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企业正文

尚德重组进行时:保留原来1/3规模“火苗”

2013-07-15 09:24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关键词:尚德破产无锡尚德光伏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也许是无锡尚德的破产重整走到了某个关键点,李实明(化名),这位在无锡地面熟悉政企两界和尚德内情的人士自2011年第四季度无锡尚德开始卷入破产传闻后,终于决定了接受记者的采访。

“无锡尚德的债务是90多亿,其中70多亿的银行贷款,20多亿的供应商货款。媒体先前报道的170多亿是债权人申报的数额,有些申报债权并不真实,比如包括虚构的高额违约金等。90多亿是法院已经确认过的金额。”李实明向记者透露。

在尚德重整问题上,无锡地方政府的底线究竟是什么?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李实明的回答是,在无锡地面上能保留尚德的“火苗”,估计可以给无锡剩下原来1/3的规模。“如果说上中下3种结局,‘下’的结局就是企业破产清算,债权人的1块钱拿回1毛5就不错了。国内媒体似乎一直在营造一种舆论氛围,似乎光伏产业走到今天这一步与地方政府有关,另一方面又似乎想在债务解决问题上把地方政府给套进来。尚德在2011年第四季度给无锡市政府打报告,要求破产是公司管理层和国有股东的正当程序,但今年3月份的进入破产程序,其实是债权银行的推动。”

据悉,无锡尚德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后,破产管理人由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和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成,以高新区管委会人员为主。“国联集团的老总在尚德问题上一直提坚持尊重两个规律,一个是市场规律,一个是价值规律。这其实就是告诉无锡市政府别瞎指挥。可能你也听说了,无锡市各级政府的自身债务就不少了,最近国联集团都在出售资产变现了。”李实明向记者否定了尚德“国有化”的可能。

“我发现在光伏产业的新闻报道中,媒体总是错误理解地方政府的角色,同时低估了银行的作用,思维方式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走到今天,商业银行已经是独立的企业,不再是各级政府能轻易指挥地动得了。比如,江西地方政府动用财政资金为赛维LDK还债,曾引起不小的争议,其实那是一起典型的债权银行绑架地方政府的案例。银行作为强势债权人不仅对地方政府有影响力,也会对企业股东和管理层有影响力。在赛维的案例中,彭小峰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把国资经营破产是无论如何交代不过去的,对地方政府非常配合,把自己的个人财产拿出来向银行抵押。所以地方政府最后还得把企业交给他经营,请他回来当CEO,因为国有化解决不了企业的经营问题。”李实明向记者表示,从江西赛维的债务解决问题中可以找到光伏产业重组的内在逻辑。

据悉,在尚德债务重整问题上,无锡地方政府和债权银行也希望创始人施正荣“配合”。“但施正荣对‘配合’二字的理解和政府不一样,老是说自己没钱。政府希望施正荣能全盘交底,别让政府老猜测,所以才有了包括施正荣在内的尚德前高管层被禁止出境。在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前,尚德管理层已经启动内部审计,现在破产管理人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也在进行中。”对于媒体关于施正荣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公司利益的报道,李实明对记者形象地表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其实当你在大堤上看到一只蚂蚁的时候,意味着在附近你看不到的地方一定有一群蚂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尚德破产查看更多>无锡尚德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