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美“双反”中国光伏企业有失理性 技术成中企软肋

2012-11-09 11:16来源:国际商报关键词:双反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对本报记者表示,国内企业基本上可以接受的“双反”税率在20%左右,但目前的综合税率意味着国内光伏企业出口到美国的光伏组件和晶体硅电池基本上丧失价格优势,这将导致中国企业在美销售的晶体硅电池数量大幅下滑,在美业绩也将受到影响。

中国企业在向美出口太阳能电池产品的同时,也自美进口大量生产该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和设备。机电商会在声明中表示,美国此举也不仅不利于美国上下游产业的正当利益,也将严重伤害正常的全球光伏贸易秩序,阻碍全球光伏产业升级,并最终影响世界环保事业的核心利益。

陈卓援引美国第三方权威数据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美国太阳能行业从业者超过10万人,而真正从事太阳能光伏组件和电池制造业环节的不足3000人。“也就是说,起诉方以3000人的就业问题为幌子砸了美国10万人的饭碗。”

反思:技术是软肋

为了应对美国“双反”制裁,英利绿色能源正在考虑海外生产的可能性,包括开拓美国以外其他的新兴市场。“我们已成为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赞助商,因此我们十分看好南美市场。另外像东欧、日本等市场也在开拓。”陈卓说,“"双反"促进了公司开拓多元化市场、分散风险的步伐。另外我们也在努力降低成本,做国内市场。”

上述浙江光伏企业销售部经理表示,除了考虑在第三地进行生产,企业下一步将通过新产品和技术的研发降低成本,提升内部管理,使企业在国际市场拥有充分的话语权,从根本上避免贸易摩擦的发生。

目前,我国光伏行业正在经历一次重新洗牌、整合升级的过程,这已成为业内共识。多晶硅生产商重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负责人何宁对《国际商报》记者说:“当前我国光伏行业陷入困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行业自身缺乏规范管理,企业盲目扩张、无序竞争。要走出困境,必须依靠行业整合升级。”“中国光伏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低廉成本,但是光伏组件属于竞争市场,而竞争的主要是成本,这导致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光伏行业的实际地位并不如其份额那样高。技术是中国光伏企业的软肋,也是影响中国光伏企业话语权的关键。”沈宏文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