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光伏大佬们星座“宿命论”

2012-08-20 09:05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关键词:施正荣瞿晓铧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郭台铭

郭台铭出生于1950年,是家中长子。由于家境贫寒,1966年郭台铭进入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服完兵役后,郭台铭在复兴航运公司当业务员。1973年2月,郭台铭出资10万元新台币,与朋友在台北县创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产品。不过一年时间,因经营不善,原股东逐一退出,企业成了郭台铭的全资公司。

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地区兴起,郭台铭便从制造黑白电视机选台的按钮做起。这时的鸿海不过是个规模只有30万元新台币的小公司,仅有15名员工。1975年,易名为鸿海工业有限公司。1977年,公司开始扭亏为盈,郭台铭立即从日本购买设备建立模具厂,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其后他又陆续投资建立了电镀部门与冲压厂。20世纪80年代,世界进入个人电脑时代,郭台铭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术,以连接器、机壳等产品为重心,力行“量大、低价”的竞争策略,迅速占领市场。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郭继续投资1600万元进入计算机线缆装配领域。1985年,郭在美国成立分公司,开始在台湾之外开拓市场,并创出“FOXCONN”品牌。至此,郭台铭已经成功打造出他的“连接器王国”。

至2012年8月6日上午收盘,夏普股价跌破180日元。鸿海集团所持10%股份,大幅缩水接近70%。郭台铭终陷夏普股价暴跌泥潭。[1]

夏普将迎来公司100周年,不过这家“百年老店”正受到日本市场的“六重苦”(日元升值、法人税率、自由贸易协定、劳动限制、环境限制、电力不足)。在这一经营环境下,夏普坦言对新型商业环境与市场的应对能力和反应速度都存在着不足,而且在日本市场以外的全球市场也没能发挥出该公司的长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