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市场正文

光伏“双反”后时代

2013-08-08 11:43来源:中国外汇关键词:双反光伏产业光伏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无论是拓展海外新兴市场,还是寻求政府的庇护,其前景都不甚乐观。摆在中国光伏企业面前最清晰的一条路就是自我的救赎。

正当国内的光伏企业遭遇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下滑、行业发展低谷之际,美国、欧盟两个重要市场接连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2013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宣布,将从6月6日至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反倾销税率随后将升至47.6%。

11.8%的临时反倾销税虽不至置中国光伏企业于死地,但对当下本身就异常困难的整个产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一个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产业能否挺过金融危机最后一浪?积重难返的中国光伏企业又该如何走出这场阴霾?

“双反”雪上加霜

纵观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谁都不会否认是欧洲市场催生了中国这一产业的成长与壮大。从2004年德国施罗德政府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开始,直至金融危机之后的2010年,中国光伏产业从兴起走向壮大,一路高歌猛进。2010年,中国光伏企业的成就达到了巅峰:英利赞助了世界杯,成为赞助该赛事的首家中国企业;同年德国慕尼黑Inter solar展会盛况空前,上下游各家都赚得盆溢钵满。此时谁都不会想到,坏日子竟会接踵而来,而且来得这么快。

2011年2月,欧洲市场传出组件价格集体跳水的消息,首当其冲的就是德国市场。由于德国对于2010年安装盛况始料不及,所以在2011年多晶硅原料成本已经趋于合理的情况下,德国环保部对光伏补贴连砍数刀,导致市场需求疲软。随后欧债危机持续发酵恶化,欧洲各国政府对于光伏补贴的财政支持也不断收紧,频频颁布削减补贴议案,从此全球光伏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微利时代来临,中国光伏产业面临全新的行业洗牌:之前备受热捧的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盈利模式在当下的环境中逐渐丧失了竞争力,终端市场也开始上演惨烈的价格战;国内光伏企业曾豪情万丈投资的多晶硅原料项目,在市场环境骤冷的情形下也拖垮了一批光伏“巨头”——中国光伏企业集体示弱。

正当中国光伏企业寄望欧洲市场扩大需求,以带动行业摆脱低谷之际,美国、欧盟对中国光伏企业接连发动“双反”,这真是当头棒喝。这会不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2年美国商务部、贸促会都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据此,美方规定,将对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价值约31亿美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双反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