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综合正文

光伏制造商转型的可能性探讨

2012-09-21 08:57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光伏企业光伏制造商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2 专业化分工的差异

美国的电站业务有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分工。电站开发商(PPA)-系统集成商(EPC)-业主(Owner)分工较为明确。电站开发商获得开发许可、并网许可和售电合同,系统集成商或者业主购买售电合同或者直接收购电站开发商,如First Solar 收购NextLight,然后设计、施工和调试。系统集成商完成电站并网后,通过一段时间运行证明项目的稳定性,吸引下游业主买入电站。系统集成商只有具备长期项目规划、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力和高超的现金流管理能力才能保证这个商业模式的成功推进。这一点从First Solar 的报表中得到很好的体现,First Solar 从2008 年开始进行商业模式的转型。

中国的电站业务分工相当模糊。一方面,专业的电站开发商是缺失的;另一方面看系统集成商。2008 年曾经因为金融危机,部分生产商试图向下游转移,但是2009-2010年市场转暖后企业立即将全部精力投入上游生产。由于近期上游竞争加剧,大量来自组件企业的系统集成商又仓促转移到下游系统集成。这个过程中参与厂商并没有为商业模式转型做好准备。首先他们着手获得地方、中央政府和国家电网的各种许可,然后开始电站设计、施工和并网调试。这些工作超出了产品供应商目前的能力。与地方政府和电网的关系处理、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力和现金流控制能力、长期的项目规划能力等能力难以在短期内建立起来。最后,由于并网的难度和补贴的不确定性导致最终业主—发电公司的收购意愿消极。更多场合下发电公司拥有自己的项目开发公司和系统集成公司,长期电站开发、建设和运营积累的丰富经验使得业主拥有更强的业务能力,从产品供应商转型而来的系统集成公司并未体现出竞争优势。在这种背景之下,原先残酷的上游产品价格竞争直接转移到了系统投标的价格竞争,因此上游产品供应商的商业模式转型存在很大障碍。

4.3 转型何方?

对比Sunpower 和First Solar,我们认为在中国现实的市场背景之下,Sunpower 的发展现状更加值得借鉴。在过去几轮周期波动中,Sunpower 体现出一家稳健公司成熟的运作能力,很好地适应了行业发展规律:

1、差异化的市场策略。提前规避传统市场下滑带来的结构性风险

2、技术领先优势。高效产品在早期供小于求的环境下并没有太多优势,但是在供大于求的环境下体现出良好的客户议价能力,产品价格下滑处于可控状态。核心就是利用产品经济性提升系统经济性,这种杠杆作用在价格持续走低的条件下日趋明显。

3、加速降本。从2008 年开始,公司年均降本33%左右,2012 年的降本幅度更是达到了46%。公司2012Q2 公告的降本目标较之于2011Q3 的目标又进一步提高。

4、合理的扩产规划。光伏产业是标准的周期性产业,产品价格下降和效率提升又赋予产业技术进步的特征,在这种类似于半导体的产业中生存需要具备长远的眼光、清醒的头脑、良好的资金储备和逆势投入的勇气。这些特征鲜明地体现在存储行业的三星公司和晶圆代工行业的台积电等成功企业身上。Sunpower 在2009-2010 年火爆的行业中相对保守,在2012 年又大举扩产,隐约地体现了这些特征。

光伏行业本质上是有技术进步的周期性制造业,围绕产品的核心要素是成就行业下一个龙头公司的关键。我们期待本轮产能淘汰后新的领导者的诞生。

分析师简介

黄守宏,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华中理工大学工学学士,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16年电力行业工作经验。2007.7 加盟安信证券研究中心。2010 年《新财富》最佳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分析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制造商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