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光伏行业对“35GW”的三大疑虑

2013-08-21 09:06来源:索比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发电光伏补贴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政策细化要多长时间?

国务院光伏新政是一个纲领性文件,文件并没有细化的内容,这让光伏企业倍感压力。对光伏企业而言,他们更为关心的不是国家规划,而是某些政策的落实程度,企业不看目标只看“疗效”。

国务院设立35GW的装机目标后,各部委会相继出台政策细则,解决并网、补贴等问题,而细则并不能短期内出台完善,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光伏行业对政策何时能发力还存有疑虑,对政策执行力度也抱有怀疑态度。与光伏相关的很多配套政策都有待于完善,比如分布式补贴金额、标杆电价、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值、合同能源管理方案细则、强制并网条例等,这些政策完善了,35GW才会变成现实。

其实,与政策相比,中国光伏更缺少的是立法,中国可效仿德国设立一部针对分布式光伏的法律,让申请、安装、计费、维护等种种细节都有据可循,也是保证市场化实现的先决条件。当然,由于光伏是新兴产业,专门设立一部分布式光伏方面的法律不现实,但可以扩宽《可再生能源法》范围,用法律手段来保障规章条例的执行效果。

笔者认为,立法只是让行业尽快形成合理的商业模式,并不是一味保障光伏企业的利益,国家扶持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初衷是为了技术进步,不是消化产能,所以企业不要完全指望补贴来救自己。

短评:不思进取,光伏企业将死在温床中

35GW,政府此次不像是忽悠,政策细节的落实也指日可待,只是35GW,光伏企业需明白政府和纳税人需付出多大的代价。传统电价是一分一分涨,光伏补贴却还是四五毛钱。殊不知,电价每涨一分钱对居民和工业生产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通过涨电价来补光伏的道路不会太宽广。国家对光伏产业照顾力度已经非常大,本质目的是消化过剩产能,提升光伏发电技术,一步步将光伏发电推向市场化。反观企业,大部分企业都等着分抢“蛋糕”,并没有体会到国家良苦用心,笔者曾多次讲过,高补贴不具备可持续性,“蛋糕”分完后若发电成本仍无大改观,企业将会死在温床中。同时,国家政策意在消化产能,很难淘汰产能,三年之后的中国市场产能定会有增无减,只是不知道光伏装机量和国家补贴力度是否也会有增无减。.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光伏补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