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报告正文

光伏行业深度报告:一体化抢占先机 专业化创新破局

2020-06-30 08:20来源:广发证券关键词:光伏产业链光伏企业一体化光伏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产业盈利要素重构,格局或将再次重塑

中国光伏行业经历了固定标杆上网电价时期、竞价时期以及目前正在向平价迈进的过渡阶段,补贴支持政策在行业发展早期对促进装机需求及提升制造企业盈利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中国光伏企业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以及产能扩张的带动下,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各环节成本优势越加明显,确立了全球竞争力与领先地位。2018年以后,在光伏装机成本不断下降的过程中,补贴政策也加速退坡,制造企业的盈利影响因素由政策主导向技术主导转变,市场竞争格局因单晶占比提升、PERC技术快速普及以及龙头企业产能扩张而改变,市场份额逐渐向单晶领域以及具有成本、技术优势的先进产能集中,隆基股份、中环股份、通威股份等把握单晶发展趋势以及具有技术、成本优势的企业在此过程中获得了长足发展,市占率显著提升,成长成为行业新龙头。

根据政策规划,“十四五”初期,我国光伏行业补贴将退出,行业将实现平价上网。随着补贴政策取消,光伏产业链盈利构成要素将从“政策+资本+技术”转变为“资本+技术”;同时由于技术迭代通常伴随新的资本投入增加,且技术迭代降本对终端售价绝对金额的边际影响大幅减弱,因此在政策补贴完全退出后,产业链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各环节回报占比将逐步趋近于资本投入占比,我们认为在此过程中行业格局将发生重塑。

此外,要实现平价上网这一目标,行业需要继续推进降本增效,推动产业链价格下降。光伏制造企业通过选择“一体化”发展,或者在专业化领域布局新技术来实现降本,进而推动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变化。

(一)2014-2017 年标杆电价时代,政策推动中国光伏产业发展

复盘光伏产业发展历程,政策扶持奠定中国光伏产业的全球优势。2018年以前,国家对光伏发电执行高于燃煤标杆上网电价的固定电价收购政策,通过电价补贴促进光伏装机需求。光伏系统成本随着装机规模增长而不断下降,在保障项目获得合理收益率水平下,我国光伏固定上网电价也随之不断退坡。这一阶段的光伏标杆上网电价政策在缩小光伏发电与传统能源发电成本差距的同时,也扩大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成本优势,塑造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1.固定上网电价政策促进装机需求增长,提升制造企业盈利

2018年以前,光伏发电执行固定上网电价政策,标杆电价逐渐退坡。2013年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将全国太阳能资源区分为I、II、III三类,相应制定光伏的标杆上网电价,规定2014年1月1日后并网项目的标杆电价分别为0.90、0.95、1元/kWh,另外对分布式发电度电补贴为0.42元/千瓦时(含税) 。补贴政策在2016、2017年退坡,规定2016年6月30日后,光伏标杆上网电价下调至0.80、0.88、0.98元/kWh,2017年6月30日后,光伏标杆上网电价下调至0.65、0.75、0.85元/kWh。

2014-2017年,光伏系统成本显著下降,标杆电价政策通过调整项目的预期收益率水平来影响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决定光伏电站收益端的光伏标杆上网电价不断退坡的同时,光伏装机的系统成本也显著下降。2014年我国地面电站系统成本8元/W,2017年降至6.75元/W,2014-2017年光伏系统成本年均降幅5.5%。按照20年的固定上网电价,自有资金比例30%,项目运行25年,折旧15年,残值5%,首年光衰2%,之后线性衰减0.65%,我们通过测算得到2014-2017年国内第III类资源区地面光伏电站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7.71%、9.07%、8.50%、9.22%。2014-2017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分别为10.6GW、15.13GW、34.54GW、53.06GW,同比增速分别为-3.2%、42.74%、128.29%、53.26%。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链查看更多>光伏企业一体化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