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企业正文

【光伏观察】回首落寞贵族施正荣和尚德

2012-08-22 09:31来源:世纪新能源网关键词:施正荣尚德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黄埔之名

这些人就是后来称之为光伏行业黄埔军校毕业的最早一批学员。他们中的年轻人中的绝大多数在经历过若干年光伏洗礼之后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离开,这也就是后来遭人诟病的人才流失。

笔者或许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若干年后,当笔者和尚德一起供过事的兄弟们回顾起这段挥斥方遒的岁月时,无不是感慨万千啊。

离开的这些人,要么是为了追求高薪,背着尚德巨大地光环,在光伏井喷的年代,无一不变成了二三流光伏公司争抢的对象,在这一轮大跃进的呼声中,多少人能够经得起利益的诱惑而不选择离开呢。最神奇的例子就是厂线上的技术员原来拿着每个月3K的工资,出去能拿到2万块银子的月薪。

还有一些位高权重的人或是常在河边走的人,也没能在这场利益分配中经得起诱惑,他们贪婪的吮吸着尚德发展的成果,像各行各业的既得利益者一样,勾结,黑幕,交易尽情谱写着膨胀的欲望。当然,他们中的一些人也不光彩的离开了。

战略之失

翻开尚德的大事编年史,不可回避的就是07年尚德电力上海薄膜光伏电池研发及制造基地奠基的消息,这场最终以失败告终的投资与施总本人的薄膜光伏情节固然密不可分,但是更深层次的理由还是当时的晶硅价格高居不下,多晶硅一度炒到了上百美金一公斤。与此同时,各行各业觊觎光伏业暴利的新进入者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大举挺进了这个行业,大多数在疯狂的复制尚德模式。当然也有另辟奇径者,比如LDK以及保利协鑫,却从产业链的上下游开始着手。回过头看,那时候全行业皆是真空,随便从哪里入手都能赚得钵满盘满。

可是研发出身的施正荣,他本能的知道未来的竞争绝不是单纯的成本之争,而比拼的是技术。这哥们果断的投入巨资砸到了研发,或许只有真正踏踏实实做过研究的人才知道不惜成本的投入对于研发的意义。最鼎盛的时候,尚德同时投向了硅基薄膜,碲化镉薄膜以及高效的冥王星电池片研发,可谓是三管齐下。

但是五年过去了,砸下的数亿巨资狂风卷落叶般的或被职业的行骗者蚕食,或被生不逢时的机遇流失而吞没。而反观那些所谓的后起只秀,无不在疯狂的复制着尚德的工厂,吸取着尚德的教训,诱拐着尚德的员工,觊觎尚德的市场。不禁让人感叹,在现有的创业土壤,做研发,做核心是多么的艰难!做不了富士康,就做无耻的企鹅,做全天下最大的剽窃巨无霸!

试问,若干年后的今天,那些鉴于尚德的困境而落井下石,幸灾乐祸的光伏大佬,你们在创业伊始,有哪家不是踩着尚德的影子,占着尚德的便宜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