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企业正文

“捆绑”的光伏企业赛维无路可逃

2012-08-17 11:01来源:网易财经关键词:赛维LDK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的确,2011年以来,整个光伏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阵痛。因为,政策依然是决定光伏市场冷暖的首要因素。2011年,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纷纷下调光伏补贴额度,当年年底,美国又启动了对中国光伏的“双反”调查,这让受2010年市场回暖刺激、大干快上的中国光伏业整体陷入被动。海通证券的报告显示,2010年光伏市场的高利润率、高回报和低进入壁垒,导致2011年全产业链产能扩张超过50%。

伴随产能过剩而来的,是光伏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来自Solarbuzz的数据显示,光伏业上游主要原料——多晶硅的价格,从2011年一季度的65美元/ 公斤下降至2011年四季度的30美元/公斤,而 2012年8月的价格,更是进一步下滑至22美元/公斤。受此影响,下游硅片、电池、组件等产品的价格,也应声大幅下跌。

不过,如果是行业整体下滑,那么,赛维LDK何以会遭遇明显大于同行的危机,并成为最被期待倒闭的光伏企业?

“赛维的情况,不代表光伏行业的现状。”在国内一家商业银行风险控制部门负责人李华看来,赛维LDK的全产业链扩张,以及彭小峰对“资本密集型项目”的偏爱,才是其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LDK一直在玩高资本密集型的项目,所以,它对资本的使用效率不是太敏感。而其它中国光伏企业,大多是制造电池片、组件起家的,精打细算惯了,往往一看要投这么多钱,就算了,还是缓缓吧。”

2005年7月,之前从事劳保用品生意的彭小峰带着3亿元的原始资本,进军光伏行业。彼时,国内企业涉足最多的光伏环节是太阳能电池,而彭小峰则另辟蹊径,选择从当时国内尚属空白的中端环节硅片入手。

而彭小峰的“高强度资本”策略,在当时奇货可居的硅片业务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007年到2009年,赛维能够一直在硅片业务上保持领先,最重要的原因是拥有设备。” 前述赛维资深员工胡刚平对本刊记者称,“我们买断了供应商70%的产能,这就意味着,别的企业想进入这个行业,最多只能拿到另外30%的产能。也就是说,这一年,它永远也赶不上赛维。”据其介绍,2007年赛维从全球最大铸锭炉供应商GT solar手中购入了150台设备,2008年增加至约300台。目前,赛维共拥有419台GT solar多晶硅铸锭炉。

“虽然,一台硅锭炉当时的价格高达四五百万元,但一个硅锭炉出产1万多片硅片,我们一买来就使用,只要一台炉子能提前10个小时安装好,就能给公司带来很大的利润。那时候,我们干得热火朝天,一部分人疯狂地安装炉子,另一部分人疯狂地调试炉子。”胡刚平说。当然前提条件是,“2008年,硅片每片的价格是80多元钱”,并且,在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硅片价格,始终保持在赛维的成本线之上。

2006年9月投产时,赛维的硅片产能仅为200MW,2007年便扩张至420MW,跃居全球第一。当年6月赛维LDK登陆纽交所,融资4.69亿美元。

成功上市之后,赛维LDK更加坚定了“高强度资本”的扩张路径。除了在硅片业务上持续扩充产能,并在2012年3月将产能增加至4300MW,赛维LDK还从2007年开始,启动了其“全产业链扩张”战略。

向上,2007年8月,赛维宣布建设两个总产能1.6万吨的多晶硅项目,其中,下村硅料厂产能为1000吨(后扩大至6000吨),马洪硅料厂的产能15000吨。截至2012年3月,赛维的硅料产能已达17000吨。

2011年11月,赛维LDK更是高调宣布,其将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兴建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高纯硅料生产基地,规划分两期,建成后年生产规模达6万吨。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产能3万吨,预计在2013年下旬建成投产。但随着其资金链日益紧张,这一项目目前并无实质性进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赛维LDK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