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深入调查:“渔光互补”破解光伏电站用地困局

2014-05-14 11:0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中电投渔光互补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实现双赢

项目资料显示,建湖一期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规模为20兆瓦,占地约46.67万平方米,总投资2.39亿元。项目于2011年10月15日开工建设,12月29日并网发电。建湖二期10兆瓦、三期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占地约51.33万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元。两个项目同时于2013年4月1日开工,7月10日投产并网发电。后续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据记者观察,建湖“渔光互补”项目已经颇具规模。

魏居亮告诉记者,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中电投建湖“渔光互补”项目先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显现,“由于建湖电站建在鱼塘水上,水面的环境温度较地面的环境温度要低,并加大了组件之间的间距,因此形成了良好的日照、通风、降温环境,对延长光伏发电组件寿命、提高发电效率较为有利。因此,建湖电站发电量在同类地区光伏电站名列前茅。”据了解,建湖电站2012年完成发电量2457万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2904.6万元;2013年完成发电量3819.808万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4260.8万元;截至今年3月底完成发电量1092.4万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1173.3万元。

在光伏电站发电量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渔光互补”项目另一主体渔业养殖也迎来丰收。

记者来到建湖“渔光互补”光伏电站之时,正好赶上电站鱼池放春季鱼苗。放鱼苗的师傅告诉记者,他们都是附近的村民,经过培训成为电站鱼塘承包企业员工。电站鱼塘是当地政府整合附近村民承包的小鱼塘形成的,“集中养殖后,鱼塘产值提高了很多,个人收入也得到提高。”该项目施工和鱼塘承包方——江苏中压电气集团总经理蔡泽斌告诉记者,“渔光互补”条件下水产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太阳能电池板遮档阳光,造成水温偏低,会对水产的正常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针对这个问题,在电站设计时,光伏组件前后间距比正常值加大了0.4米。同时,同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开展合作,采取科学选择养殖品种及鱼种混养方式,确保了养殖企业和当地村民的收益。“养殖的收益超过想象。”蔡泽斌告诉记者。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所长助理沈美芳告诉记者,为了适应鱼塘温度的变化,“渔光互补”鱼塘改变了传统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技术,实现了以该所最新科研成果——沙塘鳢为主的“名、特、优”品种,养殖附加值成倍增加。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电投查看更多>渔光互补查看更多>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