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人物正文

邹西原:不能让“劣币逐良币”再度上演

2013-07-08 14:57来源:《能源》王赵宾关键词:保利协鑫光伏企业光伏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新兴市场正在成为国内光伏企业新的角斗场。如何避免以往的价格拼杀,考验着国内光伏企业家们的智慧。

随着欧美“双反”大棒的落下,中国光伏的组件厂商们开始四散逃离,而广阔的亚非拉市场,似乎正在成为它们新的栖身之地。

然而,多年以来国内光伏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拼杀,是否真的为其赢得了市场的赞誉,或许未必。有人说,中国光伏组件出货量占据了世界2/3的产能,已经有着绝对的优势;有人则认为,这完全是种悖论。市场占有率的优势,未必能够赢得过高的声誉。

在新兴的市场,国内光伏企业是否仍将延续以量取胜的习惯,产品质量和后期服务如何赢得新兴市场客户的认可,是国内企业必须直面的事。对此,记者对保利协鑫首席运行官邹西原进行了专访,听他对国内光伏企业进入新兴市场的看法。

过去光伏“走出去”很失败

记者:从光伏产业发端之初,国内光伏企业的市场都是面向海外的,如今国内光伏企业掀起进军新兴市场的浪潮,在您看来,目前光伏企业开拓新兴市场与此前产品销售面向海外有区别吗?

邹西原:当然有区别了,以前走出去是小规模摊式的走出去,当时全世界光伏产能只有几个吉瓦,只相当于现在一个大公司的营业额。现在不一样了,整个行业已经有上千亿的产值。此前,我们的市场、原料都在国外,通过销售产品走出去从而获得了海外的市场,很大程度上也征服了海外市场。但目前来看,以前市场、原料都在国外的做法,正在迫使国内企业做出新的调整,寻找新的市场,而开拓新兴市场就是这种调整的结果。

记者:目前,国内光伏企业做出调整掉头转向新兴市场,是以前过度依赖欧洲市场的结果。您如何评价,以往国内光伏企业在海外市场发展的成与败?

邹西原:过去这些年,国内光伏企业蓬勃发展数量激增,结果供过于求,企业之间互相杀价,国外企业最后受不了,要对我们进行“双反”调查。你认为,欧盟是最后提出“双反”调查的吗?我不相信,后面还会有。日本很快也会紧随其后,今年国内企业出口日本的销量剧增,日本市场能否一下接受这么多中国产品,我觉得很难。

从目前我们的经验来看,从过去的2006年到现在,我们走出去的六七年间,事实上是相当失败的结果。所以,走出去虽然听起来很轻松,但是是很严肃的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保利协鑫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