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综合正文

光伏的“十八大”:那些亮点和黑点

2013-01-06 13:01来源:索比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行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库成员姜启凡称该条例的通过具有国家战略发展的前瞻性,涉及争议条款不会删除或修改,该立法没有越权越位,完全具有法律依据。姜启凡称,条例主要针对企业对风和光的探测权,这与一般老百姓们晒太阳和呼吸新鲜空气完全不相及。“如果说抬高了企业开发自然资源的门槛,我觉得也没错,但抬高了谁的门槛?是对那些开发资质不够、目的不单纯、探测能力参差不齐的低级别企业的肆意妄为进行了高门槛限制”。

4. 巨头沦落:裁员、亏损、破产、退市

下半年以来,包括大全新能源、尚德电力和晶澳太阳能、赛维LDK等在内的四家境外上市的龙头光伏企业纷纷遭遇退市警告。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四家企业中,分别代表了各个细分市场的龙头。其中,赛维LDK是硅片市场龙头,尚德电力和晶澳太阳能都是组件龙头,而大全新能源属于多晶硅的龙头。

截至12月13日,在沪深25家光伏上市公司中,已有17家发布了2012年全年业绩预告,占比近七成。 不过,从业绩预告情形来看,报忧占据了绝大多数。其中,精功科技、爱康科技、天龙光电、新大新材、航天机电、光电股份,均表示全年将出现首度亏损。此外,中环股份、恒星科技、亚玛顿、隆基股份、京运通等5家公司也预告今年全年业绩将大幅下降超过五成以上。仅七星电子、科士达、拓日新能、超日太阳、横店东磁、中利科技等6公司预喜。

5. 薄膜能是唯一出路?

进入光伏薄膜电池领域后,过去3年中,李河君人和他的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一直备受外界质疑,从光伏技术路线的选择,到资本运作、绑架地方政府等不一而足,直至今年升至风口浪尖。11月份,汉能集团主席李河君在接受记者采访再一次宣称:在晶硅光伏产品出现困顿局面的情况下,薄膜路线是光伏行业的唯一出路。

汉能在四川双流、广东河源、山东禹城、浙江长兴、江苏武进、海南海口等地投资兴建了八个光伏产业基地,有报道称总投资额达到1480亿元。“实际投资不到300亿元,大数是在270亿-280亿,汉能自己落地资金占了40%。”李河君称,地方政府或是为了政绩,故意夸大投资额度。汉能从2009年开始进军薄膜电池,他希望将证明拉长至2013年,彼时3GW产能将释放,多个电站正式动工,“看看硅谷,光伏研究现在还有晶硅吗?基本都是薄膜。”目前薄膜电池领域,仅有First Solar一家成功,而尚德电力早已把上海的薄膜生产线停掉,正泰太阳能近期将薄膜生产线挂牌出售,欧美众多薄膜电池企业亦已停产。

但First Solar采用的是碲化镉技术,汉能则是未有成功案例的硅基薄膜。6月份汉能收购德国的Solibro公司,采用的也是未有商业化成功纪录的铜铟镓硒(CIGS)技术,虽然其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达17.4%。目前准单晶组件转化效率已经达到18%左右,仍在突破,薄膜仅在10%左右,且晶硅组件每瓦价格与薄膜等同,从成本和转化效率两方面已足以将薄膜击败。而李河君认为,很多企业做薄膜做不成功,主要限制于两个高门槛:规模和核心技术。“高科技加新能源,1+1=11。苹果只占了高科技一头,就达到了万亿市值。理论上讲,两个都做的汉能完全可以超越苹果。”然而,理论和现实的距离不是凭借大胆的梦想就可以缩短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行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