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评论正文

晶硅PK薄膜:谁将代表光伏市场未来?

2013-11-01 11:22来源:福布斯中文网关键词:晶硅电池薄膜电池汉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汉能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坚定的认为薄膜代表了光伏的发展方向,而晶硅是没落的光伏技术路线。他认为,学薄膜技术出身的尚德电力创始人施正荣如果当时具备汉能的“资金”和全球技术整合能力,就不会选择做晶硅。

汉能宣称,目前拥有的3GW产能(以硅基薄膜技术),平均转化效率已经达到10%。而2014年即将在中国国产化量产的米尔所勒公司(MiaSolé)的CIGS光伏电池商业化产品的转化效率将超过15.5%,良品率达到90%以上,成本低于在0.5美元/瓦。

汉能的预期显然会引发业界质疑。已经有20多年发展历史的日本SolarFrontier公司是目前全球较为公认的CIGS技术量产化成功的代表,产能已经达到1GW。其2012年下半年投产的CIGS产线产品的平均转化效率也仅为13%-14%。虽然,最近该公司刚刚宣布,已经在较小面积上创造了19.7%的无镉CIGS新转化效率。高成本仍然是对其产品的最大考验。

在廉锐看来,薄膜技术在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他认为薄膜技术不同于晶硅技术——技术线路单一,其技术线路非常多样化,有硅基薄膜、碲化镉(FirstSolar)、铜铟镓硒等等。虽然都是做薄膜,但每家公司的技术线路都不一样,新技术的发展缺乏参与者,而又不成体系,所以技术发展速度会相对缓慢;另外,短期内行业处于低谷,新投资进入的可能性不大,而一项技术大规模发展、商业化应用的前提是规模化,否则成本难以降低。

毋庸质疑,薄膜的广阔前景不可忽视,但是否在一、两年内会迅速崛起,成为晶硅电池的替代品,还要取决于技术发展和商业化发展的步伐。市场有个接受的过程,而技术的发展更是如此——绝不可能仅凭一腔热情就会实现跨越式突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晶硅电池查看更多>薄膜电池查看更多>汉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