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热发电系统工程访谈正文

当能源遇到互联网:让交易更自由

2014-12-24 09:52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高秀珍 张程关键词:能源互联网太阳能发电薛黎明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记者:那么在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前期,怎样吸引各方加入进来呢?

薛黎明:政府主管部门、能源企业、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及行业协会组织的资源整合是很关键的,政府政策应跟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适时出台支持性、引导性政策,应以保障能源的安全为前提。

如果在楼顶上安装分布式光伏,国家会给予适当补贴,所发电量电网公司会在全国范围内收购;分布式能源与分布式光伏不完全是一个概念,因为太阳能发的电量有限,自发的吸引力不太大。

简单举个案例:比如说小区的物业费现在很难收取,如果把空置的地下室等改造做出天然气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太阳能再直接做成分布式能源,只要国家能收购其发出的多余电量,也能实现一部分经济效益,这样大家就愿意做了。

记者:对于企业本身,中海阳将如何抓住这个机遇?

薛黎明:中海阳自2005年成立至今,近十年来一直专注于太阳能发电领域。从去年我们开始着手推广能源互联网,这其中分布式能源的实施是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光伏发电主要运用在大西北地区,事实上并未解决像京津冀这些人口密度比较集中地方的大气污染问题,光伏的能量密度太低,不能满足整个能源的需求,也无法实现高额的和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纯粹的分布式光伏一定要上升到分布式能源,能源互联网最终是由众多分布式能源联合起来的大网络。

为了使能源互联网更好的落地,我们不断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举例来说,太阳能热水器在我国产量和使用量很大,但冬天的太阳能聚光量、能量没办法超越冬天室外温度超低的情况。所以,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把太阳能光伏和太阳能光热的聚光技术很好的融合起来,形成“反射型聚光太阳能热电联供”的产品。简单的解释,就是把太阳能的聚光从一倍扩展到10倍,效率增加,既可以供热也可以发电,计划明年向全国市场化推广。从太阳能热电联供及清洁能源(主要为天然气)冷热电联供入手,使其形成循环的能源供给体系。我们相信,能源互联网的突破口一定是从太阳能光伏、光热及与清洁能源的联合循环。

记者:您认为从国家层面应当如何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呢?

薛黎明:从国家层面来讲,首先,应该在政策上给予能源互联网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允许各类资本、企业、技术等进入。类比近20年的消费互联网的发展,线上部分前3-5年一定是个模式的创新和迭代的过程,初创模式需根据实际运用进行更新,这样的平台才能为线下的能源调度、优化、高效使用发挥作用,所以希望国家给予这种创新机制一个平台或者鼓励措施。

其次,是线下部分如何满足与线上的对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步骤、分阶段的把能源管理和电力的调度、发电、输电、配电、售电等环节在3-5年或6-10年内逐步市场化、互联互通,打破垄断。让每个园区、社区、建筑物甚至每个家庭都能参与到能源的使用、消耗以及收集和创造中去,这样才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和高效运转。

第三,是舆论宣导。比如能源互联网每年的会议可以由民间组织牵头发起,国家主管部门、主管领导做一些方向性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使业界详细了解政府政策,还可以使政府听到市场的声音,以便更好地推进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原标题:当能源遇到互联网:让交易更自由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太阳能发电查看更多>薛黎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