标结果突破了30GW,而同期的数据仅为今天数据的70%不到。根据行业媒体统计:2023年3月风机公开招标容量6.97GW,其中陆风招标6.07GW,海风招标0.90GW;2023年3月风机公开定标容量4.79GW,其中陆风定标4.24GW,海风定标0.55
随着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近日,隆基、晶科、天合、晶澳、阿特斯、东方日升、正泰、协鑫,多地区多岗位正在高薪热招中,详细招聘信息如下:隆基乐叶光伏科技(西咸新区)有限公司在陕西省政府与隆基股份的共同见证下,陕西省2021年重点产业项目“泾河新城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