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企业正文

光伏“万科梦”:资本联姻产业摆脱制造业标签

2012-12-28 09:06来源:经济参考报关键词:天华阳光苏维利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2月17日,阳光透过北方地产大厦12楼的玻璃窗,将天华阳光位于北京的中国大区总部照得异常亮堂,多了几分与时下寒冬凛冽所不同的温暖气息。

“目前光伏制造业进入了冬天,但由此带来的成熟竞争对于整个产业却意味着发展的春天。”坐在记者对面的董事长苏维利对光伏的前景信心十足。相较于其他光伏制造企业的艰难求生,天华阳光在终端电站开发和运营领域做得风生水起,而这归功于资本与产业相结合的商业创新模式,“我们在努力成为光伏业的万科”。

在他看来,在未来的三到五年,技术革新将带来新一轮的行业发展高潮,中国光伏业应从简单的加工制造销售向投资、服务以及商业资源国际化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要做的就是以稳定、细化的政策来优化投资环境,保证投资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爆发式十年:产能增长千倍

“光伏作为新能源的一个重要领域,很好地浓缩了中国三十年经济增长的特点。正是由于投资的拉动,才有了十年间光伏单企业产能从3兆瓦到3吉瓦的千倍增长。”在此间摸爬滚打了11年的苏维利如是评价说。

2001年,苏维利牵线英利和天威保变,以国有和民营联合的股份制合作关系,三方合资成立了天威英利,由此进入了光伏这一行业。怀揣1.57亿的注册资金,天威英利提出年产3兆瓦多晶硅电池及应用系统的项目目标,而这代表了当时行业内的最高规模。

接下来的一年国家启动离网应用,光伏产业迎来了一轮发展的机会。2002年发改委推出西部五省份无电乡通电工程,投资将近20亿给每家每户建自用电的小太阳能电站。但这一次利好并未持续太久,由于多种原因,2003年被终止。

中国的光伏产业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无比寒冷的冬天。“2003年的冬天要比今天寒冷十倍。那时候国内外一点应用都没有,看不到方向,公司相继倒闭,英利两个月没发工资,再没有订单光伏业就要消失了。”对于那场噩梦,苏维利记忆犹新。

2004年5月,翻身的机会出现,英利拿到了来自德国的第一份订单。2002年德国制定可再生能源法案,经过两年的酝酿,德国市场开始正式启动,订单纷至沓来,产品供不应求,尚德、英利等企业就此开始扩产能、谋上市,之后的五年间光伏业出现疯狂增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天华阳光查看更多>苏维利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